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报道:作为世界科学界最权威的刊物之一,美国《科学》周刊以9页篇幅,在“新闻聚焦”的栏题下,详细介绍中国的古生物学研究。今年1月1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正是以一幅中国科学家发掘古生物化石的照片作为封面的(见后页图)。诚如《科学》新闻部副主编莫维斯所言,这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科学》“第一次辟出如此多的版面,就中国科学的某个专门领域进行如此深入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克雷·费尔克(Clay Felker),美国著名传媒人物,曾担任《君子》(Esquire)、《村声》(Village Voice)、《广告周刊》(Adweek)等著名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费尔克首创第一本城市文化杂志《纽约》(New York Magazine),对美国新闻历史的发展、纽约城市文化的发掘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费尔克一生的经历对其编辑思想的影响,探讨了《纽约》杂志创办之初的策划方案、市场定位等,研究了费尔克作为新新闻主义的推动者所采用的独特的新闻写作方法和编辑思想,并介绍了杂志成功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3.
任鸿隽(1886-1961),著名的爱国科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他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1914年在留学美国时期就提出“科学救国”的主张,发起“科学救国”运动。1915年与人发起创办了《科学》杂志,坚持了几十年。他一生都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而奋斗。他的著作有《科学概论》等,与人合译有《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等。他对科学著作的评论有相当的分量,是一位有水平的科学书评家。  相似文献   

4.
《现代出版》2013,(3):F0002-F0002
亨利·卢斯(Henry Luce,1898~1967),20世纪美国新闻出版史上的巨头人物,他首创新闻杂志的形式,创办了《时代》周刊(Time)、《生活》周刊(Life)、《财富》(Fortune)等著名刊物,被称为"时代之父"。1898年4月3日,卢斯生于中国山东一个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家庭,幼年在中国山东烟台读书,1920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23年,卢斯创办了(《时代》周刊,这是美国第一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打破报纸、广播对新闻垄  相似文献   

5.
八月二十日,首都新闻学会新闻刊物学术研究组召开适应新闻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办好新闻刊物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新闻学会副会长钱辛波、秘书长何光先以及《新闻战线》、《新闻学刊》、《新闻与成才》、《新闻三昧》、《新闻与写作》、《光明日报通讯》等首都二十多家新闻刊物编辑部(组)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主要由《军事记者》杂志主编金为华同志介绍了办刊经验,钱辛波等  相似文献   

6.
漫话《科学美国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科技杂志勃兴,有专业的、普及的。但百多年来,在激烈竞争中,科普杂志办得最成功者要属美国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年龄上,它也称得上“老爷爷”了。它每期的发行量达六百万册(北美版加国际版,但不包括其他语种版本),行销全球,备受科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青睐和赞誉。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自2001年7月9日起开播了一个新频道一一中央十套,自此中国有了第一个命名为科学、教育的中央一级的媒体频道。它的0开播体现了国家对于科学的重视。今年江主席接受世界两大顶级科学刊物之一《科学》杂志的采访中,提到了中国需要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倡导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倡科学方法。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为6月3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撰写了社论,题为《科学在中国:意义与承诺》。“九五”计划…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经济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  相似文献   

9.
经上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新闻前哨》杂志将从1995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新闻前哨》杂志从1988年冬创刊至今已整整六年了。六年来,在上级新闻主管部门和主办主管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新闻界同仁的关心爱护下,经过刊物广大作者、读者和办刊人员的共同努力,刊物在研究当代新闻理论,探讨新闻传播规律,传播新闻改革信息,反映新闻战线动态,介绍新闻业务知识,展望新闻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省内外新闻界有一定的影响,受到了新闻界同仁的好评。但是,由于刊物出版周期过长,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已不适应新闻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杂志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科学>杂志概况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是由著名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于1880年创办的,是迄今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周刊.该杂志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并负责管理,后为保证刊物的独立发展,杂志社独立出来,而美国科学促进会只对杂志社进行宏观监控.<科学>主要报道科学新闻、研究成果和科研发展趋势,其办刊宗旨是让科学家掌握科学前沿发展动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目前,<科学>杂志已经发展成为各国科学家公认的世界一流的科技学术期刊,被誉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1,2].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新闻时政类期刊主要有创刊于80年代初期的《半月谈》和《瞭望》杂志。1993年以后,《南风窗》(创于80年代中,90年代中以后定位于新闻时政评论)、《视点》、《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一大批综合新闻时政类期刊跃然出世,形成了一个新闻时政的刊群,若干年风雨历炼之后,这批刊物已各具风姿,气候大显。  相似文献   

12.
封面链接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12-05/0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办的新闻媒体和市场研究刊物)美国《赫芬顿邮报》是如何成功的?创办于2005年的《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拥有68个栏  相似文献   

13.
介绍英国《自然》杂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辑部三位同志近几年先后两次分别出访英国时,访问英国《自然》(《Nature》)杂志编辑部主编JohnMaddox(1966~1973年,1980年至今),并翻阅了近年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后写成的。在当前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经常了解国外具有国际水平的自然科学刊物是十分必要的。据悉,《科学通报》对此作了许多工作,他们的目的是借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然科学刊物办刊经验,为使自己尽快进入国际水平自然科学刊物的行列,及时找出差距,改进工作。这样办刊的指导思想是值得提倡的。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介绍国外名刊的稿件寄给我们。  相似文献   

14.
编创十功     
本文作者乌饶忠华是上海《科学画报》主编。《编创十功》是他长期从事科普编辑工作积累起来的经验之谈,内容具体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文中所讲的十项基本功,虽是就科普刊物的编者和作者而言,但对我们专业和业余新闻工作者来说,也颇有启发。我们从这一期连载这篇文章,供读者学习新闻业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评论》1981年5—6月号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文章后,几乎每周都收到读者来信,质询该刊是否存心同《纽约时报》过不去。该刊于7—8月号发表“关于《纽约时报》问题的答复”:正因为“人们公认《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大报”,它的新闻为全国广播电视网和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评论刊物,有义务“对于这样一个对全美国新闻界的观点与内容有很大影响的报纸”特别重视。“《纽约时报》有缺点和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就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批评。”罗杰·莫里斯的文章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它的发表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特请李臻同志编译出本文  相似文献   

16.
新闻单位上网已成潮流,网上新闻传播专业资讯渠道也越来越多。新闻传播英文专业杂志主要集中在美国,有《编辑与出版人周刊》(http://www.mediainfo.com)、《美国新闻学评论》(http://www.ajr.newslink.org.)、《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杂志在北京新华印刷厂印刷,已有20多年了(封面是在北京胶印厂印制的)。长期以来,由于编辑部与厂方密切配合,使杂志得以保质、保量、准期出版,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农业机械》杂志去年荣获了1979~1981年度全国农业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获一等奖的刊物只有这一个),1981年第二届全国农机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评为“全国农机科普先进集体”。杂志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是与新华印刷厂、北京  相似文献   

18.
山东《医学科普》杂志于1981年创刊,至今已15年了。到1994年共出版82期,期发数多年来稳定在30万份,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之一。有位老读者说:“宁可不穿皮鞋、西服,不可不订《医学科普》。”《医学科普》杂志1989年、1994年两次被省委宣传部、省科委、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优秀期刊,并于1990年被全国爱卫会、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世纪美国就有了新闻杂志,1811年,《尼罗氏纪事》周刊开始发表重要新闻和演说,另一个新闻周刊《文学辑要》于1890年创刊。《文学辑要》转载其它报刊发表过的重要新闻故事,均是全文发表,从不压缩或重写,发行量约200万份。然而这个刊物到1920年...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杂志一般印几千份,但也有些刊物发行几万份甚至几十万份,如《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发行70万份,《科学》(Science)发行15万份,《自动数据处理》(Datamation)发行13万份,《汁算机决策》(ComputerDecisions)发行12万份,《新工程师》(New Engineer)发行6万份。如同图书出版一样,如何把这些杂志发行到读者手里,也是杂志出版商面临的最困难的挑战。杂志与图书不同,有它自己的特性。杂志定期连续出版,需要源源不断的稿件供应。大多数采取订阅发行,月刊一年寄发12次,周刊一年寄发48~50次。面对成千上万个订户,由于很多期刊中途改名、改期、改价等种种变化,或者临时的误期,以及邮发工作中的差错和丢失,必定会招致大量的查询和复信工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杂志的发行比图书要复杂得多。科学杂志发行对象主要是公共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