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由于体能不足而导致比赛后程无力的现象较多,通过有氧耐力训练,增强运动员体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本文采用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对2018年7月参加在深圳举办的国际标准舞世界杯(WDC)国际比赛的20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走访了比赛代表队的教练员、裁判员,参考国内外有关有氧耐力训练、体育舞蹈训练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传统体育舞蹈有氧耐力训练方法手段单调,训练效果不明显。研究提出根据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的有氧耐力训练等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越野滑雪运动员备战全国锦标赛期间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运动员采用平地滑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有氧阈心率和无氧阈心率,使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高度。同时,配合晨脉、运动中心率、血尿素和乳酸能够有效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从而保证训练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体能测试方法和手段,Yo—Yo目前已被中国足协作为对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体能测试的内容。使用文献资料,观察、实验等方法,对Yo-Yo测试的原理及其作用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Yo-Yo测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整个游泳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训练量(距离)在全年训练量中占主要地位,长距离运动员有氧训练的量所占百分比则更多,如澳大利亚长距离运动员每周的训练计划中有氧训练的量要占到70%。近年来澳大利亚游泳训练成功经验表明。即便是短距离运动员,在赛前减量期也要重视有氧训练。而奥运会50米、1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波波夫的训练指导思想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泳是一项耐力运动,因此需要高度地发展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5.
有氧代谢能力与耐力项目训练中运动强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面阐述了有氧代谢能力的概念,提出了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平台的持续时间都应是耐力训练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发展此3项目标应采用的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有氧耐力在现代足球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分析,以此为中国足球运动在发展有氧耐力方面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一、论述与分析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输送氧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为提高运动员负荷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根据运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足球运动属于有氧耐力的项目。现代足球比赛具有对抗剧烈、技战术复杂等特点,同时参加运动的关节比较多、比赛时间长、体能消耗多。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距离可达到10000米以上,还要在跑动 相似文献
7.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洵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4):18-20
对不同训练水平、不同性别的60名受试者进行了摄氧量、心率及氧脉搏的测定,其目的是通过比较优选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结果显示:在此方面,由于公斤体重的氧脉搏可同时消除体重和心率等因素的影响,故它比最大摄氧量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于篮球运动员有氧训练方法尚无统一观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有氧训练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分类与总结,结合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以探讨符合篮球运动员需求的耐力素质训练方法,使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最大摄氧量人群对定量运动后心率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育学院23名本科生为受试对象,平均年龄为19.17±0.83岁。Astrand-Ryhming列线图法测试个体最大摄氧量(VO2max),并根据VO2max不同分为两组:低VO2max组(A组)和高VO2max组(B组),使两组间个体VO2max具有明显差异(P<0.01)。之后所有受试者进行5min台阶测试,分别测试运动后即刻、30s、1min、2min、3min、4min心率。结果:(1)A、B两组安静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2)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s,A组心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P<0.05);运动后1min、2min、3min、4min不同摄氧量水平之间心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3)运动后1min,A、B两组间心率恢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体育专业本科生个体VO2max水平越高,其心率储备能力越强;(2)定量运动负荷后,心率恢复与个体VO2max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0.
11.
6周浅水跑训练对有氧能力及1500 m跑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中跑是水中有氧训练的主要方式,目前常见的形式包括深水跑、浅水跑和水中跑步机跑.通过对18名大学生运动员为期6周的浅水跑与陆上跑有氧训练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浅水跑训练是一种低冲击有氧训练方式,与陆上跑动作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产生与陆上训练相媲美的心肺反应,改善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维持其陆上跑成绩.对于运动员来说,水中跑有氧训练不是一种附加的训练刺激,而是以恢复或预防受伤为目的,既可避免过度训练或损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可作为日常训练的辅助/交叉训练,弥补陆上有氧训练的不足,为健康运动员及进行康复性训练的运动员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分析3名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选材所做最大摄氧量测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发现摄氧量曲线呈现的"V"型与运动选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对提高CBA后备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所测试的24名陕西东盛俱乐部的后备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对照组(12名)和HiHiLo组(12名).对递增负荷运动时两组运动员的无氧阈(AT),血乳酸水平(lactate of blood)和最大摄氧量(VO2max)进行测定.结果:HiHiLo组无氧阈功率从实验前(152.84±24.92)W提高至实验后的(168.86±25.39)W(P<0.01).血乳酸指标在150W至240W时段低于其实验前水平(P<0.05和P<0.01).VO2max指标从实验前(52.65 ±4.87)ml/kg/min提高至实验后的(63.86±6.82)(P<0.05).实验对照组无氧阈功率、血乳酸水平和VO2max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住高练低训可以有效提高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服不同量的乳清蛋白对人体最大吸氧量的变化,探讨补服乳清蛋白对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实验法,体育系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每次(共3次)补服不同的补剂,然后在无氧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个连续三分钟的递增负荷运动,作自身对照。结果:补服7g和14g乳清蛋白与安慰剂相比最大吸氧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补服7g乳清蛋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补服14g乳清蛋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1)补服不同量的乳清蛋白都不同程度影响人体的最大吸氧量水平;(2)说明乳清蛋白的补服对人体有氧运动能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价方法,为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皮划艇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包括8名男子皮艇、7名女子皮艇和6名划艇运动员。利用皮划艇测功仪采用逐级递增负荷至力竭测最大摄氧量、利用4级1 000 m递增强度划船测试乳酸阈(4 mmol/l对应的船速)。结果:伦敦奥运周期我国优秀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的绝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25±0.22)l/min、(3.58±0.22)l/min、(4.85±0.13)l/min;相对最大摄氧量分别为(57.28±3.8 1)ml/(kg·min-1)、(50.92±3.78)ml/(kg·min-1)、(54.72±5.3)1ml/(kg·min-1),,经过3个月训练后男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无明显变化,女子皮艇运动员明显提高;男子皮艇、女子皮艇和划艇运动员乳酸阈船速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都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1.92%、3.77%和14.37%。结论:我国伦敦周期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高于国际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平均水平,和最大摄氧量比较,乳酸阈表现出更好的训练可塑性,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皮划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最大摄氧量速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了最大摄氧量速度(vVO2max)及其相关指标最大运动时间(Tmax)和达到最大摄氧量后运动时间(tlim)的概念、意义和在有氧耐力训练中的应用情况,提示这些指标可有效地指导有氧耐力训练及评估运动员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