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民族意识的演变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挑战.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阵地。要重视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工作,科学安排教育的内容,不断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文化涵育,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以发挥其对民族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6,(4):34-37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时代背景,全球化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双重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国家富强、促进个人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内容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现代民族精神为核心,以伟大复兴的实践为支撑,同时,要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生动的课堂、丰富的载体、时代的精神和开放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4.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涵养与培育作用,文化涵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以文艺精品感染学生、以外国文明的科学成分发展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充实学生、以自然科学的有效资源教育学生,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文化涵育。  相似文献   

5.
梁顺平 《河南教育》2014,(12):94-95
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时代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发展需要。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要以民族文化教育为基础,增强民族认同感;以国史、国情教育为重点,增强民族责任感;以公民意识教育为基点,增强民族归属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其进行民族精神培育,不仅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高校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民族文化,让大学生肩负起历史使命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锐意改革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客,在具体实施时应当注意坚持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全员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长期性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国情、历史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这门课的独特优势,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使命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完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丰富内涵。在新时期,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途径和对策: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视阈出发,通过对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内在关联的深层次思考,探寻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基源问题,提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个对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根本;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是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法宝,而对其生成基线进行研究和评判是开展教育的首要前提。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生成基线以传统的儒道释文化体系为本体、以革命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两翼,融传承性、先进性、层面性为一体。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体现在维护民族文化安全、确保国家主权完整、匡正民族价值观偏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坚实后盾。在任何一个民族中,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状态都对本民族的未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民族精神教育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为基点,在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环境影响下的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切实可行的培育路径,以推动该模式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实现与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跃 《文教资料》2020,(6):101-102
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传播任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历史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与民族精神的整合关系,并从历史课程和文化传承两个层面,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朱振玉 《文教资料》2008,(29):201-202
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事关大学生个人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各种挑战.为迎接挑战,高校要从多方面积极探索应对之策,担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于迎接全球化趋势的挑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具有世界眼光和民族精神的人才储备。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培育的载体,是实现培育民族精神重要途径。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科学知识、塑造大学生高尚人格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崇高使命。而承传中华文化精华与培育民族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是评价国家国际地位和实力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实力等各个方面,而所有实力都来源于精神动力和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全球化引起的人们生存方式的变迁、多种文化的渗透等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带来了新的境遇。全球化使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影响力和接受力受到限制,也使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方式、内容、指导思想与环境等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缺失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不同程度认同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持轻视的态度;缺乏艰苦创业和劳动创造的思想行为,民族自强力下降;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对祖国前途感到迷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族精神教育的缺失,多元文化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因此,必须研究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应创新教育载体,营造教育氛围,丰富教育内容,搞活教育形式,提高教育实效,在大学生中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大学学报》2017,(4):106-109
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与传承的精神脊梁,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因其内容与时代精神脱节、教育模式单调枯燥无法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难以实现民族精神的内化,因此文化认同成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优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拓展实践教育平台、加强自我管理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民族精神文化认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既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文章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的现象,阐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