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关众 《时代教育》2012,(17):74+82
财经新闻是专业性最强的新闻门类,财经新闻采访与写作存在着与其它任何新闻门类都不相同的特殊技能。财经采编人员要具有财经理论和新闻学的扎实基础,要对整个经济形势有总体把握,要注意深入浅出。这些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采取"新进式"的培养模式。通过财经类和新闻类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财经新闻解读训练、模拟媒体采写编辑训练,直至在媒体亲手操作,最终实现对这些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西与东盟国家与地区经贸往来日渐频繁,广西对财经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上升趋势。针对国内高校财经新闻专业办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广西高校财经新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意从三方面着手:以打造面向东盟的财经传播人才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财经与新闻的融合及重视财经新闻的实训环节。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美国培养财经记者模式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在《财经新闻报道和写作》课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能力的重视,通过案例教学把财经背景知识和新闻素养结合起来的可行性以及传授查找、联系财经新闻消息源的方法和技巧的必要性。经过上述途径的尝试,提高了《财经新闻报道和写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的融合性新闻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合格的财经新闻人才、哪些是财经教学中的改革重点、如何确保稳定的教学模式得以持续成为财经新闻人才培养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为破解这些关键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知识论的层面来看,财经与新闻专业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知行融合、新旧融合的“四维融合”确保了教学模式研发的科学性;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说,教学环节在设计上必须实现传统新闻与融合新闻协同、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协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协同“三种协同”;从方法论的层面来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发与教学环节设计还需要“课堂空间”“实践空间”“沙龙空间”和“特训空间”这四大平台的长效运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结构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高职新闻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应尽快转变观念,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开放型办学模式,使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人的全面发展,即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大学语文"课程是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从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四个维度分析大学语文课程实践素质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财经院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其他类型院校而言,财经院校一般是文科类院校。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看,都有鲜明的特色,即:运用财经院校特色模式专门培养财经类应用、研究人才。本文从财经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入手,通过对相关财经院校的调查,分析了双语课程开设情况、教学方式及教学资源等。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适合我国财经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通过开设“机械工程综合实践”实验课程来提高研究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新的探索.结合近年来的具体教学实践,从实验课程教学实践项目设置、教学过程实施、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对研究生实验课程的教学以及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新兴学科,也作为我校的新增专业,在专业培养、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在不断的摸索前进.我院在《赤峰学院"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而确定了我院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在这个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要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本文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及专业现状入手,以一线教学实践为平台,以《艺术概论》为例证,综合多年教学实践,在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个例阐述的方式探讨了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建构,以期为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校财经新闻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财经新闻教育在我国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且已初具规模,许多高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探索还不是很成熟、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中经济、新闻两张皮,理论与实践脱节,新闻与经济都学得不够深入扎实的情况仍然存在,财经新闻人才短缺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巨大缺口,金融人才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分析金融科技广泛应用以及行业规模迅速扩大背景下金融人才需求以及培养模式、培养过程等的新变化与新要求,揭示当前金融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培养机制相对固化、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知识体系相对狭窄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行业对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金融专业必须适应当前金融行业的变化。本文在分析金融行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金融专业应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实践教学和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是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之一,拨款制度应该与学校办学水平、社会声誉等相结合,激励高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中心。努力实现质量评估与财政拨款的有机结合,培育教育中介组织,将教育财政拨款与毕业生实际就业率适当挂钩以及建立社会监督和举报制度等,均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14.
金融实验教学的定位模式与改革路径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金融实验教学应采取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为目标,充分满足商业银行、证券交易和投资、银行会计、外汇买卖和期货期权交易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提升本校金融专业教育在高等财经教育领域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对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当前我国金融人才培养面临的紧迫任务。文章首先回顾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其次比较经济学院模式与商学院模式,然后简要分析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深刻揭示了我国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详细探讨了我国各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顶岗实习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由于对口行业的自身特点,很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在安排及实施过程中存在分散性、不稳定性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从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配套课程以及顶岗实习师资建设等内容入手,构建较为完善的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缺乏明确性、缺乏对市场需求信息的了解、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以此确立了就业能力培养在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构建一个“双主体、双师型、双教育、双体系、双业制”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以此来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财务管理作为高职财经大类财务会计类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相关知识点与课程思政有着诸多融合点。通过《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河北北方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采用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和方法,财务管理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企业管理能力、会计能力、财务管理能力3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又明确为具体的专项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构建由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多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使课程设置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使课程建设能够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20.
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围绕金融保险专业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统领,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2+1"教学模式,及有利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质量监控及成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