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事关乎民,水事大于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江河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农田灌溉呈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将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制约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2.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土地整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并且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理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08,(9):65-66
两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分别提出"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把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灌溉渠道是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灌溉效益的高低和沿渠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灌溉渠道工程施工前、施工中、验收、养护等主要环节如何开展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建设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关键部分,水利建设发展任务艰巨.研究深化我国水利建设发展战略,有利于改良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本文从发展水利建设意义出发,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战略与规划.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6.
李延庆 《金秋科苑》2010,(20):87-87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村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农村水利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佳切入点,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水利为"三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本文从实际出发,以廊坊市安次区为例,阐述了农村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以及当前农村水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江河防洪能力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水利工程是解决农田灌溉,排水,防洪,排涝调节农田土壤墒情保持水土的的人工工程,然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的疏漏,也使施工区生态环境受到影响造成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难以实现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资金不足、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等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都比较常见,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去年和今年中国一号文件分别提出"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把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遵照中央精神,中国老科协组织专家于2005年4月至2006年2月开展了农田水利专题调研,先后到贵州、黑龙江、河北、四川等省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北京邀请长期从事水利、农业、科  相似文献   

10.
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使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本文就分析了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长泰县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该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业乃至全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县的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2.
刘恒新  刘伟 《科协论坛》2009,(11):40-42
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松散瘫痪状态与农民渴求科技知识之间的矛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这座大厦的基石。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地位薄弱,农民增收缓慢,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本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基层的闸站建设,是农村水利建设最基础的设施建设,是保证农田水利能灌能排的最基本的要求。本文就武进基层闸站建设一些好的做法作一个简要阐明。  相似文献   

15.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是我国的国情。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原理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多予少取放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我国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力量,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替代的。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既要大力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还要大力推动城乡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资源优势,阐述了信息服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深入探索了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骨干水利工程发挥效用和让农民受益最直接的工程,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近年来的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和困境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出路。  相似文献   

18.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夕亮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66-66,10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生产就不可能稳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也不可能稳步提高。因此,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建设中,最惹人注意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建设中,总会存在着水污染及水资源分布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这是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为农田服务的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能够使农业更稳定的发展。但是现如今,中国的农田水利措施基础还是很脆弱,这就需要我们加大投入到农田水利兴修的建设中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就是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快速稳步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为此在新时期必须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现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就其发展对策做出了简要论述,以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