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锥齿轮具有对安装误差敏感,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相交轴系统的面齿轮传动设计方案。首先,设计了半轴面齿轮和行星齿轮的基本参数,根据啮合原理生成了半轴面齿轮齿面点云并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其次,利用ABAQUS建立了齿轮三齿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轮齿六面体网格的划分方法,以赫兹接触应力解析公式计算结果为对比,确定了网格密度划分方法,并求出了起等臂推力杆作用的轮齿危险作用点。最合,研究了面齿轮在实际工况下的齿根弯曲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精度可靠,获得的应力值准确可靠,满足弯曲强度要求和接触强度要求,该研究对面齿轮工程化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形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在Pro/Engineer软件系统下对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渐开线和分度圆螺旋线进行参数化建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齿轮的参数化三维实体模型;为齿轮传动的强度和动力学分析提供计算分析基础,同时也扩展了该软件在齿轮传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齿轮传动的工作特点,介绍了齿轮传动的失效类型,主要论述齿轮齿面胶合现象及其危害,分析产生齿面胶合的原薄并提出几种有效防止齿面胶合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市场中中的硬齿面齿轮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近几年我国在加工硬齿面齿轮的加工技术也逐渐有了完善和发展。通过对目前我国加工硬齿面齿轮的技术进行分析,现在的硬齿面齿轮不仅仅能够达到七级以上的精度,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节省材料,同时对工作声场效率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取得比较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根据齿轮传动的工作特点,并指出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在轮齿部分。同时指出轮齿的失效主要包括齿体和齿面两方面,常见的失效形式主要有:齿体折断、齿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塑性变形和齿面胶合等。  相似文献   

6.
段伟  娄丽莎 《科技通报》2019,35(1):157-159
针对目前齿轮产品种类多,参数不一,有的齿面经过修型,齿轮齿面的建模计算量大建模复杂的问题,本文以一种齿轮为例,首先对其进行三维扫描获得齿轮齿面的数据,采用逆向建模的方法构建齿轮的三维模型,对所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设计改进,最后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样品。实例过程与结果表明,通过采用逆向工程获取三维模型,通过CAD/CAM改进三维模型,通过3D打印应用于曲面复杂的齿轮的开发,能有效地缩短齿轮开发周期、提高设计生产效率,为齿轮产品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公司拉丝机大型齿轮在工作多年后,齿面严重磨损,不能再继续使用.若重新做一个大齿轮,不仅花费大、加工周期长而且技术上也很困难.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现利用变住技术对大齿轮进行负变位修复,重新加工与之配对的正变位小齿轮,同时对新加工的小齿轮工艺进行改善.在修复之前先要检铡大齿轮的磨损状况和尺寸参数,确定和验算变位系数后,对修复后的齿轮进行强度检核,看是否能满足使用强度要求;对于新加工的小齿轮,可以在齿面硬度和加工精度方面进行优化,同时改善其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蜗轮蜗杆设计基于Hertz公式,并类比齿轮参数计算过程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法以诸多假设为基础,无法得到蜗轮蜗杆接触齿面的应力分布,很难进行精细的传动强度探讨。本文针对该问题,主要研究利用有限元(ANSYS)分析方法进行蜗轮蜗杆传动设计。利用ANSYS设计蜗轮蜗杆,不仅传动强度分析精确,而且能够准确绘制齿面接触应力图,大幅缩短设计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齿轮传动的失效一般是指轮齿的失效。常见的失效形式有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胶合以及塑性变形等几种形式。齿面磨损是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轮齿接触表面上的材料摩擦损耗的现象。齿面磨损一方面导致渐开线齿廓形状被破坏,引起噪声和系统振动;另一方面使轮齿变薄,可间接导致轮齿的折断。齿轮在规定范围内的磨损正常的。齿面的磨损由于齿面间相互摩擦、滑动,研磨或划痕造成的。本文中笔者将分析齿轮齿面的磨损原因及针对磨损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冯强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115-118
将TRIZ理论引入齿轮硬齿面刮削领域,采用TRIZ创新方法对齿轮硬齿面刮削工艺进行分析,查询相应的解决发明原理,通过引入涡流管,利用涡流管产生的冷风达到降低滚齿加工时产生的热量,其吹出的风可以很好的将加工出的铁屑带走,涡流管质量可靠、性价比高,比较符合应用在齿轮硬齿面刮削领域。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了多齿型结构面,但对于双齿型结构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为了探究双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首先对比了单轴压缩试验结果与颗粒流计算结果,得到了较准确的细观参数,然后基于该细观参数和颗粒流程序建立了不同法向应力、齿高和齿距的颗粒流直剪试验数值模型,并从峰值抗剪强度和峰值摩擦角的角度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峰值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齿高皆呈现出正相关;峰值抗剪强度随齿距的增大而减小;峰值摩擦角随着法向应力和齿距的增大而减小;峰值摩擦角随齿高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齿轮是现代各种机械设备中传动的主要工具和设备。其主要特性有承载能力强,转速高,使用寿命安全可靠。介绍了硬齿面齿轮的刮削工艺特点,叙述了用硬质合金滚刀切削用量规范及其对齿面进行刮削加工的工艺参数选择原则及刮削要点。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7)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普通民众对于汽车这一消费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愈来愈追求高性价比以及更好的体验。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齿轮变速箱制造企业对齿轮传动噪音和降低制造成本的要求也越加急切,传统的齿轮热前剃齿和热后磨齿工艺已难以满足要求,强力珩齿技术应运而生。强力珩齿技术指的是热处理后毛坯在机床上,工件轴与珩轮轴采用交错轴内啮合的方式,去除较多齿面余量的同时,在齿面产生非周期性的齿面纹理,从而降低齿轮传动噪音的一种齿轮精加工工艺。Gleason-Hurth是其中的代表企业,其独创的珩磨轮变轴交角修整工艺,更是大幅度降低了齿轮强力珩齿工艺的制造成本。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Gleason-Hurth 150SPH-L强力珩齿机上采用预珩技术来加工毛坯状态较差的零件,来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4.
螺旋锥上的齿轮是重要的基础原价,在其设计、加工的过程中进行参数的调整会直接影响齿轮的传动性能。本文对齿轮的设计和加工原理进行研究,在建立数学模型后,对影响齿面和机床调整参数的误差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1前言汽车变速箱齿轮材料多为20Cr Mn Ti,齿轮的磨损,一般出现在齿形表面,所以要淬火,增强硬度。齿轮的热处理有表面淬火,渗碳淬火,渗氮,调质,正火,表面淬火的特点是抗点蚀,抗胶合能力提高,耐磨性好,齿轮心部能保持韧性,承受不大的冲击载荷;渗碳淬火轮齿的执弯强度和齿面接触强度提高,耐磨性较好,齿心部保持较高的韧性,常用于手冲击载荷轮齿,但是渗碳淬火后变形较大,需进一步磨齿;渗氮处理  相似文献   

16.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过渡曲线有多种形式,渐开线齿廓及过渡曲线对于轮齿弯曲强度具有重要意义,仅用圆弧简化的来代替齿根过渡曲线在齿根弯曲应力计算将会引入更多未知的误差,因此建立精确的渐开线齿廓模型是精确有效的实施有限元分析的前提。通过对渐开线及其基本性质和过渡曲线方程详尽推导,针对双螺杆挤出机渐开线1号斜齿轮轴进行精确建模,首先用草绘曲线的方法,以任意直径绘制4个同心圆,通过参数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圆的大小;用定义曲线方程来生成渐开线齿廓的方法,创建精确的渐开线,然后镜像已创建的渐开线,用关系式来控制镜像平面之间的角度;通过拉伸创建齿根圆实体和齿轮的首个齿形,创建齿轮的轮轴、倒角、端面孔等细节特征,最终齿轮轴实体;根据齿轮副中心距设置装配轴线,以销钉连接的装配方式,选择轴对齐保证与齿轮中心轴线重合,以轴端面为对齐平面设置端面偏距,完成齿轮副的装配,在应用程序里设置齿轮副定义,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精确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弧齿锥齿轮的齿面接触区、接触区的变化规律以及接触区的修正。对弧齿锥齿轮接触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了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和降低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阐述齿轮的变位原理,从几个方面叙述了变位齿轮在采煤机直齿传动过程中的优点,采用变位齿轮可提高齿轮强度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分析齿轮失效原因,目的在于寻求齿轮设计的依据,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齿轮在预定寿命内能正常工作。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主要是齿的折断和齿面的损坏。齿面的损坏又分为齿面的点蚀、胶合、躇损等。由轮齿的失效形式可知,齿面应具有较高的抗点蚀、耐磨损、抗胶合以及抗塑性流动的能力,齿根要有较高的抗折断能力。因此,齿轮材料应具有齿面硬度高、齿心韧性好的基本性能。此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以获得较高的表面质量和精度,而且热处理变形小。常用的齿轮材料是锻钢,其次是铸钢和铸铁,某些情况下,也采用非金属材料。  相似文献   

20.
精密模锻齿轮有沿齿廓合理分布而连续的金属流线和致密组织,齿轮的强度,齿面的耐磨能力,热处理变形量和啮合噪声等都比切削加工的齿轮优越。与切削加工比较,精锻齿轮的强度可提高5%~20%左右,抗弯疲劳寿命提高了20%左右,热处理变形量比切削齿轮减少近30%,生产成本降低了分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