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技巧头手翻是体育院系体操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体操普修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动作之一;也是男子三级自由体操规定的主要动作(分值1.5分)。近年来,海棉包(坑)的出现,为学习该动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常规教法,学生要掌握该动作仍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结业时尚达不到教学及格要求(完成时髋角必须大于90°)。所以,探求其有效教学手段,乃是广大师生极为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结构相同论”的原理,设计了站立式“头手翻”教法。并进行了实验研  相似文献   

2.
<正>引体向上是评价学生上肢肌力和耐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在教学中,多数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尤其"小胖墩"更是望而生畏。因此,笔者认为应掌握引体向上的动作原理,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助训练,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引体向上成绩。一、认知引体向上动作原理,重点增强薄弱环节从运动解剖角度来看,引体向上分为屈臂引体和下落阶段,而屈臂引体是核心阶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单杠引体向上技术,增强力量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针对不同体能的学生,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法学法,例如:在教师讲解示范以后,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完整动作练习;而对上肢和腰背肌力量较差,且身体又比较胖的同学,则采取如下过渡手段,降低动作难度:1.同伴托其腿给以助力;2.用中等高度单杠稍加蹬地练习;3.借助身体摆动引体。这样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学有所获,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二、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单杠引体向上…  相似文献   

4.
前言教法练习是学习掌握动作技术的一把钥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都清楚,教法手段选得准确、合理、符合动作实际,就会加快动作的学习进程。技术开得对,不跑“法”,避免走弯路,动作技术就会学得扎实。为此,所有体育教师在教授每一个动作时,都要根据动作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十分认真地选取教法手段去解决动作的难点和技术的关键。根据这个目的,本文着重对体院体操普修课女子跳马如何改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引体向上纳入为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必测项目。这对于小学几乎没有接触、没有任何引体向上基础的初一新生来讲,难度比较大。同时,现在新生普遍存在胖、瘦、软、弱等问题。笔者在初一新生教学中、与同年级老师交流中发现,几乎每个班有近一半的男生无法完成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动作。9月份入学,10月就进行引体向上测  相似文献   

6.
蹲踞式跳远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项目之一,以往在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教法——“模仿练习法”,这种练习法只注重动作技术形式表现,重复地进行练习,形式单调、机械,手段单一。教学中难以体现动作关键之处,学生易产生枯燥感,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程勇志 《新体育》2023,(4):27-29
对青少年上肢力量进行考核是我国高等教育体育测试的重点内容之一,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就是“引体向上”动作。本文以F大学随机抽选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照2021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的相关标准作为对照,对目标对象可能与引体向上相关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青少年引体向上成绩与上肢力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针对青少年引体向上的技术动作特点,提出锻炼上肢力量的训练要点和强化策略,旨在为提升青少年引体向上成绩,强化训练效果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手段,是指以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动机,以促使他们有效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教学手段。它实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在25种教师行为中,“在你完成动作时给你具体的指点”、“鼓励你克服遇到的困难”、“语言幽默富有趣味性”、“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动作要领”等,学生认为“必要”的百分比最高。应提倡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 仰卧推起成“桥”是小学二年级的教材。初学者由于年龄小,往往不易掌握动作要领。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挺髋与推撑这两个技术环节,反复进行练习,仅用两学时(4次课),使95%的学生基本完成仰卧推起成“桥”的动作,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动作完成得比较好。具体教法如下: 一、垫上做挺髋练习  相似文献   

10.
体操课怎样让“差生”练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操器械项目的练习对学生身体控制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每个班里总有为数不少的“差生”,或是因为身体超重、或是因为协调性差、或是力量素质较弱等原因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当做到:第一,分解动作、降低练习难度,使学生树立完成动作的自信。例如,学习单杠翻身上成支撑这一动作,学生直接完成难度很大,我们可根据动作结构特点分解成两个练习:1、仰悬垂引体向上,腹部靠杠。2、仰卧收腹举腿。学生对这两个练习有了较为清晰的肌肉用力感觉以后,再去完成翻身上,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第二,注重学生间保护帮助的运用学生间相互保护帮…  相似文献   

11.
<正>以引体向上技术动作为核心,分析引体向上动作过程和肌肉用力顺序,结合学生完不成动作的现象,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肌肉力量练习、单杠兴趣练习、同伴助力和负重练习,从而稳步提高学生引体向上的练习次数。一、引体向上的动作肌肉用力顺序首先分析引体向上的动作过程。学生双脚跳起后,双手空中正手抓杠大拇指扣  相似文献   

12.
教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措施。教法的选用要富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和掌握体育技术动作。几年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做了一些改革尝试。一、改革班级上课的组织形式多年来,我校体育课的组织形式,都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个班有五十名,约  相似文献   

13.
陈飞 《中华武术》2023,(2):10-12
引体向上是初中体育教学中训练与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的运动项目,当前学生的引体向上运动能力普遍比较弱,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初中学生的引体向上训练非常必要。初中学生引体向上要掌握上杠阶段、动作阶段、上拉阶段、下放阶段几个技术要点,充分运用好项目搭配教学、递进挑战教学、友谊比赛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多样化的训练中,不断提高引体向上的水平与能力,全面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认知动作技术的结构原理,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引体向上的动作方式有很多种,如:正握、反握;直臂、屈臂;借助身体摆动、身体悬垂静止等。学生达标测试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是:两手正握杠、两臂伸直呈悬垂,引体向上至下颏过杠,然后伸臂还原呈悬垂。它包括屈臂引体和下落两个阶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教学图片、视频、微课等形式,给学生建立正  相似文献   

15.
过杆动作——“桥”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较难学会和掌握的一项技术。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是让学生背向横杆做原地双脚起跳的过杆动作,以体验完成相向运动时的感觉,这种间接的手段学生能很快学会并完成得很充分,但接下来过渡到单脚起跳过杆时,“桥”的过程却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王强 《体育师友》2001,(5):16-16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中特有的教法措施,对于帮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技巧,尽快独立完成动作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双杠前滚翻时,学生易犯错误动作是:(一)抬头向前探肩:(二)屈肘内收向下漏肩:(三)团身提臀不足;(四)向前滚翻时脱手换握杠时机不当等等;原因有三个:(一)正确动作概念不清;(二)完成动作的内力素质不足;(三)畏惧、紧张心理等。通常教师在教学中考虑教法较多,然而深入研究与教法相辅相成的保护帮助方法较少。根据我多年普通高校教学实践,我认为“单臂杠下反握保护帮助法”对纠正  相似文献   

18.
<正>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开始实施了。在贯彻新大纲中,不少教师对如何完成各年级民族传统体育教材(以下简称武术教材)的教学任务感到为难。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受过武术系统训练,即便学过,也是短期突击。所以教师自身动作不规范,动作做出来不是“那个意思”,教起来怕出丑,因而感到为难。 我的体会是,如果能很好地掌握与运用武术教材“三先三后”的教法特点,还是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体向上的动作解析大量文献资料证明,完成引体向上动作首先需要依靠胸大肌、背阔肌的收缩合力,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然后是依靠肱二头肌、肱肌和肱桡肌的收缩合力,继续拉引躯干向前靠拢,使头颈引升超越单杠杠面,将单杠拉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象:本文以体育院校田径普修组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2005级田径普修组学生20名。采用配对分组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教学内容、对照组的教学方法、三级跳远技术实验设计的教法理论模型。结果与讨论1.研究结果采用“逆向叠加教学顺序”、“结构一定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与难点相匹配的练习手段的教法设计的教学效果确实优于常规的传统教法。2.研究分析(1)“逆向叠加教学顺序”对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逆向叠加教学顺序”较充分地体现了三跳与助跑整体感和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