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师发展教学个性不仅给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能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逐渐模式化、固定化,缺乏自主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个性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渐被淹没.新课程改革呼吁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这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并提供相应的条件,科学引导教师教学个性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承载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扑面而来。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笔者充分感受到新课程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对新课程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三维”发展目标、“三大”学习方式以及“交往互动”的教学本质论等新课程理念,也不断在这场如火如荼的“革命”中聚焦。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许多变化,解放了学生,让学生变得爱学习,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新课程改革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观摩、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新课程改革解放了教师,让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主张以人为本。倡导生成化教育,“动态生成”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活动的关注,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对生命意义的升华,对个性的解放与张扬。生成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课堂教学忽略动态生成资源的做法,提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观点,并警示广大教师不要走进动态生成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育强调整齐划一,教师习惯以找学生的缺点、不足为出发点,“补短”、“补差”成为传统教学的主要行为之一。新课程追求教育的精神解放,倡导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审视“扬长”与“补短”,改革创新,推行扬长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一个很值得尝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传统语文教学中“注入式”、“填鸭式”的弊端在于教师根据自己一厢情愿的理解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权利,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导致本应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解放课堂,让学…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放飞学生的心灵,张扬学生的个性新课程改革把学生从"学生听教师讲"的枯燥课堂中解放了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种智慧的实践。在新课程改革取得一定成绩的今天,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本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目的,注意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生成,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价值与尊严,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对我们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任永生 《学周刊C版》2011,(7):109-109
一、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句话说明了,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将知识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课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要服从且服务于学生的“学”,就是把“教”立足于向“学”的转化上,即变“教”为“学”,让学生的“学”逐渐摆脱教师的“教”,使他们不断地走向独立自主,走向创新。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个性,并使其得到逐步的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之风劲吹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现象,“题”由教师出,“意”由教师定,“评”由教师作。这样的传统方式,只能压制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灵感。作文本是开在心灵深处的花,是倾吐心声、  相似文献   

11.
王英娜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9):33-34,103
语文阅读本身具有个性化特点。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实现其个性化教学的途径是让学生注意重点语句的个性化细读,并在教授过程中设置具有个性化的问题,通过文本与生活的融合开拓学生的认识视角,同时给予符合学生差异性的评价。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思考、感悟并内化,从而将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采用班级授课制,比较注重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个性化,是语文教学的新发展,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应从发掘教材的个性、发挥教师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合并式课堂的体育课是将同一时段上课的教学班合并一起进行体育教学的形式,与封闭式课堂体育教学相比有明显的独特性。实践证明,合并式课堂的体育教学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师生热情,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很有效的体育教学交流,可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5.
全纳教育是当代教育重大发展趋势之一,它将教师和学生共同纳入教育视野,倡导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共同享受和共同发展。在全纳教育理念的观照下,教师的教学个性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教师鲜明的教学个性成为培养学生个性、实现师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以及充分合作的必要条件。但现实教学中又存在教师教学个性缺失的问题。培养教师的教学个性,除了教师个人的自我提升,还要从日常教学管理、师资培训和教师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改革中强调个性和人格发展的个性教育既是针对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中忽视人格养成,培养要求偏于单一的弊端而提出的;同时又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日趋多样化以及现代化教育日益重视人的主体性特点所决定的。强化个性教育就必须深入探讨受教育者的素质特征、充分发挥其潜能,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施教应适应不同禀赋与其发展的需要,加大课程的选修幅度和跨度,改革考核内容与方式,有效地实施分流培养,真正形成有利于个性发展和充分发挥其潜能的育人环境,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差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以差异教学适应学生的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不应是学生适应传统的统一教学,甚至有意地抹杀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要以公平、因材施教、动态、激励、合作等为原则。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充分了解学生,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尊重个性和发展个性的时代。语课程、语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具性特点,使语教学极具个性化。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和我国语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及基本理念,迫切要求语教学个性化。  相似文献   

19.
在水彩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培养与引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艺术表现个性,是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教师在水彩画教学中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水彩画的艺术特征,坚持规范教学与个性发挥统一、专业基础和技能与个性表现统一、学生个性与表现方式统一、理论修养与个性培养统一的原则。只有通过对水彩语言的研究与探索、对大师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发现、对个性优势和潜力的寻找等主要途径与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水彩画教学的个性教学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