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2.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赏逋亡人,赘婿要人,略取陆梁地,置於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以商遣戍”。秦始皇在统一岭南后,设置了象郡、南海郡、桂林郡来加强统治,但笔者在对比人教版必修一和人民版必修一的《秦朝疆域图》(如下图)时发现,南海郡与象郡的位置基本一致.而桂林郡就差得远了。是不是哪幅图错了呢?桂林又到底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第26页有一幅《秦朝疆域》地图。地图中标有“陇西郡”,注释为“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地图中又标有作为秦长城西起点的“临洮”,注释中却没有说明(见上图)。那么,作为陇西郡治的今临洮,与作为秦长城西起点的临洮,是不是同一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图是中学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提供其产生、存在的地点、空间联系以及地理环境的准确形象概念.在备考复习中使用地图,除帮助我们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外,还可在以下方面加以利用.1.利用地图复习历史基础知识.一幅历史地图,往往反映了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在复习过程中,利用地图复述教材内容,既可自我检查掌握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又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如利用《秦的统一》图,可复习秦朝的民族关系(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徒民实边;筑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南攻越族,凿灵渠,统一珠江流域,设桂林、南海、象郡,移民50万与越族杂居,传去铁器耕作等先进生产技术)、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象郡)、秦长城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勾通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知识,得出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结论.利用《第二次大战时的欧洲和非洲》图,可复习二战的开始(德国突袭波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秦朝的疆域》中,“万里长城”下有一则注:“秦修的长城有五千多公里,合华里一万多里长”。此说不确。《史记·匈奴列传》载:秦始皇“因边山险壍溪谷可缮者治之,走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二里,延袤万余里,东入辽东。”“万里长城”因之得名。秦“万余里”约合今多少里呢? 古今度量相差迥异。林剑鸣《秦史稿》第三百七十六页:秦度制进位一尺台今二十三点一厘米。则知秦时一米合今六十九点三厘米,一  相似文献   

6.
1990年,国家教委制订的《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本)出台后,各有关部门随之编写出同步教材。我省采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写的全套教材。此套教材史料详实,图文并茂,语言精练,大小字搭配适中,有利于师教生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中国古代史》(选修)1991年10月第1版的教材中有五处不妥之处: 第一,教材第38页第3行:“案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这里的四至地名,“大海”、“长城一带”、“南海”三处为今地名,“陇西”为古地名古今地名混用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因  相似文献   

7.
释“社”     
《五人墓碑记》中言及“社”有两处: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一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教材中对“社”的注释也有两处:“郡之贤士大夫”的注释为“郡,指苏州府,古为吴郡。贤士大夫,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的注释为“我们社(指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表率的人”.这里,首先应指出的是,教材的注释把《记》中所提及的“社”都认定为“复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攻破镐京,使西周灭亡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B犬戎C 山戎D 狄人2 秦朝的疆域南部到达A 桂林B 象郡C 南海D 闽中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人教社2003版)第15页的《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中,把“关中”标注在周都城洛阳以南与韩交界处,我以为是一处明显的错误。“关中”最早称呼来自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是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它地处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箫关以南、武关以北,四关之中而得名。在战国时,它是秦国的发源地,后来又是秦朝的统治中心,因而又叫秦中;秦汉以后关中称呼一直没变,现在它仍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陕西省也因此简称为“秦”。关中海拔约500米,因为它面积大而号称800里秦川。《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郴州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郴”字最早见于秦朝,古写为“(?)”,即城在林中之意,所以,《余冬叙录》中说:“吾州制字郴经多木名”,特别以“木槠为贵”。自秦以来,郴州为历代县、郡(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说禹置九州时,郴州地域属荆州;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代在郴州置县,隶属  相似文献   

11.
秦礼种种     
秦礼是以秦为主的兼采六国礼仪的一套较为完备的礼仪制度,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朝礼。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秦制定过朝仪,并成为汉朝仪的蓝本。《战国策·燕策》记有秦朝仪的某些仪节:“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关于秦朝仪的其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网格状分布问题:丁旻同志提出:《中国地理》上册第四版第40页说:“长白山、武夷山以东,又被分隔为东海和南海。”从图上看,长白山以东是朝鲜半岛,半岛两侧分别是黄海和日本海;武夷山以东是东海,南岭以南才是南海。如此,怎能说长白山、武夷山以东被分隔的是东海和南海呢?课文内容似与事实不符,是否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3.
赵佗在秦末乱局中,不仅继承了南海郡尉任嚣的政治遗嘱,而且有所突破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岭南为本、大义为先的自备待变战略构思。赵佗运用这种战略思想,兼并岭南三郡建立了南越国,突破了南海郡一郡的立国范围;促进中原移民和当地越人的融合,扩大了南越国的立国基础;不奉秦朔,加速秦朝灭亡;不逐鹿中原,促进了西汉的建立;大义归汉,维护了天下一统。自备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治理南越的措施,待变中包含了很多审时度势作出科学判断的思考。自备待变战略思想的成功运用,是赵佗和南越国得以屹立于历史长河的基础,古诗中多有对其的正面评价。石家庄应大力宣传和发展赵佗文化。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73页《师说》注①说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那么,什么叫“郡望”?“昌黎”所指何处?现据《辞海》简释如下: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划,秦汉以前,郡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望”有仰望之意。魏晋至隋唐,人  相似文献   

15.
战国秦朝洞庭平原中心城邑的产生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心地学说及“核心—边缘”理论,对战国秦朝洞庭平原楚秦势力主要聚居区及中心城邑作一讨论。从自然景观、文化遗址分布及交通形势看,战国中晚期沅湘下游楚人主要聚居区有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转移的趋势,即从沅澧向湘水下游转移。在此过程中,湘水下游的长沙由一普通县邑变为沅湘最重要郡城。沅澧下游的楚“采菱城”等城邑被秦军毁灭后,秦重新在此设郡县,其中沅水下游的临沅、索等县当与新出里耶秦简牍中的“洞庭郡”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赵佗(?-前137),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他是秦末汉初南越国的国王。南越,相当于今天的岭南、两广一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赵佗任南海郡的龙川令。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烽烟四起,秦朝政权风雨飘摇。时任南海尉的任嚣病重,他把赵佗召到床前,表达了趁秦朝大乱,依靠南越地理优势建国的想法。并让赵佗代理他行使南海尉的职权。不久,任嚣死去。  相似文献   

17.
赵国何时灭     
战国时的赵国何时被灭,这个历史上已有定论的问题在现行高中课本中却又成了“问题。”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六国论》中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一句。课本注释为:“公元前二二九年,秦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灭了赵国。”“邯郸为郡”就是指秦灭赵,  相似文献   

18.
1.利用地图复习历史基础知识 一幅历史地图,往往反映了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复述教材内容,既可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又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利用《秦的统一》图,可复习秦朝的民族关系(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徙民实边;筑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南攻越族,开凿灵渠,统一珠江流域,设桂林、南海、象郡,移民50万与越族杂居,传去铁器耕作等先进生产技  相似文献   

19.
《考试报·高二历史》2006年4月21日第1107期第三版有这样一道试题:秦朝老百姓如果告官,按照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找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郡首答案为 A,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在职官方面的主要措施就是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之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总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写,1995年5月第二二版)在分析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一文时,提到作者在文中作了几项对比,“一是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秦国数十倍自不待言;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实力则小到“不可同年而语”的程度,我们不妨借用数学符号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