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小语专家杨再隋教授曾撰文提出了本色语文这一概念。如何让本色语文回归课堂?我认为读写结合是其重要途径之一。一、本色语文回归呼唤读写结合1.读写结合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是提高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下语文课的“语文味”是什么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点明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和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是形,“人文性”是核,核为形所系,形为核所生。按照这一理念,新课标下的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  相似文献   

3.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5.
两种“语文”的混淆及对语文与人文关系的遮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上来讲,“人文”的内涵要大于“语文”;也就是说,有许多“人文”的内容是在“语文”之外的。因此,在语文课程这个范畴内,有一些人文内容其实与语文教学是没有关系的。现在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这不管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倾向。“语文”与“人文”肯定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那么,它们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们觉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对此作了简明而中肯的论述,应该可以给大家以启发。欢迎大家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3期的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  相似文献   

6.
参加过多次教改优质课评比 ,总在想 :什么才是最好的课呢 ?好的语文课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下面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结合听课所掌握的情况、发现的问题 ,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一、一节好课需要优秀的教师 ,优秀的教师是经师 ,但首先是人师《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说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良好情操 ,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是语文课应有之义。而我们先前重知识传授 ,轻人文教育。针对这一点 ,新课程…  相似文献   

7.
本色与着色     
本色就是本来面目,例如英雄本色就是英雄的本来面目.那么,语文教师的本色、语文课的本色是什么?我以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目中有人",自然流畅地与学生交流,不矫情、不造作,应该属于语文教师、语文课的本色.当然,这个本色是从教师的角度说的,还有学生的本色,这里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8.
伍:周校长,房县一中的语文教学发展势头一直很好:高考成绩多年在区域同类学校独占鳌头,声誉颇佳;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山区县一中先后竟产生了五位语文特级教师。这其中有什么妙招绝活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体”中孕育成长。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总是顾此失彼,难以兼容并蓄。在语文教学的快车上,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对孪生兄弟总是在偶一回头时擦肩而过,难怪崔峦先生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请看这样两个教学案例———犤案例一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的教学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几句话是什么关系?2…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但现实教学中恰恰有人忽略这一点。为什么人文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略呢?这值得我们去思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语文工具,又要接受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完成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也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完成作品思想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的新理念”的第三条中明确提出:“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所没有提过的。那么,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应起什么作用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一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指出:"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这,就是语文本色;这,就是本色语文。""本色语文"就是母语教学,通过扎实、简单的字词句段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写字、读书、表达、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人文熏陶的过程。如何做到这些呢?我认为要达到以下几点:(一)加强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呢?个人以为,语文课应 该从两个角度设计教学内容,一是语文知识的角度,二是人文 愷感的角度。原因有二,一是作为过来人语文学习的反思;二 是对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核心就是四个字“教书育 人”,教书上的语文知识,悟文本的愷感价值。  相似文献   

16.
闫学老师上的六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不期然地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是侧重教语文知识还是有的课文的教学也可以重在人文熏陶的争论。这个争论,不过是语文教育中人文性与工具性问题的翻版。本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议已经偃旗息鼓,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两者的统一。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实践中,教师们碰到了更为棘手的问题:到底如何统一?真的能够统一吗?没有人能给教师有说服力的答案。什么是语文知识,什么是有效的语文知识;什么是人文性,语文课如何渗透人文性,这是教师在每天的教学中都要碰到的基本问题,但我们对此并没有进行多少令人信服的扎实研究,遑论真刀真枪解决两者如何统一、融合的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本的问题没有弄清楚,我们的判断就容易左右摇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语文课上过于强调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教育。”“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据说这是一些以前大力提倡人文教育的学者的观点。我们不知道这些学者听过日常的真实的中小学语文课吗?看来,闫老师这节课引起的争论,是必然的事。严肃的学术争论是好事。因为这样的争论,不仅让教师做出更理性的选择,也将激发有抱负的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7.
一思:小学语文——姓“语”名“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该如何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对对小学语文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认识。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说,小学语文,首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很多教育专家审时度势,针对语文课堂出现的目标分散、内容庞杂、教法花哨、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提出了“本色语文”的改革主张。什么是“本色语文”呢?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这就是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到底是一门什么课?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课内该学些什么?课外该读些什么书?这一连串问题,关键是头一问,即对语文学科属性的定位。几十年来,从横向看,可谓众说纷纭;从纵向看,则是与时俱进,观念常新。 语文教学大纲,仅以2001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例,它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