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伯钧 《成人教育》2014,(2):24-27
重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关系,认识到地域文化是社区教育课程中的特色内容,能够满足特色课程的"特色"内涵。因此,从有利于课程优化开发的角度提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将社区教育课程中的一般知识性课程,划分到普通课程类。提出了特色课程由基层自主开发,普通课程由国家统筹开发的优化策略。以期克服低水平、重复开发的弊端,促进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工作多快好省地发展。并以成都市武侯区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搜集地域文化资源,建立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库等促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既是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亮点,也是开发的重点。通过分析2011—2020年常州社区教育面授课程供需状况,得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在优质课程、专业教师、孵化基地及不同区域等供需上存在不平衡。基于供需现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应以教育惠民为宗旨,顺应社区居民终身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特点,促进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契合课程高质量发展、课程孵化基地特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新需求。  相似文献   

3.
沈国良 《林区教学》2012,(12):30-31
社区教育已不再是新鲜的字眼,而是逐渐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在教育过程中,社区教育工作者以什么内容开展,以何种形式推进往往要借助于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但在实际的落实中,特色课程建设无从下手、无以立足的情况时有存在。鉴于此,从社区本土资源与需求出发,阐释开发校本教材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并以校本教材的使用为圆心,逐渐向课程建设中的目标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拓展,最终形成相对完善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4,(19):14-17
提到特色课程,容易想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摸索探讨特色课程如何建设和开发,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寻找的路径。“特色”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为谁也说不清,某种类型的知识或许会在某一时刻对一批学生的心智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作为上海市提升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研究项目中唯一的区域整体推进项目和黄浦区区级重点课题,黄浦区教育学院“特色课程”在2006年开始研究,经多年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特色课程的定义、开发、机制等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并形成了宝贵的经验。 如同特色课程系列丛书所言,“给一些课程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给一段课程经历,让学生自由发挥:给一些学习指导,让学生独立成长;给一个共享环境,让学生在课程园里‘嬉戏’。”特色课程并非遥不可及,任何学校都有其特质,普通教师也可牵头课程的创造。播种特色,在围墙内外培育生长,关注特色课程开发和共享的重要性,抬升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协同“立德”与“树人”关系的新时代教育理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行为认识论、教育价值论、教学方法论已达成了教育哲学共识。基于教育管理的组织实施、基于教改动力的教学调试、基于方法更新的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基本策略分别是“自上而下”“由外向内”“以点带面”。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正在起步,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参照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模式取得了高速启动、迅速推进的收益,但未能显现继续教育的特色而出现了同质化现象。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该且可能获得特色发展,继而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并力求反作用于高校继续教育的总体质量。为此,根据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学生群体、课程教学的特质分析,提出了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实施方法、教学改革策略、课程建设步骤的特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新课改后,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的新课题。学校教育追求高质量,而优质教育是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状态。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人生”。我们以“现代化小学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为课题,研究开发开放性、多样性、综合性、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学源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校本课程建设现场研讨会日前在北京白家庄小学举行,青海、山东、河北、内蒙古以及张家口等地派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场研讨会的主题是:“发掘课程资源,形成学校文化特色”。白家庄小学校长祖  相似文献   

8.
开发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者全新开发,目的是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我校围绕“一个最终目标、三个立足点”开发校本课程,凸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是当前社区大学以社区教育为己任面临的迫切任务。社区教育的功能特性决定了社区教育课程具有整合性、文化性、现实性、地域性、技能性等基本特性。根据当前我国社区大学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不足,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应该加强需求调研,提高课程的适切度,建立科学的课程开发机制和制定社区教育课程标准,在推动特色课程开发,提高职业技能课程开发比重以及加快社区大学网络课程教育平台等方面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0.
吕超 《教育导刊》2014,(10):48-50
广州市培正中学通过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学校“善正”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彰显学校“全人发展,多元教育”的育人特色,着力构建由“善正教育”、“科技教育”、“文艺教育”三个板块有机组成的“善正博韵”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成材道路。同时,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推动学校成为特色学校乃至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