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情况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
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和平行,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对比分析了"垂直与平行"的各种教学方式,得出空间观念的形成是要建立在灵活的空间想象能力上的,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空间到平面投影的实验操作,进而给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1.认识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2.认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两条平行线)师:前面我们学过了平行与垂直,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一说下面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师:如果在这两条直线中再添加两条直线,与它们相交,想象  相似文献   

4.
[背景介绍] 日前,笔者有幸听了崔文清老师在青岛市教学能手初评中的一堂公开课"平行与相交".本节课崔老师巧妙地设置了"马小虎学设计"的情景串,利用电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在教师充满激情的引导下和学生高涨的探究学习中进行,效果很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与平行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初步了解平行线的特征;理解互相垂直,认识垂线和垂足,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垂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垂直现象;3)渗透分类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欣赏平行与相交的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及相应的练习。学习目标:1.在分类的过程中,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2.在观察、讨论中,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3.在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重点:认识垂线与平  相似文献   

6.
《海南教育》2013,(6):68-69
<正>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及相应的练习。学习目标:1.在分类的过程中,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2.在观察、讨论中,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3.在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重点:认识垂线与平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上第8990页例6、例7,"练一练"和第94页"练习十五"第190页例6、例7,"练一练"和第94页"练习十五"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相关直线的位置,了解直线的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垂线,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能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一、平行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解读】(1)"在同一平面内"是定义的前提条件,是区别于空间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的特征;(3)通常所说的线段、射线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相似文献   

9.
正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中,教材这样阐述平行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经验丰富的老师知道,"同一平面内"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往往让老师们煞费苦心却收效甚微,一位老师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条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两种情况,告  相似文献   

10.
一、明确高考考试内容和要求.立体几何分成“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两章,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说明》中对考试的内容和要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1.对于“直线和平面”一章考试内容: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和距离.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相似文献   

11.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相似文献   

12.
添置辅助平面是解证立几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关键面的添置,一般依据下列事实; 命题一立几公理1、2、3及其推论(见必修本P_2~P_4)。命题二过已知平面一平行线的平面簇与已知平面相交,则交线互相平行。命题三过已知平面的一平行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命题四过已知直线上(或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命题五过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垂直。命题六一平面与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之一垂直,则它与第二个平面的交线垂直于第一个平面。实践证明,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好添辅助面的技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具体说来,其应用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胡蓉 《湖南教育》2007,(10):31-31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整节课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贵刊2007年第7期刊登的"垂直与平行"三篇教学设计,都能针对知识特点精心设  相似文献   

14.
<正>高考试卷中,立体几何侧重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考查,考查的立足点放在空间图形上,突出对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本文以2012年高考题为例对此作一剖析.一、线面位置关系证明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需注意: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  相似文献   

15.
高考命题趋向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掌握平面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②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垂线和平行线的教学,是在直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主要研究两条直线的两种重要位置关系,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其他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相交或者平行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时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时没有公共点,垂直则是相交的特殊形式。由于学生尚未形成空间观念,对这部分知识不易理解。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实验,让他们观察、动手、动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平面垂直的定义;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3.会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是否垂直;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感悟体验,形成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转化意识,注重从"无限"到"有限"的转化,"线线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等转化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 ̄41页《认识平行线》。教学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感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2.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会用简单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并能借助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3.结合平面图形,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欣赏有关学校的四张照片。(课件演示,让学生边看边说明每张图片的特点。)2.初步感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课件演示:图1两条直线在同一地面上,图2两条直线在同一书面上,图3、4两条直线在同一墙面上。)3.学生感知…  相似文献   

19.
“认识平行”是在学生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认识“平行线”,教材联系生活情境,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不相交,再由两条直线不相交,理解“平行”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识别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第二道例题是教学画平行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索出画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的方法。镇江市孙敏娟老师和赣榆县武传刚等老师的两篇“认识平行”的教学设计都准确理解了教材例题的编排意图,制订了恰当的教学目标,并能基于儿童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促进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直线和平面这一章,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由于这一章的概念和定理较多,空间观念强,学生难于理清脉络,抓住重点。因此,在毕业复习中,需要认真对待。下面谈谈我组织这一内容复习的几点作法。一、将概念和定理归类总结,理清脉络。直线和平面这一章,是按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顺序编排的。复习时,我首先抓住“平行”和“垂直”这两个概念,把分散的有关定理“上珠串线”。比如,直线与直线平行,可以串上下列判定定理:①如果两条直线各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平面相交,则两条交线平行;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④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并且过这直线的一个平面与这平面相交,则这直线与这交线平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