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吉芳 《快乐阅读》2011,(8):139-140
情态意义表示说话者对所述命题的真实性判断,也是表达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情态或语气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情态涉及讲话者对自己讲话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在命令中要求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情态助动词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表达情态意义的一种主要方式.本文就讨论用交际法论情态动词must和have的用法。交际法,产生在20世纪后期。它的理论起源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对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它包括: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即包括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认知能力、文体知识、情感因素和其他知识。  相似文献   

2.
比喻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美学功能和信息功能的结合。由于每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共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点和习惯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文化习惯使得比喻在其表述和理解上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采取各种补偿措施,才能把原文的信息恰当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使比喻的美感因素在翻译中对等再现。  相似文献   

3.
日语是一种暧昧语言。暧昧表达是日语表达习惯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曲折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语言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是日本人民在语言交际中谋求集体团结、非"枪打出头鸟"等以和为贵中心文化思想而特别创造出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这种暧昧语言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表达方式而组成的呢?在众多追求语言表达效果的同时,借助最多的就是日语中的修辞手法,诸如比喻、拟人、夸张、婉转、层层递进法等多种修辞表达方式。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生成的。这些修辞手法运用的同时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修辞意识和文化传统。本文通过汉语和日语具备不同的本质的民族风俗文化所带来不同的语言效果,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揭示日语比喻修辞手法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姚围围 《海外英语》2013,(5X):166-167
"假朋友",作为词汇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两种语言中字面意思相同而实际上的意思完全不同的词或表达方式。它们貌合神离,似是而非,不但是翻译中的陷阱,也是外语学习中的盲区,广大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戒。该文主要探讨了"假朋友"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提出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每种语言都有表示色彩的语素,如"黑""白"等,它们或独立成词,或跟其他语素组合构成词语,如"白纸黑字"、"黑色幽默"等。本文把这些词语称为"色彩语"。色彩语不仅传达了视觉性,还被植入了人类的感情,被广泛用于比喻和象征,这种现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普遍性。不同文化中的色彩语在词汇数量、表达方式和意义层面有很大区别。究其原因,与使用者对色彩的认知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有不可忽视的关系。韩国和中国由于历史上的文化渊源,文化共性很多,因此色彩语也有很多相似的含义。但是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因此两国色彩语的意义也不乏个性。本研究通过对韩语和汉语"黑"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的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希望能为韩国语学习者和汉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新造词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成为具有固化符号的一种新语言符号形式。本文拟从人们对新造词的语义构建为切入点,以语言的符号指称属性入手,对"女汉子"一词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女汉子"一词是以比喻造词并以类推构式所创造出的有标记性的新词,它也是社会文化意义表达方式的变体。同时可以看出,构式意义、符号意义、词汇意义、概念意义、语法意义和文化意义,是构建新造词认知理据的主要指导参数。  相似文献   

7.
比喻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美学功能和信息功能的结合。由于每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共有知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点和表达习惯,不同的语言文化习惯使得比喻在其表述和理解上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采取各种补偿措施,才能把原文的信息适当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使英语比喻的美感因素在翻译中对等再现。  相似文献   

8.
比喻的使用体现了语言的美学功能和信息功能的结合.由于每个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共有知识,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点和表达习惯,不同的语言文化习惯使得比喻在其表述和理解上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采取各种补偿措施,才能把原文的信息适当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使英语比喻的美感因素在翻译中对等再现.  相似文献   

9.
吴庆丰 《现代语文》2015,(1):138-140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人的思维模式,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产物,也只有认识了事物才能用语言来表达。汉语"在+处所"空间范畴反映事物发生和存在地点或位置,也体现了汉语对空间范畴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英、汉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空间认知系统和认知习惯,因此英语中对空间概念的表达也和汉语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在+处所"和英语介词"at、in、on"在表达空间范畴时差异的对比,研究了英汉两种语言对空间范畴表达的不同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0.
"ほど、くらい(ぐらい)和ばかり"三词均为表示数量与程度的副助词,在一定语境下可以相互替换使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替换的,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含义。"くらい(ぐらい)"主要表示大约、不太确切的笼统之数量和可容忍的较低之程度,且带有"轻视、轻蔑"之语气,被称之为高雅的模糊含蓄的表达方式;"ほど"含有"大约"之意,主要是一种更为客气、含蓄的语言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表示时间之量。表数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多,程度之高;"ばかり"是比较陈旧的用词,具有一种郑重之语感,表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少,表程度时,多用于比喻夸张。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接触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社会群体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语言态度。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分析英源外来词。根据汉语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汉语中的英源外来词的引进可以分三个不同时期进行历时考察,即"五四"至1949,1949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今。在这三个历史时期内,又通过共时的分析,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语言态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比喻"这一平常的语言修辞表达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具有着非同反响的存在意义。它不仅可使语言的表述形象、生动,且具有规范思维运行作用。其引领的致思方法,极好地标示了中华民族思维个性及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词汇根据其在句中的功能不同而被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并且具有完整词汇意义的词,例如,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叫功能意义。实词属大词类,虚词属于小词类或叫次要词类。英汉两种语言对词汇的分类差异不大,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两种语言进行转换时,在词义的表达和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翻译时不能低估这些虚词或者小词。一、冠词在句中,冠词有时仅起语法上的作用。例如,用在形容词的最高级前和序数词前的定冠词,有时能使所限定…  相似文献   

14.
陈莉娜 《天中学刊》2012,(1):101-103
汉语中的"脸"和德语中的"脸"(Gesicht)有相同和不同的含义和用法,这与两国的地理位置、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有直接关系。这也指示我们学习外语的人,必须弄清语言使用背后的各个因素,才能培养较强的实际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人类语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快乐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以“快乐”习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习语中表达“快乐’’的隐喻的异同,从而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英习语的表达及其意义,提高外语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不亦乐乎"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不亦乐乎"除了可以表达经典中的本来意义"不也是很快乐吗?",还可表达"很快乐""不快乐"和"程度"三种意义。在此基础上从词汇学角度对这些意义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种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很容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对颜色词红与白在汉英语言中的的语义联想和使用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联想意义的角度考察,红、白在汉英文化中可以构成反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策略、环境等外部因素之外,学习者自身的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其中的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汉英动物隐喻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关于动物的比喻语言,尤其是以动物喻人的语言,我们认为这是存在于人类思维中的概念隐喻,即:“人是动物”。但两种语言关于动物的隐喻表达和意义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分析,文化差异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不同文化对源域特点的民俗看法不同;二是源域在不同文化中的突显程度不同:三是不同文化民族的认知视角不同。  相似文献   

20.
泰汉语言中以"狗"比喻"人"的熟语较多。由于泰国和中国有不同的文化,所以以"狗"来比喻"人"的熟语的来源与使用也存在不同之处。对泰汉以"狗"比喻"人"的熟语分析研究是为了能总结出泰汉语言以"狗"比喻"人"的俗语的异同点,从而加深中泰两国在文化上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也期望能对学习汉泰语言的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