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有东 《大学时代》2006,(10):41-41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体育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认为体育教师应树立的教育观念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观、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学生个性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迎来了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幸福,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相似文献   

3.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身心素质,并充分发挥其特长的教育模式。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下面笔者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谈几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管理观,应立足于三个“发展”,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尤其要秉持“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学生中心论”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的体现。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 ,是被教育者 ,因而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教师、服从书本、服从学校。这种教育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才能。技工学校必须走出传统 ,面向现代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技工学校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就要从学生入学前开始 ,把专业选择、学制选择、课程选择、学习方法选择的权力交给学生 ,为学生提供弹性的选课制度。并以此为基点 ,推进学校管理各方面的改革。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技工学…  相似文献   

6.
谢思丁 《考试周刊》2011,(90):230-230
新课程改革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和张扬个性的空间,而且对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种平等的、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步建立,师生间广泛交流和沟通.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最大的特点在于:价值观方面,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方面,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方面,全面依靠学生。因此,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引导和规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符合这种生本教育理念,应成为新形势下班级建设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落脚到具体办学实践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即“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和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根本上说,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随着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的转变,教育观也面临着重大转变。新的教育观倡导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文化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将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走出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的困境,而且还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辟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伟 《文教资料》2006,(36):19-20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落脚点,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观,研究建立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书民 《中国教师》2012,(22):43-45
“爱的文化”,即以爱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研究和实施爱的理念,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通过研究“爱的文化”价值取向,“爱的文化”教育理念,“爱的文化”教学观、教育观、学生观,构建“爱的文化”教育体系,营造“爱的文化”环境,让师生伴随着“爱的文化”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十分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下,教学过程的情感化、民主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走向,情感、民主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两个重要因素,没有师生的情感投入和教学民主,难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四川大学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基础、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为目标,在“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和“四个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全面发展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朴美花 《成才之路》2011,(29):17-17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基本特征,音乐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音乐的快乐,成为音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力探讨初中教育的发展定位和实现发展思路的若干策略,重点阐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学生观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观的具体把握,夯实一种衔接中的具体内容,强化五种核心机制的关键构件以及做实六种工作措施的实施落脚点等四个方面的策略解读。  相似文献   

15.
周松芳 《考试周刊》2009,(13):190-190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我们认为,教育中适时适当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那样: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一、惩…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具体落实到教育领域,则要求学校和老师的所有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做到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让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以人为本”,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乔广华 《考试周刊》2011,(57):218-219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课改大潮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进行组织教育教学,才能跟上当前的形势。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认识,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展览路小学创建于1965年,坐落在邯郸市中心博物馆东侧,占地面积10501平方米,建筑面积7433平方米。学校有30个教学班,学生2500多人,教职工7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40年的风雨历程展现了“展览路人”的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见证了展小的建设和发展,如今,学校环境优美、师资雄厚、施设一流。在校长王建军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生观,坚持“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恪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承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学校建有校园…  相似文献   

20.
学生观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根据教育宗旨和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