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指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上市公司在能避免亏损的会计年度减少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已无法避免亏损的会计年度加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扭亏为盈年度减少或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改变企业当期会计盈余,粉饰企业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高速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来揭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得出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盈余波动负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与现金流量不相关.证明了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之前,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实施,使上市公司的资产计量面临更为严格的标准。对解决上市公司的虚盈实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资产减值准备赋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的权力,在操作上形成了较大的灵活性。因此,有关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否则资产减值准备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成为上市公司用于调节利润的又一工具。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资产减值准备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在会计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资产减值的讨论。本文首先阐述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着重分析计提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会计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利润,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被滥用等弊端。分析了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利润操作的动机和途径,针对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作利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高估的现象。如何让企业挤干资产的水分,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其重要的手段是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介绍了对企业八项重要资产: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对减值部分作了较大的修订,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本文从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计提减值准备的项目、资产减值的认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议尽快将减值准则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新资产减值准则的主要突破、对新准则存在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完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了一些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逃避监管的工具。笔者就我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现状,资产减值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做了比较,并提出完善建议,要求重新审视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陈存生 《中国科技信息》2007,(3):172-174,179
探讨了企业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等若干问题,对当前资产减值会计估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1.
管理盈余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提供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机会和空间实现对利润的操纵,进而操控企业的财务报表,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虚伪性。针对企业资产减值计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琳 《科协论坛》2007,(10):133
1我国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制度规定及应用现状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需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生物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些长期资产在有些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计提减值准备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我国目前有关长期  相似文献   

13.
黄劲 《内江科技》2007,28(4):44-44
本文通过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到的分析,提出了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为了调整当期利润和企业所得税,对各项减值准备不是多提就是少提,违反了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有关规定。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对本企业有关资产的可收回价值进行估计,只有当有关资产期末已经发生减值,才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以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可收回价值保持一致。分别就八类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当期企业会计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为了调整当期利润和企业所得税,对各项减值准备不是多提就是少提,违反了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有关规定。而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对本企业有关资产的可收回价值进行估计,只有当有关资产期末已经发生减值,才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以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可收回价值保持一致。分别就八类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当期企业会计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深入分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业务中减值判断标准应用,可收回金额应用及资产组认定等可能出现的应用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各利益相关方相互博弈的结果,它会对各利益相关方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资产为什么要计提减值准备以及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后果,本文试从这两方面加以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对自己的资产进行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企业的账面资产更接近于实际资产;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存在的诸多问题,被企业用以进行账面资产和各期利润的调节,导致不少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有鉴于此,我国应参照并吸收国际会计及世界各国会计的经验,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进行完善,使企业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更具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20.
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39项会计准则,其中资产减值问题首次以专门准则的形式出现,其计提范围和确认计量方法均发生重大变化。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在不同会计年度间调节利润的做法已屡见不鲜。在分析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减值问题的弊端的同时,简要总结新的会计准则的部分突破,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