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陆游在蜀"咏梅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入川以后的经历是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其间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章。陆游尤喜梅花.在蜀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几首“咏梅诗”,这些咏梅诗不仅形神兼备,而且还托物以伸意.状物以寓情,融进了诗人深深的身世之感和寄托着他对现实政治.社会人生的态度与看法,是窥探诗人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2.
陆游咏梅诗创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其咏梅诗中梅之意象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独特的,既有归隐山野的隐士意象,也有贞刚气节的志士意象,还有关女仙人意象。其多彩多姿的梅花意象产生与腐朽的南宋王朝对陆游等爱国志士的打压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宋代文人崇雅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其咏梅诗既打上了时代烙印又是诗人自身内心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在陆游168首咏梅诗中,采用了"一"与"多"的对举(对立)这种艺术手段,"一"与"多"的形态通常是以梅花与它物、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出现;部分咏梅诗中梅花数量的多少与情感表达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即梅花繁多时陆游情感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梅花数量较少时陆游情感流露出孤独、寂寞之感。通过陆游咏梅诗中"一"与"多"的研究,对充分领悟诗人坚强面对生活、乐观对待挫折的精神,对深入理解和把握陆游的整体诗风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过一首《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是一位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却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在这首词里,通过梅花来咏赞诗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唐圭璋评曰:"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显出。"起句写梅  相似文献   

5.
陆游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他创作了相当多的诗歌作品。历来对陆游诗歌的研究不胜枚举。陆游在作诗之余,写下了一百多首小词。这些词内容丰富,抒发了真挚的性情,却为人所重视的程度不够,对陆游词的研究也非常少。本文从陆游作词的态度,对其中属于豪放一派的词作,写作特点及咏梅词重点作了讨论和阐述。无论是以柔情写哀情的豪放词创作,直抒胸臆的作词手法,还是孤芳自赏的梅的意象,都构成了陆游词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史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高龄作家和多产作家。一生创作有诗近万首,词一百多首。据郭沫若同志统计,在陆游的诗集和词集中,有不少咏梅之作,其数在一百首以上。他往往喜欢用梅花来比拟自己,《卜算子·咏梅》意境独特,韵味隽永,可以说是陆游以梅花自比的一个结晶。陆游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机的南宋时期,“扫胡尘”、“靖国难”,是他生平志事所在。他主张振军径武,北伐中原,是南宋时代主张抗金的急进派。可是,…  相似文献   

7.
入蜀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入蜀途中所写下的诗歌,总共58首。这些诗歌体现了作者早期的创作风格,既有对沿途风景、民俗的描写,又有作者触景伤怀、忧国忧民的感慨,对帮助读者更加全面了解陆游的创作、陆游的爱国情怀,了解长江一带的山水景色、民俗风情,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南宋中兴诗人之一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流传下来的诗篇有九千三百多首。他不仅创作高产,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颇有价值的诗论。陆游没有专门的诗论著作,他的诗学观散见于书信、笔记、序跋和诗文作品之中。整理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一.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读宛陵先生诗》),这是陆游对梅尧臣诗歌的评语,也可视为夫子自  相似文献   

9.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的四千二百余首诗中有一百四十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林逋隐居孤山,以咏梅著称于世,遂有所谓"梅妻鹤子"之说。但林逋咏梅八首律诗中,所写多称"小梅"、"孤根"、"一枝"。同时文人造访其所,所见也以松竹为主,由此可见其隐所植梅不多。整个北宋时期孤山梅花分布也极有限。所谓"梅妻鹤子"说也不见于宋人著作,是后世的想象之辞。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词中大量描绘了各样的花卉,尤以咏梅为著。她常以梅自比,梅成了她的化身。结合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探析女词人大量咏花词中所反映的其前、中、晚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六首咏梅词的分析,指出梅花记载了词人不同生命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承载了词人一生丰富深厚的情感精神,是词人生命状态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咏梅词,记载了词人不同生命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是词人人格情结和生命咏叹的凝结。梅花意象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惜,是女词人的心声,也是民族与社会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史上,梅花很早就被文人赋予了高洁品格的象征意义。到了宋代,咏梅成为文人的一时趣尚,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陈与义一生以大量的诗篇咏梅,在梅的意象中,或寄托高远的人格理想,或传达脱俗的诗艺理念,或寄寓深切的怀乡之情,托意丰富,风格清迥,梅花的人文色彩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相似文献   

16.
两宋后的梅花诗多平庸,独高启梅花诗如绵绵丘陵间突起的奇峰,令人叹为观止。高启的梅花诗对传统的新变主要表现为其浓厚的主体色彩、复杂化的梅花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悟。  相似文献   

17.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花有着刻骨的痴迷,她笔下的花数量多品种多且别具一格,尤其痴爱梅花.她的咏花词突破了前人诗词的传统模式,新颖别致.她以自己花一般的生命投入创作,创造了精美绝伦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