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议新闻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很多人认为会议新闻拍摄起来很简单,台上、台下拍到就可以了。其实会议新闻拍摄是有讲究和技巧的。首先,要拍摄好会议背景。会议拍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会议的开始、经过和结束等六要素,这是记者在拍摄时需要格外注意的。在会议开始之前可以拍摄一些会议背景材料,例如,会场外面的布置如横幅等宣传标语,  相似文献   

2.
从事电视新闻拍摄多年的老记者有句"行话":新闻拍摄主要就是"玩镜头",只要镜头拍好了,一条"好新闻"就成了一半了。这里所说的"镜头",其实就是新闻画面的构图和拍摄角度。由此可见,电视新闻拍摄中的构图和角度的选择对于新闻来说的重要性,所谓同一条新闻,不同的记者会选择不同的拍摄角度,而获得的报道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笔者是新闻记者出身,对稍纵即逝的新闻拍摄,尤其是角度的抓取很有感触。一个记者到达新闻现场之后,不单单是一个"机器架子",机械地进行简单的拍摄,  相似文献   

3.
会议新闻和以领导视察、调研等为内容的时政新闻是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近些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壮大,很多从事民生新闻拍摄的记者在转向时政记者时,却出现了最基本、也最致命的问题——电视画面达不到要求。那么如何拍摄好会议新闻和时政新闻,笔者在总结多年的电视新闻拍摄实践经验基础上,体会出以下几个需要重点把握好的要点。一、抓住时政新闻的核心关键镜头在会议新闻中首先要保证拍摄好主要领导的近景镜头,这是新闻中交代"××出席讲话"必须要声画对位的镜头。此时,镜头高度最好与领导持平或者略低,让领导占到整个画面的80%以上,要做到上有天(头部上方有少许空间),下有地(近景构图要将领导上  相似文献   

4.
方汉林  张辉 《新闻前哨》2001,(11):29-29
要使电视画面语言成为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构图、布光、镜头运用、画面组接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要了解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当今世界瞬息万变,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主要是在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获取新闻信息,了解事件真相。因此,要求记者有扎实的基本功,记者所采制的新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观众易于接受。其次。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来说话。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真实并不等于拍出来的画面就一定真实。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中把握好摄影技巧的同时,必须摒弃导演、摆布的拍摄手…  相似文献   

5.
周云波 《新闻窗》2014,(5):36-37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展现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成为老百姓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的风向标、指南针。因此,观众一般会将电视新闻中的时政要闻定为各类信息的首选,对时政新闻的镜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时政新闻中出现得最多的会议新闻,如何拍摄、运用怎样的画面语言才能将时政新闻拍好拍活,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一名在电视台第一线工作10余年的时政记者,熟练掌握这类题材拍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几点是我长期在工作中总结的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拍摄出好新闻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就是指他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敏感而熟练地发现问题,随时观察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拍摄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好新闻。那么,怎样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池毓滉 《东南传播》2013,(9):138-139
一般重要的会议、领导视察、调研类的时政新闻是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现阶段,这些重要的时政新闻却无法吸引观众眼球,无法满足观众需求,无法真正做到"三贴近"。那如何拍摄好时政类新闻,笔者在总结多年的拍摄经验基础上,谈谈对时政新闻拍摄要做到的几个细节。  相似文献   

8.
朱宗文 《新闻记者》2002,(11):26-27
如今,从事足球报道的记者都有一种相似的感受:这几年足球新闻的采访变得没以前那么单纯,难度也相对增加了.究其原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足球报道中"买断"现象越来越多,造成新闻传播渠道不畅通,以致许多媒体的足球记者采访无法深入,不少记者甚至连接触被采访对象的机会都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9.
“抓”人     
全国两会新闻大战,守在人民大会堂内外的记者们最需要训练的功夫便是"抓"人,文字和电视记者忙着"围追堵截"重点采访对象,而摄影记者则要在人流中敏锐地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代表委员并拍下其最富感染力的一幕。对于守在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等现场的摄影记者来说,"抓"人的功夫则更多体现在抓取新闻人物的表情神态等方面。这幅照片拍摄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摄影记者敏锐地抓到了女发言人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摄拍新闻一样有章法,政法新闻现场拍摄与一般的拍摄方法更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以抓捕涉案的犯罪嫌疑人为例,论述政法类新闻现场拍摄技巧。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经常有年轻记者面临这样的困惑:新闻素材拍回来一大堆,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结构成一条合格的新闻稿件。也有记者不以为然:几百字的新闻稿件有什么难写的?按顺序把它们全部写出来不就成了吗?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图片的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那么也可以说画面的现场感是新闻摄影的灵魂,摄影记者必须调动各种拍摄手段,有效记录事件赖以真实存在的原生态,通过画面现场感让新闻摄影"抓眼球、撼人心"。笔者从多年的新闻摄影实践中体会到,要强化新闻摄影的现场感,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一部分是属于非突发性新闻的拍摄采访,就是在事前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及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如政治、经济、文体、人物、会议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类新闻的采访拍摄有它自己的特点,因为在事前可以制订拍摄计划,确定采访对象,查阅背景资料,所以摄影记者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由于非突发新闻事件具有事前预知的特点,所以摄影记者可以事前准备,从容采访,相对于突发新闻的现场抓拍采访,则显得容易了一些。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许多摄影记者重视突发新闻,轻视非突发事件采访拍摄,这是当前新闻摄影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摄影采访、图片编辑实践,就非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拍摄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秦勇 《记者摇篮》2004,(6):37-37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它是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收集有关背景。深入把握事物的意义和深层内涵。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搞好新闻采访呢?  相似文献   

15.
蔡晖 《军事记者》2007,(2):18-18
军事新闻采访,是对军事新闻事件的整体认知、了解和对素材采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是围绕新闻写作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没有军事新闻采访,就没有军事新闻的形成和发布。因此一个优秀的军事记者,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新闻采访者。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军事新闻的采访呢?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记者对军事知识的积累,并把这些知识成功地运用到整个新闻采访和写作之中去。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服务对象是读者,如果一张报纸没有人看,没有人读,就没有了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一张报纸如何才能博得读者的青睐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新闻工作一线的记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一、记者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品质。新闻敏感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新闻宣传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表现在眼睛上的话,那么,一个记者的采访能力则表现在新闻敏感上。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有一对"钻子眼",培养新闻敏感,首先就是要培养这种钻子般的眼睛。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们看不清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是新闻事件的采访者,那么,记者能否深入采访,摸清新闻事实,写出真实客观的报道,对于维护一张报纸的公信力,维护新闻记者行业用事实说话的形象至关重要。新闻采访要深入深入再深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采访能够让记者全面掌握第一手素材,深入挖掘新闻价值深入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前提和基础,就像工人盖大楼一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拍摄中,为了确保新闻画面的质量,本文从摄影机的正确使用、拍摄中镜头的规范、记者出镜时注意事项、前期采访的准备要求等相关方面阐述了拍摄画面的要求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李楠 《记者摇篮》2005,(5):11-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西方的新闻传媒在挑选记者时,十分在意他的采访功底。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就不太重视采访的思维和技巧的培训。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访给年轻记者所带来的困惑可能要比写作所带来的苦恼多。笔者在采访实践中懂得,采访要有“放”有“收”。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采访技巧很多,打个电话、传真个材料、发个电子邮件,就能很快地完成一篇稿件。但是这些都不容易抓到活的东西,只有进行深入采访,才能获得更多的鲜活材料,才能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那么在具体采访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采访呢?深度采访有没有技巧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呢?和其他新闻采访相比,深度报道对技巧性的要求有着更加具体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