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6年10月3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John C.Mather)和乔治·斯穆特(George F.Smoot),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这是宇宙学研究的又个重要里程碑.有关的大爆炸宇宙学知识开始走出科学殿堂,增进社会公众分享宇宙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宇航局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约翰·马瑟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利用COBE(宇宙微波背景探索者)卫星进行的非常细致的观测,被誉为现代宇宙论发展成一门精密科学的起点。首次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在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阿罗·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为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起初曾将这种辐射误为是自己的接收机上不相关的噪声(实际上,宇…  相似文献   

3.
正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詹姆斯·皮布尔斯、米歇尔·麦耶以及迪迪埃·奎洛兹,以表彰他们在人类理解宇宙演化史和地球在宇宙中所处位置而做的贡献。其中,麦耶和奎洛兹的获奖原因是他们曾于1995年发现首颗围绕类日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即51Pegasib。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类曾有过无数次遐想,但他们二人的发现颠覆了我们对太阳系外的行星世界的固有看法,并引发了天文学历史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6年10月3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John C.Mather)和乔治·斯穆特(George F.Smo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这是宇宙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关的大爆炸宇宙学知识开始走出科学殿堂,增进社会公众分享宇宙探索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竞 《百科知识》2011,(22):4-6
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但会往何处去呢?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澳三位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对超新星的观测给出了答案:宇宙膨胀不断加速,而且逐渐变冷。这个发现,被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为"震动了宇宙学的基础"。为什么说此发现意义如此重大呢?我们还是先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说起。  相似文献   

6.
金科 《今日科苑》2012,(22):67-69
据资料表明,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他一起分享此奖的还有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4日17点45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名单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亚当·里斯同获此项殊荣。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他们所作出的贡献是:“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了宇宙处于加速膨胀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奖     
《中国青年科技》2004,(1):16-16
2003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  相似文献   

9.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国莫斯科莱伯多夫物理研究所的维塔利·金兹堡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教授安东尼·莱格特,以奖励他们在超导和超流理论方面的先驱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夸克粒子的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相似文献   

11.
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揭开了现代物理学序幕的X射线的发现,随后的20多年中与X射线密切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层出不尽。而一个世纪之后空间天文领域的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于2002年授予了空间X射线天文的突破,由此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新窗口。从1962年发现第一个宇宙X射线源至今半个世纪以来,已经有约70个携带天文仪器的空间飞行器(以专用卫星为主)发射运行,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于宇宙和基本物理规律的认识。随后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宇宙背景探索者"(COBE)卫星对宇宙微波背景黑体辐射谱的精确测量和观测到空间分布的各向异性。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对此做出了关键贡献。这样在新世纪空间天文的研究就直接产生了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且对第三个起了重要作用,非常类似20世纪初X射线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这三个以及天文学研究所获得的所有其他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除了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外,其他所有的获奖成果都和项目最初的科学目标没有关系或者完全相反。与此同时,探讨了重大天文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于处于快速发展初期的中国空间天文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宇宙诞生初期是什么样的?它是安静沉稳,还是调皮顽劣?这个谜样的婴孩带给人类太多的幻想和遐思。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研究早期宇宙的科学家:美国航天局(NASA)戈达德飞行中心的约翰·马瑟和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他们  相似文献   

13.
再为华人喜圆夺冠梦年届“知天命”之年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再次为华人世界赢得了诺贝尔桂冠科学家的殊荣。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籍华裔教授朱棣文、美国科学家菲利普斯和法国科学家塔  相似文献   

14.
角度或理由     
谢胜瑜 《知识窗》2014,(23):1-1
1905年,爱因斯坦因为发表了“相对论”等五篇科学论文而光芒照人. 次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众多评委以“相对论”这一伟大理论提名爱因斯坦角逐诺贝尔物理学奖,却因为评委加尔斯特兰德以“相对论未经时间验证”为由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15.
云凡 《百科知识》2013,(22):6-8
今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和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以表彰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所做的预测。令他们荣获诺贝尔奖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如此之小,以致历时半个世纪之后才得以发现。不过,它对物理学的意义又是如此重大,因而得名“上帝粒子”。  相似文献   

16.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法国物理学家乔治新·夏帕克教授,奖励他为发展粒子探测技术所作出的贡献。特别是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研制,为新一代粒子探测奠定了基础,为粒子物理的重大发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1月10日,一个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人——就是那个数学成绩太差、从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物理学教育而被麻省理工学院拒收的家伙,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看起来有点奇怪,杰克·圣克莱尔·基尔比并不是一名物理学家。然而,瑞典皇家科学院有意忽略了这个细节,因为毕竟基尔比作出了上半个世纪最有价值的发明——微芯片。为此,基尔比点燃了信息时代的火炬。  相似文献   

18.
10月6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同另外两位研究半导体的美籍学者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19.
何宗 《发明与革新》2009,(11):24-24
10月6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同另外两位研究半导体的美籍学者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20.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彼得·阿格雷和洛克菲勒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金农,以奖励他们关于细胞膜通道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