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被采访对象是新闻行业最宝贵的资源这一说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人员所体会、所认可。如何面对被采访对象也就成为我们应该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学会尊重是理性地对待被采访对象的前提。一、以人为本、尊重被采访对象的价值对采访对象尊重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体现和写照。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本身是出于对媒体的信  相似文献   

2.
人本思想是新闻传播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报道原则。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是记者还是采访对象,都在呼吁人本思想的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已经逐渐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新闻采访是一份时常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重视人本理念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访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有的被采访的对象没有新闻,必须放弃;有的被采访的事实不是新闻,也要撤出;有的被采访的问题不能报道,更须“割爱”……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有采访前的选择——发现线索,选择线索,确定线索;有采访中的选择——进入采访后发现不是我们要报道的东西,即退出来另选对象;有采访后的选择——采访已经完成,因发现事实本身有问题,或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割爱”,另选线索采访。这在采访中是常事,不必介意,也不应怕麻烦。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新闻采访与报道中,记常常与数字打交道,动态报道、经验报道、人物报道……各种题材的报道往往涉及数字。当记与被采访对象交谈半小时、一小时,对他们所介绍的新成就、新经验仍心存疑惑之际。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6.
采访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采访时除了要善于察言观色、进行现场观察外,了解采访对象心理也相当重要。特别是批评报道的采访,犹如短兵相接,少不了斗智斗勇,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既要对记者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调节,又要采取相应方法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使记者和采访对象两方在采访过程中互相协调配合,提高采访工作效益,达到圆满的采访目的。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非常活跃,而这种活跃的程度又与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有的新闻同行把它称为“新闻座位”,按采访对象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中心人物、边缘人物;局中人物、局外人物;素材提供人、素材佐证人;顺意人物、不顺意人物等。座位不尽相同,意愿不相同,会导致他们临访心理活跃程度,乃至接受采访的意愿。显然,批评报道的采访对象,除了素材提供人和部分佐证人外,作为报道对象的采访对象,本身就是批评的对象,难免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记者、通讯员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采访中活跃气氛、引出话题、开阔思路、交流思想、融洽关系的重要媒介,也是迅速接近被采访对象的“突破口”和“接近点”。因此,在新闻采访中,要善于及时判断和寻求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接近点”,使采访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的最高原则,它同时也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更好地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的逐渐加快,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逐渐地深入人心,目前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生新闻采访也逐渐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体。而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新闻采访中的客观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即: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意义,以及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巧妙地应用采访技巧能收到更好的报道效果。实现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记者不但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和采访技术,真正实现高效采访,做成高质量的采访节目和新闻报道。本文从分析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出发,积极寻求新闻采访的技巧运用,采取各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掌握好新闻采访过程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应用,并结合采访过程中的及时要素,搭建新闻采访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需要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的增多和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除了新.快与可读性.似乎已成为采访实践中首先要考虑的内容。但是,越来越多的记者却比较片面地将其等同于。感官冲击力”。表现在实际事例中,或者比较多的渲染暴力.恶性等不健康的内容.或者以自然主义的手法,铺叙易于引起心理上的诸如同情、憎恶等等反应的情节,。煽情…赚眼泪”等几乎已经成为刻意追求报道效果的代名词。在这样的新闻报道中,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发表的可能性以及发表后引起的轰动效应,是一种目的明确的功利性的行为。至于被报道对象在新闻中的地位.新闻发表后对被报道者可能产生的不利的影响.一般不在记者的视野范围之内;被报道对象则在采访行为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策划新闻中,被报道对象甚至成为媒体所需要的一件道具.一个符号。双方的这种关系,凸显出媒体的话语霸权,以及在这种权力面前被报道对象主体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鲁敏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22-122
新闻采访是属于新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而新闻采访技巧是在其采访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艺术技巧。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被采访对象进行有价值的信息检索,其中,可以通过采访周边的人群获得此次新闻采访的目的,最终实现在新闻采访中,采访记者与采访对象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为 新闻来源保密”是指为向记者提供有关新闻事实的线索、情况、资料的采访对象保密。通常情况下 ,为了证实所报事实的真实性 ,记者在报道中是要交代新闻来源或新闻根据的。但是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记者在报道中需要使用业务技巧有意识地隐去新闻事实的来源或根据(隐名消息来源) ,不公开线索提供者、被采访对象的可能被识别的有关信息 ,如工作单位或所在学校、家庭住址、职务职称、有关证件号码等等。这是因为 ,在采访过程中 ,被采访者为了说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可能会谈及一些内幕情况或涉及自己和某些人的名字 ,有些内容一旦披露 ,将会…  相似文献   

14.
李扬 《记者摇篮》2015,(1):15-16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新闻人物专访,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采访对象的现状、理想、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展现的是采访对象独特的人生状态或人生道路。新闻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那么,做好新闻人物的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了解人物专访的特点作为记者,要清楚地了解新闻人物专访与其他采访的区别。新闻人物专访是以记言为主,主要是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其中以采访对象的话语为中心。在人物专访中,记者除了提出问题、适当引导、作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主播的职业要求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新闻主播作为电视传媒的最前沿,不仅要在演播室完成新闻事件的播报,也需要在外出采访的过程中完成现场采访与报道,要想出色的做好一次全面的报道,除了对新闻事件本身的了解,与主播自身的采访能力与技巧是分不开的。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事实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最直接接触新闻当事人的方式。这就需要新闻主播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尊重采访对象,讲求采访人性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采访技能,从而为新闻素材增色添彩。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主播,具备一定采访功力是十分必要并且对节目的成败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阳 《新闻大学》2000,(2):104-107
新闻摄影采访是摄影记者获得图片新闻的主要途径,它在整个摄影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摄影报道成败和质量高低的决定性环节。但是由于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传播形态(附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传播性质(视觉新闻)、技术手段(拍照)等的特殊性,就使它的采访具有不完全等同于文字新闻采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育红 《青年记者》2006,(16):78-79
新闻采访是记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素材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记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受制于被采访对象,占被动地位。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接纳关系,以最佳方式取得最佳的采访效应,是新闻工作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从定义上来讲,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所有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学会与被采访对象沟通和交流是这项基本功的最直观体现。工作几年后,给笔者最大的体会是与被采访对象交流就像学开车,开始的时候总会有恐惧心理,并且觉得很困难,时间长了不但不会惧怕,反而得心应手。要想出色地完成一次面对面的采访,笔者认为要具备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张宝坤 《报刊之友》2014,(2):109-110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的最高原则,它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流。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分析,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采访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采访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受访者心理做出预期判断,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对于报道活动的最终成功非常重要。作为新闻活动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受访者是记者在新闻现场或新闻事件追踪报道中所直接面对的信息来源,记者能否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影响最大的,就是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受访者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甚至直接影响采访和报道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