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图文并举之说,宋人郑樵在《通志·略》中说: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又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与目前国际出版界的新闻理念形式对内容的服务要达到最佳用图像讲故事的观点不谋而合。道理虽然如此,多年来习惯于文配图的国内平面媒体,对如何真正将图像与文字水乳交融尚在不断地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了解背景,就只能看看热闹。正当图文书在市场中潮起又潮落的时候,我们上海辞书出版社真正进入了“读图时代”。这几年,我社的图文书有着鲜明的性格特色,而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无论是煌煌巨著《辞海》彩图本,还是轻巧诱人的诗词文曲诵读本,都是如此。我社图文书的第一个特色是以文领图,以一种既有的著名文本带图,或策划一个鲜明的主题,图文结合,加以表现。这就与画家、摄影家个人作品集之类的“纯图文书”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说3年前出版的《诗与画·唐诗三百首》,依托“唐诗三百首”的既有著  相似文献   

3.
唐明星 《出版广角》2016,(16):29-31
图文书蕴含传统文人情怀,它的出现意味着图书内容的革新,迎合了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新的读者需求。本文在中西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梳理图文书历史,探索了图文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追寻了图文书随着近代印制技术提升而脱胎换骨的轨迹。三联书店的图文书在新时期图书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标”意义,这种意义只有在历史脉络中才能被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4.
有人担心“读图时代”会使“词语钝化”,会使人“放弃思考”,获得的知识会“不系统、不完整”,这是对“读图时代”的误解与过虑。提出编辑出版进入“读图时代”,只是指出图文书编辑制作的一种新趋势,并不是要冲淡文字书的编辑出版,更不是说要把一切书都编成图文书。图文书只是一种图书形式,不是唯一的、主要的形式,只是图书百花中的一朵。  相似文献   

5.
“图文并重”在新闻界是一个响亮的、有诱惑力的口号,愈来愈多的报纸在向往着、尝试着、实践着。 一“图文并重”是办报理念的创新 1、从“并茂”到“并重”是当代报纸的与时俱进。 我国的报纸经历了无图到有图的漫长阶段。即便到了有图的时代,版面上的图片最初也是很少、  相似文献   

6.
张辉 《青年记者》2003,(5):42-42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已成为报纸在现代条件下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口号。就报纸发展过程而言,从“有文无图”,到“重文轻图”,再到“图文并重”,就是对新闻摄影的再认识过程。当今形势下,强调报纸编辑对新闻摄影的再认识,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图文书在如今快节奏的“读图时代”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阅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大陆相比,我国台湾省出版业在图文书方面的特点突出,出版机构专业化,内容设计风格清新,有独特的编辑思路,而且更具活力和生机.本文通过对我国台湾省图文书出版状况的观察和分析,希望对大陆的出版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阿我 《出版经济》2004,(1):23-23
去年是图文书的一个高烧年,今年,这场烧退了不少.快船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海湾.阅读进入了读图时代,图文书也是近年来出版的热潮,但什么是图文书却没有一个明晰的说法,绘画、摄影加上文字都可以叫图文书.图文书不拘一格,许多"文配图"、"图配文"也都加入到图文书的行列.出版者给书配图似乎商业的目的多于图书品质的考虑,一些不伦不类的图文书也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9.
“图文并重”是报纸的显著特点 新闻摄影在新闻宣传中越来越重要。世界报纸的发展,经历了“有文无图”和“重文轻图”的阶段,现在进入了“图文并重”的阶段,有人说,将来的趋势是“图重于文”。对此我不妄加评论,但在当今世界新闻工作中,文字和图片报道已引起同样的重视,这是确定无疑的。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图像因其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图文书"因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时尚而成为图书市场的香饽饽,以至于造成了出版市场"无图不书"的潜规则。实际上,在图文书热销的背后也暗藏着危机,一些假冒伪劣、盲目跟风之作甚嚣尘上,造成了图书市场的混乱失序.甚至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形成规约、误导乃至扭曲。因此,本文针对图文书中的几种“图一文”关系进行冷静的辨析与思考.以期引导图文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记得早些时候,人们埋怨书籍中的插图越来越少,有人甚至在“呼唤插图”。更有一些出版前辈常常很有些自豪地夸耀他们那时出书一般都附上插图。其实,中外出版界均有注重书籍插图的传统。在我国,古人所讲的“图书”,就是“凡有书必有图”之意。近年来,书籍配上图片的出版方式又逐渐流行起来。“插图”一下子变格成大量地加图,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图文出版物,如“老”字系列、图解、画说之类,照片、漫画、新闻纸变得洛阳纸贵起来,人们惊呼:读图时代来到了!  相似文献   

12.
1995年“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少儿类参评书共有11种,占参评书总数的10.5%。从总体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意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11种书中有5种书涉及历史内容,如团中央选送的《中华五千年》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短小精悍的说明文字,  相似文献   

13.
在苏州有一家实力雄厚、远近闻名的数码印刷企业——苏州爱欧数码图文制作中心(以下简称“AO图文”),它拥有5家数码印刷快印店及一家晒图工厂,有谁能想到它的前身是仅有老板在内3名员工的一家图文复印小店。总经理汪泓为我们娓娓道来AO图文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评论》2009,(3):F0002-F0002
“图文台湾”丛书是一套内容丰富、纵横兼顾、“文献有征”而细节具体生动又好读的书,丛书包含了台湾的历史、人文地理、文学、教育、经济、民间信仰、民俗、民系等内容,以平实而简洁的语言,配以珍贵的资料图片,让图文互相补充,把台湾的过去与现在的方方面面都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1980,(3)
图书,顾名思义就是有图之书。图,就是书中的插图。书中有插图,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过:“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惰书经籍志》礼类有《周官礼图》十四卷。”可见,那时虽然沒有发明印刷术,但给书籍插图,已开了先例。印刷术盛行后,书中有图更为多见。在敦煌石窟发现的《金刚经》,是唐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所刊,卷首就有一幅精美的佛说法图。到了宋、明,绘图书籍更盛,水平也更高了,如《三国演义》的附图达二百四十幅之多。清代也有《避暑山庄图咏》以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5,(6):79-79
汉川市3509工厂胡四海说:打开报纸,新闻图片出现在一版中心位置的越来越多。但是有个让人遗憾的现象,那就是“图”虽精彩,“文”(文字说明)却不敢恭维。主要表现:一是图文不符,文图脱节;二是新闻要素残缺不全;三是文字枯燥, 常有语病出现。  相似文献   

17.
“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文并茂”与“图文并重”虽只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大不相同。“图文并茂”,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的意思;按照1999年版《辞海》的解释是图与文都“美盛”的意思。这两种解释可以用美丽、丰盛来概括,即有图片,有文字,形式美观,丰富多彩。“图文并重”一词目前尚未见到收入词典,但“并重”两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分等次,同等看待(2000年版改为“同等重视”)的意思。据此,“图文并重”可以解释为图片、文字不分等次,同等看待、同等重视。“美丽、丰盛”与“不分等次,同等看待、…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山东画报社《老照片》的出版,带动了一系列图文书的出版及销售热潮,有人宣称,“读图时代”到来了。在过去的十年中,图文书的出版势如破竹,但因其作为新事物,发展尚无规律可寻,其负面影响日趋凸现。本文就试图梳理一下十年来图文书的发展脉络,以分析图文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一些此类图书发展的规律。一、《老照片》开启的“读图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还可以从DVD、电视、互联网和各种琳琅满目的图像传播中获取信息,后者可以统称为“读图”。有调查显示,我们今天所掌…  相似文献   

19.
一、“图文并重”是现代报纸的显著特点 新闻摄影在新闻宣传中越来越重要。世界报纸的发展,经历了“有文无图”和“重文轻图”的阶段,现在进入了“图文并重”的阶段。有人说,将来的趋势是“图重于文”。对此,我不想妄加评论。但当今世界新闻工作中,文字和图片报道已引起同样的重视,则是确定无疑的。记得新闻界的前辈穆青同志,十多年前就曾经说过,“摄影报道是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不可缺少的一翼”,“一个图片,一个文字,是新华社腾飞的两翼,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一个新闻单位,对于文字和摄影报道要同等重视,同等爱护,不能厚此薄彼”。他的话虽是对通讯社说的,当然也同样适用于报社。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新闻信息传输方式进入数字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图书出版也显得异常活跃。2005年旅游市场持续火爆,而旅游书又有什么新动向昵?在跟踪考察2005年旅游图书市场后,笔者对今年几类有代表性的旅游图书进行了分析评价。时尚图文书:特色策划仍领风骚,逛街游逐渐升温有人把这类书叫做图文类人文地理书,这个概念过于笼统,不适用于日益细分的旅游书市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