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志广作品     
《中外文化交流》2008,(8):65-65
美术评论家赵力指出,徐志广的“苹果树”,既是画家发掘的独特画题,也是其情感与生命精神的浓缩,更是徐志广对视觉形式的创造基点。因此,“苹果树”不仅与自然的客观物件保持着现实性的联系,又能超越自然属性而提升为文化性的喻指与精神性的象征,进而“调动观者的感官与心灵,最终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调整你的感官功能张霞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视觉或听觉能力有所下降的话,你不用惊慌,锻炼可以使你的感官系统得到调整,进而得到加强。当然这并不是说失聪或近视,可以自行治愈。视觉:我们的感官感觉90%以上是通过眼睛接受的,所以让我们先从视觉开始吧。在电脑前工作达...  相似文献   

3.
陈智勇 《寻根》2005,(2):34-40
眼睛作为造化的产物,天生是用来观看的。借助眼睛这样的器官而展示的视觉行为,其实就是一个发现世界与认识世界的过程。黑格尔说过,视觉不同于其他感官,属于认识性的感官,意指透过视觉,人们可以自由地把握世界及其规律。确实如此,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视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其实很早就有了。在先秦时期,这种视觉文化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化,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美术创作的永恒命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在创作观念上深深地暗合和影响着中国画坛,本就古代中国美术及新中国美术陌生化实践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美术对“陌生化理论”既从形式上顺应又从化根基中拒斥,而新暑期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则是在世界现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10,(3):89-90
1月27日.首届中国美术海南年会在海南大学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美术》执行主编尚辉、《美术观察》原主编吕品田、《装饰》原主编、博士生导师张夫也以及理论家水天中、陈绶祥、刘骁纯、裘辑木、杨秀湘、李绍华、邓平祥、徐坚、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7-97
作为画家,郭味蕖精研传统,学通承变,其绘画开一代新风;作为美术史论家,郭味蕖学识广博,著述丰赡;作为美术教育家,郭味蕖是当代学院派花鸟画教学体系的主要创立者;作为文物鉴藏家,郭味蕖富收藏、精鉴赏。  相似文献   

7.
日本民艺家柳宗悦(1889-1961)定义“工艺”时说,一般工艺与美术相对应,其最大区别是,美术是为欣赏创作的;工艺则是为实用制作的。美术建筑于个性基础之上,工艺则受用途、材料、技法限制,被称为不自由的艺术,其性质主导作者的并非个性,而是用途。  相似文献   

8.
民间美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当人类从树上下到陆地来生活,迈开独立行走的第一步;当原始初民用手敲碎石块以投击野兽;当人们发现了火,吃着熟食围坐在火塘旁,对着火光显示色彩和冉冉升起的烟雾时,想象的翅膀在他们心中勾画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和颜色。于是他们制造出了三棱尖状、橄榄状……的石制工具;他们把天然的矿物质颜色涂在自己的身上或器物上,这就是人类对美术意识的最早的朦胧觉醒、爱好和运用。据考古专家发现,我国旧时器时代的丁村人遗址中,已有了形状规范的石制工具;山顶洞人遗址中,  相似文献   

9.
我不是美术家,也从未有美术作品发表,是没有资格谈论美术创作的,但我自幼喜欢信笔涂鸦。我上小学时,毕加索和罗伯特·劳森伯格的画风在中国尚不流行,我所在的山村小学也无其弟子,我稚嫩朴拙的美术创作自然难入老师法眼,甚或不屑一顾,在屡屡打击和挫折下,一个“伟大”的艺术天才被扼杀了。求知艺术的坎坷却激发我对艺术更崇高的热情,于是我放弃早期失败的美术创作,转向美术家的创作的研究,尽管盲修瞎练,却也无师自通且有感悟,不敢正论,只能杂说一二。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23-2008年1月6日,中国美术馆在《百年中山·中山市美术作品展》中,展出近百年来中山老、中、青及新生代艺术家的代表作80余幅。这个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中山美术展览,是对中山美术的一次集中展示和学术梳理,体现了中山美术的多样性与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说,2004年在武汉举办的《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无疑是一次颇具前瞻性的令人难忘的艺术盛会。上世纪80年代,武汉是中国当代艺术策源地之一,先后出现"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及《美术思潮》、《美术文  相似文献   

12.
<正>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同于专业课和基础理论课注重专深的知识,它涉及面广,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音乐、美术等中外艺术精粹,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求索,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现象等等,这些都在文化素质教育的范围之列。但它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其重点,即通过对人类文化成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使学生  相似文献   

13.
人类是具有双眼单视功能的高级动物。所谓双眼单视是指两眼的物像在视中枢合二为一。它是人体形成立体视觉的基础,人类的单眼所看到的物体是平面的,只有双眼共用才会构成立体视觉,令我们辨清外部世界。这似乎是个医学的概念,其实,  相似文献   

14.
讲解与朗诵、演讲一样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成功的讲解不仅能使观众得到知识上的丰富和思想上的教育,还能得到感官上的美感享受。讲解怎样才能给人"美感"呢?具体说来要从视觉和听觉这两大方面着手,即:一要给人以美的视觉形象,二要给人以美的听觉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木刻版画在藏语中发音“祥巴”,“藏族祥巴”是在藏族传统复制版画基础上一次自觉自由的视觉革命和语境变易。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和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藏族祥巴(版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实现了藏族版画在最高美术殿堂展览的零突破,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藏族版画专题展的空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09,(2):88-88
“台湾佛教美术”丛书全套书共3册,包括①供像篇;②绘画篇;③建筑篇。 本书作者陈清香教授为身兼“学术”、“田野”双重身份的研究学者,从事佛教美术研究近40年,不但考察全世界的佛教史迹,足迹更遍台湾佛教名所,是专门研究台湾佛教美术的著名专家。该《绘画篇》主要叙述的是台湾自清代至当代的佛教绘画发展,内容分析历代画人、画题、画迹与画风。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去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半个世纪以来,这一国家级艺术大展为我国美术领域人才的涌现及其作品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是我国历史最长、档次最高、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综合性美展。该展自去年8月开始,便在杭州、成都、汕头、长春、厦门、广州、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展出,  相似文献   

18.
张杰 《文化市场》2002,(6):10-15
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强大武器,它创造了物质文明,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八届亚洲艺术节系列项目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亚洲美术馆馆长论坛-东盟中日韩主题会议”于8月31日至9月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东盟10国及中、日、韩三国美术博物馆的馆长、代表、研究东南亚美术的专家、学及其他国家美术博物馆的特邀代表。  相似文献   

20.
怎不忆江南     
履生有那么精致的画作是我想不到的。他那么忙,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满世界跑,几乎脚不点地为公家的美术事业奔忙,真是有些人所谓的不辞辛劳,也不发怨言,一天一月一年地这么干,有条理,存耐心,真正是一个办事的公家人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