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少写应景稿     
有位初搞新闻报道的农村青年向我诉苦说:“去年写了九十多篇稿件,篇篇都有时效性,分别发往八家报刊,可就是没一篇刊登的,你说这邪门不?”我随手  相似文献   

2.
谈一点体会     
我业余时间搞新闻报道,已10多年了,采写稿件一干多篇。1982年以来,多次受到县里的表彰.1988年被地区教委授予“优秀通讯员”称号,四家新闻刊物报道了我的事迹。我初学写稿时,光凭热情,一个劲地写,寄出的稿子都石沉大海。有人笑我说:“光见你往外寄,咋不听广播响,报纸也没见登”。对风凉话,我只装没听见。我一方面找来关于写新闻的书籍看,一方面把写好的稿子送到南阳找编辑老师批改。老师们告诉我,要发现新闻,必须做到:眼勤看,腿勤  相似文献   

3.
我与编辑工作结缘,是做梦也不曾想到的,一干就是十多年,似乎又是我人生旅途的必然。这以前我干了十年的教学工作,组织上决定我到学报工作,说我一方面可以搞点业务,另方面兼管行政工作,搞个“双肩挑”合适。我服从决定到学报编辑部担任副主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岚山人武部被日照军分区评为“九九年度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结束了连续6年落后的历史。在去年分区召开的新闻报道会上,岚山武装部受到点名批评,部领导没有气馁,而是认真查原因找教训,决心打一个翻身仗。党委会上,郑部长分析武装部多年不上稿的原因时说:“关键是思想问题,认为新闻报道不是硬指标,武装部只抓民兵训练和征兵工作就算完成任务的想法是错误的。”政委张乃进说:“干工作与搞宣传就像人的两条腿,工作干得再好,新闻报道上不去,也是个瘤子。”部党委形成一致意见,把新闻报道作为当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5.
1968年参军后,阴差阳错使我这个只上过六年小学的农村孩子参加了部队刚刚成立的通讯报道组,后还被送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学习了三个月。从此我与新闻报道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换,我都坚持为新闻单位写稿。实事求是地说,是新闻报道工作培养了我,锻炼了我,造就了我。我在搞新闻报道工作中尝到了乐趣,我愿与新闻报道工作终生为伴。 在部队专职搞通讯报道时,为保证写作任务的完成,我经常加班加点,以熬夜为乐。后改行干其它工作仍笔耕不辍。1981年,我们部队在解放军报剃了光头,部队领导“盛怒”之下,提出谁在《解放军报》见稿一篇,记三等功一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时任组织股长的我,利用下连蹲点的机会,写了篇《应重视连史的编写工作》,不想此稿被  相似文献   

6.
我是在一九七六年二月参加《汉语大词典》编写工作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六个年头了。要是有人问我,你参加这一工作主要的体会是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一个字,就是“苦”。俄国诗人N·罗札诺夫说:“不用拿困难的铁匠活儿去折磨他,不用派他到矿山去干艰巨的工作,让他去搞词汇吧——仅此一件就够了,这种劳动本身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艰苦!”  相似文献   

7.
我出身农村,在县电力局专职从事资料宣传和通讯报道工作。掐指一算,从迈出高中校门至今,新闻报道工作也搞了13年了。说感触,归结起来一句话,我就是爱干新闻这一行,是新闻报道这块园地培育了我。  相似文献   

8.
去年,南京军区某炮团新闻报道工作成绩不俗,在《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省以上报刊上用稿近200篇,政治处干部人人见报5篇以上,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政治处”。取得如此成绩,大家说,政治处主任周建平功不可没。(一)周主任是去年走马上任来到炮团的,刚到团里几天后,就使他有一种“让我欢喜让我忧”之感:喜的是政治处几位干事写材料很有一手,好多材料被上级转发,有的甚至被总政转发;忧的是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却还不多见,有的是干了多年的老干事,报纸上至今只字未见。周主任心急啊!作为政治机关干…  相似文献   

9.
常常听到一些通讯员“叫苦”:基层活动范围小,没有什么好写的。我在基层干了十多年通讯报道工作,先后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稿件470多篇,回顾自己搞新闻报道的实践,最深的体会是要做到“四到”。一要眼到。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在什么地方采访,都勤观察,细分析。如到连队采访,总要看看黑板报、墙报,俱乐部和值班日记,并参加他们的娱乐活动,通过这些,往  相似文献   

10.
我在大学是学物理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时人们都说学理科的人是交了好运。加之是上师范院校,觉得学好物理能上好课就行了,对写文章没多大兴趣,压根就没想到以后去当个记者、编辑。1965年,我大学毕业后分在随州搞“四清”运动。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是“四清”工作队员到一个大队支援麦收,第一次领略到当“记者”采访、写稿的艰辛。如果说王维的作品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话,那么,我在写第一篇稿件时则是划了又撕,撕了又划,多亏当时襄阳地委统战部的罗卜瑞同志帮助修改,才得以出笼。后来,我被分配到原地委宣传部工作。到1968年初,地委机关工作瘫痪了。说的是搞“斗、批、改”,实际上人心散了,干部职工干不成事,呆在家里“斗炉子,劈(批)柴火,改善生活”。我当时是光身汉,没有“斗、劈、改”可干,心里总不自在:“党培养了我十多年,教育我入了党,成天吃了玩,玩了吃,不是滋味。”我看到地区报社的同志成天有事干,便  相似文献   

11.
某海防团政治处主任宋涛上任伊始,“第一把火”就烧到新闻报道工作上。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团就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百余篇,一举掉了这个团新闻报道工作落后的“帽子”。为此,宋主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新闻园地的“引路人”。“搞新闻报道不是图虚名”。曾有一段时间,这个团部分人员认为搞新闻报道是为了“出名挂号”,做的是表面章;有的觉得工作只要做了,是否报道与部队建设没多大关系。针对这种认识偏差,宋主任一上任,就  相似文献   

12.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13.
我做了多年宣传工作,写稿却是从1986年开始的。“格子”刚“爬”上不久,竟着了“迷”。本来,搞新闻报道属我业务范围内的事,上班写稿无可非议,由于工作的繁忙和办公条件的限制,我不得不把90%以上的稿子放在业余时间来写。常常是写到凌晨两三点钟,第二天仍然照常上  相似文献   

14.
常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人问我:你是怎样从业余通讯员成为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秘诀何在?我的回答是:靠勤奋。我这半辈子啊!工、农、商、学、兵,只有商业没干过。要说干新闻,过去一直是业余搞的。我上大学时读的是矿冶。新闻写作知识全靠自己平时积累。自搞业余通讯  相似文献   

15.
工人参加组版工作,不要说在旧社会没听过,就是在咱们新社会里,也是件新鲜事。去年下半年,我被政治文化部聘请参加了组版工作。起初,我总认为:组版是有学问人干的事,咱们工人没文化,那能干得了。就拿我来说吧,从小家里就很穷,上不起学,很早就到工厂里给资本家做工。干了二十多年的排字工人,虽则有一点实际经验;但是,要让我搞组版,这不是打着鸭子上架,为难我啦!有些爱和我开玩笑的同志,一见面,偏要叫我“刘编辑”,我听了后,就像周身触了电似的,脸上总感到热忽忽的。接着,编辑部要我去参加一个会,研究版面的编  相似文献   

16.
我评第一期     
编辑同志: 《新闻知识》1987年第1期刚好在春节前出刊,趁着走亲戚空闲的几天,我仔细阅读了几遍,并和周围同行交换了意见,简评如下: 优点: 一、设立的“通讯员鼓劲台”好。我在基层搞编采工作,接触到许多通讯员,每次举行通  相似文献   

17.
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可不半生了,但我搞新闻报道的劲头仍不减。难忘半生新闻事,在我当报道员的第6年冬天,部队把“光荣退伍”的干粮赐予了我。那天,我哭了:倒真要同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踏破铁鞋”学成的采写本事连同我可爱的部队“拜拜”,心里真难过。就在这时,一家地方报社领导要我去当编辑,说像我这样“全面的人”难找。县里用小车接我去当新闻干事,说是去振兴他们县的新闻工作。我如坠云雾:果真“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这“马”迟迟不敢登“伯乐”的车。真是无巧不成书,总队竟派了位报道员出身的领导到支队领导搞退伍工作。我  相似文献   

18.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大多数新闻工作者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再加之编辑工作不细致,致使新闻报道中出现法律常识错误的情况不断发生。为了避免和减少报刊上法律常识错误的重复出现,笔者将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法律常识错误举例说明,以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编采工作中参考和改进。(一)“罪犯”的称呼要慎用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持刀歹徒》的社会新闻中说:“两罪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处使用“罪犯”的称呼是不妥当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河南省焦作矿务局九里山矿宣传科王斌协: 我原是煤矿井下生产第一线的工人,1983年5月份开始学写新闻报道,但收效甚微。1985年2月,一位朋友给我介绍说《新闻与写作》办得不错,我试订了一个季度,没想到看到刊物后竟爱不释手,真后悔没早点发现它。一年多来,我在《新闻与写作》的指导下,共被中央及省市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116篇。今年9月19号,根据工作需要,我从井下调到矿宣传科,搞专职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