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夸美纽斯曾说:“太阳底下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职业了。”她的高尚就在于:她所从事的工作,塑造的是青少年的灵魂,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说她伟大,她像一面镜子,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说她光荣,因为她像一把尺子,测量着做人的标准,鞭挞丑恶,把美还给学生。说她无私,因为她倾自己的所有知识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她像父母,以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而自豪;她像兄长,与学生平等、友爱、亲密无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十五年的教龄,十五年默默耕耘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十五年来,我用心血滋润蓓蕾,用希望浇灌沃土,虽然也曾经历酸甜苦辣,但教师这一  相似文献   

2.
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职业。”她伟大。像一面镜子,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她光荣,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做人的标准,鞭打丑恶,把美还给学生;她无私,倾自己所有的知识给学生;她像父母,以培养卓越的学生而自豪:她像兄长,与学生平等、友爱、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刘雄辉就是执著热爱学生的榜样。为了学生,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热爱学生的关键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刘老师一直教育学生“未做学问,先学做人”。上语文课时他对学生生动地讲了一则叫“财富、成功和高尚”的寓言故事。故事使学生体会到:高尚是灵魂,哪里有高尚,哪里就会有财富和成功。刘老师就这样寓道于教,在充满乐趣的寓言故事中,渗透着做人的深刻哲理,他深深懂得爱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其效果是…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丁学东曾听说过这样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孩子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  相似文献   

5.
“让孩子们喜欢我!”这是邢文华给自己定下的最初目标琊文华要用自己的情,自己的爱,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微笑着,她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邢文华爱笑,一张笑脸让她和孩子们没有了距离,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每一天,邢文华都会让自己带着阳光般的心情进课堂,漪际激情地和孩子们一起去领略五彩斑斓的世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们都说邢文华的笑是最美丽灿烂的,在贺卡上,他们写下了:“老师的笑我喜欢”;下课后,他们递上了水把她团团圆住;在日记中他们说:“老师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邢文华知道了这阳光般的笑,对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7.
张华均 《湖北教育》2002,(18):25-2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更是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良好、政治态度鲜明,身心素质健康的“四有”新人的一项伟大基础工程。近年来,我校在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方略指引下,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往往把“怎样做人”的道理贯穿于教材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方法,可使开课就引人入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授教学环节,明确教材所蕴涵的道理,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一、猜谜导入法 猜谜导入法是教师运用与新课相关的猜谜语的导入方法导入新课。如教学《爱护公用设施》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谜面:“一个矮胖子,绿衣绿裤子,敞开大肚子,吃饱薄饼子。”学生揭出谜底是:“邮筒”。教师引导提问;“像邮筒这样的设施是谁设置的?是为谁服务的?大家应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10.
溟蒙 《成长》2007,(1):43-45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大学开学的第一天,宿舍里的女生一边整理床铺一边问我:“阿姨,你送的是谁?”天啊!她竟把我当成了送学生的家长。我涨红了脸,像一个吃多了辣椒的孩子哼哼哈哈地说:“哦,不,不……”话未说完眼里就浮上了一层水雾,那是一种近乎心碎的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11.
我的课一定把学生吸引住1985年7月,师专毕业的我初登讲台,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的语文课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吸引住。”怎样才能让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呢?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吸引住学生,教师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二是教师高深的学识;三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我是自信的。因为我爱学生,爱我的工作。工作中我也赢得了学生的“敬”与“爱”。正是由于对学生的爱,我才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说到教师的学识,我有切身体会:课堂…  相似文献   

12.
A讨论背景班主任: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学生甲:班主任像慈母一般关怀照顾着我们,让我们在她爱的怀抱中成长。学生乙:班主任像狼一样每天监视着我们,发现谁在贪玩、谁在捣乱、谁在早恋……一不小心,就会被她咬上一口。B观点发布苏秉文:发扬民主摒弃奴性裴...  相似文献   

13.
课文《古井》中有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张红说:“从这句话我知道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生活,还教育我怎样做人”我面带微笑,肯定了她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践中,教育得以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尊重学生,并由此使学生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能获得成功。”一、自尊是可教育的前提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所谓“脸”就是人的尊严,就是把自己当人看,肯定自己作为人的存在并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要“脸”,不自尊,不讲理,就会无所顾忌,恣意妄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规范对之无用,更谈不上教育。可以说,自尊是人格的门户,是一个人可以被引导、教育并使之成人的前提。对于学生也是这样。一个做了错…  相似文献   

15.
在开始本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案例:案例一:“花为什么会开?”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发言热情空前高涨。生1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培育她的园丁。”生2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生3说:“她想和我们小朋友们比比,想看看谁更漂亮。”生4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带走?”生5说:“她也长耳朵,想听听小朋友们会对她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个老师在给学生们讲心理学,她一开始就说:“谁认为自己蠢就站起来!”小约翰尼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万继允 《山东教育》2004,(34):19-19
教育部长周济曾说:“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出实招.硬招.高招,要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要带着一种爱、一种情来做德育工作.真心实意地把青少年一代培养好。”如何用自己高尚的师德行为去熏陶感染和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忧秀品质呢?要从三处以身示教。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比较水的多少》(科教版三年级教材),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思考:桌上有三种不同形状、大小,装有不同量的水,编为1、2、3号的瓶子,请学生猜一猜哪瓶水最多?哪瓶水最少?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位学生说:“我把水分别倒进锥形瓶子里,看水位谁最高,谁就最多。”另一位学生说:“我再找三个大小一样的烧杯,把水一一倒进去,比较一下看谁多。”还有的说:“我用尺子量一量高度就知道了。”学生回答时,教师不做对错判断,只是问:你的理由是什么?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  相似文献   

19.
教女拾趣     
用点激将法女儿已经六岁了,每晚还要我替她洗屁股洗脚,其实她完全能够自己洗,就是不肯干,我暗暗着急。一天晚上,与她同龄的张丽来玩。我问:“张丽,你会自己洗屁股洗脚吗?”张丽说:“会的,每晚我自己洗,不要妈妈洗。”我说:“你长大了,像个姐姐了。我家慧慧不会洗,她还没长大呢,是个小妹妹!”女儿立即打断我:“谁说我没长大?谁说我不会自己洗的?”我说:“好,那你今晚开始自己洗,说话算数!”睡前,替她把脚布、热水准备好,我便走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襄樊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郑世勇用十多年的辛勤耕耘,赢得了学生对他这样的评价:“他像一艘用爱心做桨、用奉献做帆的船,满载着我们驶向理想的彼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