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教师人格魅力、善于调控情绪、富有课堂机智和优化教学语言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基础;善于调控情绪,是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心理环境的基本条件;富有课堂机智是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心理环境的必备素质;优化教学语言,是构建和谐课堂心理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琴 《科教文汇》2009,(33):12-12,15
技校生有其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家庭特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抓住这些切入点,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为班级营造和谐氛围,有效促进班集体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安敬军 《科教文汇》2009,(5):196-196
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优势,增加与学生交往的力度。通过与学生交谈,倾听学生的谈话,珍惜学生的情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学生一视同仁,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善于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善于纠正学生的语病语调,在情境中教学,学生才能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真正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保持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人的心理体现社会和文化属性。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心理和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凤爱 《知识窗》2013,(3):66-6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教师的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能形成反馈.使爱在师生之间流淌.即“动情效应”.它能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柔性化服务与读者心理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湘君 《现代情报》2007,27(1):122-123
针对图书馆柔性化服务与读者心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柔性化服务对读者心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因素,实施图书馆柔性化服务的策略,促进校园文化、图书馆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保持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人的心理体现社会和文化属性.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心理和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教改的新要求,广大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为师生互动合作的新式课堂。互动的课堂,应当是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它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一种多元的对话过程,它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教师就要善于明确互动目标,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增强互动的有效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机制,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利用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善于互动交流,从而使互动教学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10.
曹娟 《内江科技》2011,32(6):183+151-183,151
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和大胆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石全福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S):196-196,74
作为校园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体,高校电视台能够结合校园电视直观、形象、寓教于乐、学生参与性强等特点,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校园电视也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收视心理,精心策划制作节目,培养学生对校园电视的兴趣与信任,并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以便更好地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更新观念,让学生敢于创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开展积极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积极思维,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鼓励质疑问难,勇于创新。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开启求异思维,促于创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郭素红 《科教文汇》2007,(8Z):26-26
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够消除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增强教育效果。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信赖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真实评价学生,才能够达到思想教育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斌 《科教文汇》2007,(8S):15-15
教师客观、公正的认识、评价和对待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研究教师心理,关注隐性的心理负效应。对于构建科学心理认知结构,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笔者从揭示心理效应入手,剖析其负面影响,并有针对提出了克服心理负效应,增强教师心理认知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晓丽 《科教文汇》2012,(11):177-179
中专学生正处于同性恋形成的活跃时期,同性恋现象客观存在。相比成年同性恋者,中专同性恋学生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痛苦和无助中,爆发心理危机。学校应努力营造宽容、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援助,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促进同性恋学生的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杨丽纳 《科教文汇》2011,(32):142-143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使用非语言符号,站在学生的立场换位思考,用心去感悟学生的情感等移情途径,并且善于使用模糊语、赞扬语和委婉语等移情语言,不仅可以使教师的话语表达含蓄婉转,而且降低了教师对自己所说话语所承担的责任。如此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和谐、课堂气氛更融洽,达到更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如何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让学生无时无刻都感受到辅导员的关心和体贴。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一切活动,首先来源于人们的思想,来源于人们的心理。心理和谐指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一个人能经常处于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心理和谐是心理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颖玮 《科教文汇》2009,(25):30-30
引导学生多方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将节俭、勘奋、善于自省等传统的优秀品格注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塑造他们和谐健康的完满心灵世界,是一个班主任应当履行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