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以三河古镇为研究对象,从街巷空间结构、街巷空间形态构成要素、街巷空间形态属性特征及街巷的比例与尺度五个方面研究三河传统街巷的空间形态构成,以此发掘三河传统街巷风貌的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2.
巴渝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特征,不仅表现在文化传统上,也典型地反映在传统民居中。传统民居具有“起居空间—民间信仰”合一的特点,是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的融合。对巴渝传统民居中所呈现的民间信仰类型进行深入调查,量化分析巴渝传统民居的空间属性与民间信仰之间的有效关联,对于探索文化因素融入巴渝传统民居的建造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其表明了文化信仰在传统民居的空间组织、总体布局、材料构造及建筑装饰中均占有主导作用,并深刻影响了巴渝传统民居建造伦理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3.
徽州民居室内外空间时刻都是以人的行为为尺度,体现着人的本性意志,是自然和社会的人双重意义的物化空间。分析徽州民居传统建筑空间观念,重视空间环境和城市设计,吸取传统建筑空间精华,以人为本,创造现代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11,(3):159-160
三河镇地处皖中,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西南部,与巢湖、六安两市交界,东濒巢湖,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其中古镇区面积471平方公里,人口3万。肥西县三河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近年来,三河镇坚持"以旅游业为中心,以工业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为基本点"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兴古镇,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  相似文献   

5.
郑骊  徐萌  贺茜 《新闻世界》2006,(9):55-56
车近三河,一个开放、发展、和谐、美丽的三河古镇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帘。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穿镇而过,而得名。三河镇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占尽庐南水乡之利,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即古街道、古桥梁、古民居、古城墙、古庙宇、古河、古圩和古炮台。三河历来水陆通衢,车船辐辏、商贾云集,享有“庐郡南一大都会”之美誉。  相似文献   

6.
郞元智 《兰台世界》2012,(19):76-77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转折点,多种文化元素在近代中国大地上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相互融合,使得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的传统民居建筑也发生了变化,近代辽沈大地上出现了一批中西结合的混合式近代建筑。然而对于近代辽宁民居建筑演变的研究探讨还要从传统的辽宁民居建筑说起。  相似文献   

7.
民居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它既满足了人们居住的要求,同时也让人精神得以寄托和传承。本文从传统风水学"因地制宜、相地施工"的营造思想,论述各时期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阔源公馆综合搂设计,强调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设计吸取徽州传统民居的典型符号,结合院落空间的运用,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赋予建筑地域文化内涵,探索一种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新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9.
清末德国对青岛的殖民地占领,使青岛城市民居建筑逐渐呈现西化色彩。这些民居建筑,以西式建筑设计为标准,从用料选材到施工,完全按照德国城市建筑标准建造,使青岛城市形象摆脱传统村镇,呈现西欧城市文化氛围,对青岛后来城市建设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它相对于砖石建筑的弱点是不利于保存,因此目前保存下来的传统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唐宋的很少。而与宫室和宗庙建筑相比,民居建筑则更加未能得到保存。因此要了解唐宋时期的民居,除了唐宋绘画和考古实物,兼以尚存明清民居为参照系数,剩下的唯—途径,就是要到古籍文献中去探寻踪迹了。  相似文献   

11.
在各大媒体大肆炒卖楼盘的“欧陆风格”,都市人热衷于古希腊罗马式西洋风格建筑的今天,我们拿到了陆元鼎教授的《中国民居建筑》(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沉甸甸的就如其中展示的民居历史,其实除了产生的渊源外,它展示的还是活生生的中国各地乡村民众最为真切的生活状况,一如铺在大地上的测量坐标,从住的侧面体现不同地域民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 《中国民居建筑》分三卷,上卷是民居总论,是对民居建筑的简史、装饰、营造、空间形态及民居与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关系的解说,中卷则是对北方、南方、各家及港澳台各地民居的介绍,更为难…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徽州民居建筑的精华天井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天井的形式、功能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本着对传统建筑元素以继承和创新的态度,浅探传统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寻找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传统民居建筑的角度出发,对砖石雕刻的形式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我国传统砖石艺术所传递的内涵形成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有关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砖石雕刻艺术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这部厚厚的包括上中下三大卷的《中国民居建筑》,不论是前部的以历史、文化、自然为主的总论,还是后部的不同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分卷,均高度地体现了历史与理论,调查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足以称为我国民居建筑研究空前水平的巨著。  相似文献   

15.
赵斌  俞梅芳 《兰台世界》2016,(10):129-131
徽州古村落及其外部空间环境具有鲜明特色风采的地域文化,其中徽州古村落的独特景观影响至深,该地的村落有着非常丰富的集合,在外部空间环境中具有组织十分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特点,古村落的建筑、水体、绿化之间巧妙地进行了安排,堪称"天下一绝",令世人赞叹不已。因而,探究徽州古村落民居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相关问题,能够为今人更好地规划设计现代的人居环境提供十分重要的启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涌现出大批有钱有格调的徽州商人,为徽州民居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传统建筑基础上,徽州民居结合自身特点,注重自然环境与人为建筑的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23,(3):44-47
<正>本书集中讨论了17座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展现了千百年来建造的中国民居的精美范例,包括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学者书斋、明代简舍、富商宅邸、清代大院、福建土楼、古城民居等。书中将中国民居看作一种建筑类型,对民居形式的地区差异与民居类型的历史演变进行了鸟瞰式梳理,借助丰富的照片、版刻图画、历史图像、技术图纸,为读者生动地展现出了一个国家独具生命力的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由客观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观认识上的滞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遗产也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民居淹没而逐渐消亡,各民族传统民居的保存、保护问题成为一个日趋严峻的课题。我国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要求各省将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列为调查的重点内容。并将"传统民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大类别下的详细小类别加以录著,充分证明国家对乡土建筑、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重视度正在加强。本文以调研过的延边地区朝鲜族百年老屋为研究对象,从形成原因和特色,对其的认定和现状调查,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保护建议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晋中传统建筑受地域影响多山多石,在装饰上以砖雕为主辅以石和木雕,在布局形式上民居形成四方围合的四合院建筑群、内部开敞外部封闭的基本形式,其中以晋中地区的晋商豪宅为代表。通过对晋商民居建筑装饰、布局的了解,揭示装饰纹样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人们对民居建筑艺术有更深入了解。晋中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形态、风俗习惯、阶级观念以及他们从商的理念、生活的态度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建筑中包含的文化影响着一代代的晋中人,使儒商之称成为山西独特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西递古村落具有典型的皖南民居风貌特征。文章从理性观点出发,以实际调研作为依据,用安居古镇的保护为例,分析西递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归纳对古建筑保护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