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骏 《新闻世界》2011,(8):335-336
传统文化是本土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徽州建筑室内装饰文化,是现代室内设计,尤其是安徽地区室内设计发展的基石。本文将从徽派建筑的室内装饰文化分析入手,探究徽派建筑的室内装饰文化,探讨传统装饰文化的传承与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从而推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的文化元素符号具备深厚的民族和地域特征。门饰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与文化生活、社会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本文将结合特定历史时期门饰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探究徽派建筑技艺的艺术情节表达及其对现代设计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西北,一提到雕刻,人们会自然想到河州的雕刻艺术,尤其是河州回族的砖雕。其实西北回族建筑中,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到今天,都广泛地运用许许多多点缀性雕刻。这些点缀品,如同西北回族建筑一样,形成了自己的类型或风格。雕刻艺术是依附于建筑实体而存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建筑主体造型艺术的发展和深化。西北回族的雕刻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雕刻作  相似文献   

4.
曲建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2,(6):745-746,755
徽派建筑地处现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与齐云山之间,含今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的古徽州府地。徽派建筑的形成深受传统宗法制度和儒学理论的影响,并接受了“风水”的观念意识,以其精湛独特的工艺和造型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徽派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这一灿烂的古建筑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得以保护性的开发挖掘和科学利用,使其能古为今用,并将徽派建筑的神韵与现代建筑的追求有机相融合,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徽派建筑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古徽州就开始积累起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其中,徽州民居建筑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本文重点研究了明清徽州民居建筑的雕刻装饰艺术,分析了它们的风格特征以及所蕴含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提炼传统徽派建筑群的特征元素,在研究地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徽派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尺度及造型元素等的借鉴和运用作以研究。对新徽派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着悠久的家具发展历史。家具作为人类文明社会的重要象征,在中国已经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在明朝时期,我国的家具制作艺术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受中国古代灿烂繁盛的文学文化影响,明代家具工艺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使用功能,而是通过雕刻装饰等艺术手法,表现出卓越的艺术效果与人文内涵。在明代,家具雕刻装饰的文化艺术水平也达到了历史巅峰。雕刻是明式家具装饰图形的最常见手段,也是明式家具制作中的重要工艺。明式家具的雕刻装饰图像精致典雅,美轮美奂,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内涵,十分富有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8.
卜荔娜 《兰台世界》2012,(22):53-54
中国古代园林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单一的作为建筑形式的存在演变为集绘画、雕刻、山水、建筑以及诗文等各种艺术形式综合体的存在。中国古代园林这一融汇各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无论是在我国建筑史还是艺术史上,中国古代园林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古代园林仍能寻觅到其踪迹,有的已经变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它既是实用的人造生活空间,又是具有审美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工作、学习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室内空间建筑艺术的设计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不容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以及各种新型装饰材料在图书馆室内室间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化在建筑领域曾出现过空前繁荣的局面,古徽州老房、老桥、老街、老巷以及居民生活等原生态信息,激起建筑师们极大的创作热情。在合肥滨湖新区内,徽州文化在"徽州文化城"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精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得以恰到好处的体现,就必须积极探寻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晋中传统建筑受地域影响多山多石,在装饰上以砖雕为主辅以石和木雕,在布局形式上民居形成四方围合的四合院建筑群、内部开敞外部封闭的基本形式,其中以晋中地区的晋商豪宅为代表。通过对晋商民居建筑装饰、布局的了解,揭示装饰纹样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人们对民居建筑艺术有更深入了解。晋中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形态、风俗习惯、阶级观念以及他们从商的理念、生活的态度展现在世人的眼前,建筑中包含的文化影响着一代代的晋中人,使儒商之称成为山西独特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赵婧  曹磊 《兰台世界》2015,(3):146-147
作为明清时期盛行的一种建筑文化,无梁殿建筑技巧高超,装饰艺术出众,成就了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建筑。本文以明清无梁殿的建筑中几个代表性建筑为例,简略分析了无梁殿的装饰特色,希望能为古代中国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是古代宫廷装饰艺术之集大成者,堪称古代宫廷装饰艺术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清代在宫廷装饰方面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艺术精华,并与统治者自身的满清少数民族文化、西方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宫廷装饰艺术,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并对后世的建筑装饰、各类奢侈品装饰等各个不同领域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寻徽派建筑内在精神意义,还原其形态本质,让这种本原的精神意义通过现代手法成长于现代城市环境中,从而得出一种极富历史张力而又充盈现代精神的现代徽派建筑形态——徽质空间。  相似文献   

15.
程智 《大观周刊》2011,(27):28-28
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在技艺和工艺美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对传统建筑木雕艺术的功能和特色的分析,阐述了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本文浅析了我国古代传统木雕工艺的生成和发展,它鲜活地镌刻在历代宫殿和古民居的建筑装饰、家具和木雕艺术品上,虽然它们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不同而导致表现效果的不同,但它们所凸显的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文化内涵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村落中"人"的流失,致使徽州古村落面临徽州文化艺术的没落、徽派建筑人文价值的消退与多元化产业开发滞后的困境。文章分析其成因,基于人本思考,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明清招幌广告的视觉传达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出版广角》2016,(16):67-69
中国传统招幌是古代商家销售的行业标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其色彩艳丽、寓意新颖,融雕刻、书法和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法于一体,极具民族特色。本文从明清招幌广告的材质、色彩、装饰和韵律等方面展开分析,进而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北宋建筑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建筑装饰艺术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中手工技术获得空前提高,建筑技术、建筑艺术也大有长进,单体木构建筑装饰、守门狮子和商业招幌等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建筑彩画装饰、砖石建筑装饰的技术和艺术水平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探讨了清代藏传佛教东传及瑞应寺成为东方中心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因素,之后介绍了瑞应寺的建造及其体现的佛教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以及佛教雕刻艺术,最后介绍了瑞应寺"四大扎包"在佛学、天文学、医药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姜紫微 《大观周刊》2012,(23):54-54
本文思考我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如何将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思维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设计界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并指出将我国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而成的作品将会成为“世界的中国”设计的一种文化身份识别。我国的设计不应仅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沦落为单纯的“消费品”,而应该是带有“本土精神”的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