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集体所有制关于农民个人的二重规定性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既然归农民集体所有,这就意味着任何个人。无论从法律意义上还是经济意义上都既是所有者,因为他是公众的一员,共同占有的权利是任何个人所拥有的那一部分所有权和一切其他人所同时拥有的所有权共同构成的;又是非所有者,因为他仅是公众的一员,作为个人所拥有的公有权只有同其他本集体成员的所有权结合、共同构成集体所有权的时候才有效。才能发挥作用。作为个人,他既没有特殊的所有权决定资本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汉代的名田制,还是唐代的均田制,都是按身份、等级占有田宅;都不是打破原来的土地占有情况而由官府重新分配;法律标准都只是一个限额,不是实授;都允许土地买卖,但都附加了许多限制条件,不是自由买卖。尽管汉名田制与唐均田制在具体规定上有许多不同,但是从总体上说,其间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种说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实际上,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理性农民假说和现代产权理论的观点看,这种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对于现代农民来说,“收入”才是“命根子”。因此,破解“三农”问题,必须冲破传统土地“命根子”说的束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俄国农民问题由来已久,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不归土地使用者所有。俄国的土地随着军事扩张而逐渐扩大,并历史地形成了村社土地所有制、僧俗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国家土地所有制。俄国土地所有制反映了社会政治关系,并形成了统治与服从的特点。随着俄国的西方化,这种关系逐步加强,并引发社会对抗。解决俄国农民问题不在于自上而下确立个人土地所有制,而是让农民安居乐业。农民安居乐业必须从思想和法律上确立劳动的崇高地位开始,壮大社会力量,改变社会关系,进而转变政府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社会化比土地私有化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邓演达和毛泽东都提出了各自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案。本在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以及如何保障农民利益三个方面,对邓演达和毛泽东的农民观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6.
孟晓花 《农村教育》2006,(11):40-41
培育新型农民,要强化农民群众主体意识,确立农民群众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最早重视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他对农民运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理论上,他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和政权问题是农民的主要问题,农民问题的彻底解决非无产阶级的领导不可.在实践方面,他勇敢而坚定地支持了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8.
马晔 《教育现代化》2005,(11):103-103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P.89介绍了明治维新的措施.“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首先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正式从法律上保障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统一征收地税。”这使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得到确立.而不是有些教师、学生认为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师生的误解那是囿于明治维新的措施总体上是资本主义的,而土地制度却是个例外。其实,明治政府在1872年开始土地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定土地所有权——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1873年.政府又颁布了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后由于租佃和地税相当于全年收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还保留着封建的因素,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封建生产关系在农村还占着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阶段,确立农民素质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性的战略抉择;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无论是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角度考察,农民素质都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性的因素。要继续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发展教育,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河北地区就是水旱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康雍乾时期更为突出。水旱灾害直接破坏了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造成土地的荒芜;使得人口迁移带有浓厚的逃荒色彩,人口买卖较平常年份更为突出;粮价波动,使农民与粮食市场的关系更为紧密;土地经营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分成租成为灾害下主佃双方都能接受的一种形式,为土地的转手和兼并造成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征用权与农民土地财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行政征用权滥用,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缺少应有的法律保障。因此.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按公平合理原则,创新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利益征地衡量标准;以法规范行政征用权,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促进“两权”合力进取。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歌中农民逃亡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诗作在农商税负比上观点有偏颇,这具体反映在农民逃亡的题材作品中。中唐反映农民逃亡的诗歌中,很多作品认为农民逃亡以后主要是去经商;农民的逃亡主要是因为新的税收制度。后来的文学研究者基本认同当时诗人的观点。事实上,农民逃亡以后主要还是做农民;新的税收制度是农民逃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不论是在家务农还是进城务工,他们的很多基本福利受到限制,得不到有效保障。包容性增长强调的是公平和平等,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在包容性增长理念下采取一些保障农民福利的举措,可以有效缓解农民福利受损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时下,社会上有一股非常大的力量,认为农民失去土地问题非常严重,认为农民失去土地已经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认为政府应该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还有人认为农民失去土地是社会腐败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老板联合侵犯农民利益的结果。对此笔者从多角度论证了农民失地利大于弊,农民失地不等于农民失业,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应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实行的土地政策,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地主、债主适当地减租减息,另一方面要求农民必须交租交息。这一政策的实行使解放区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造和巩固了农村各级政权,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激发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农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最主要的是提高认识、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公正司法,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剖析了我国当代农民的基本特征,论证了当代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利益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当代农民问题在农业基础、土地和工业化城市诸方面的表现和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与农民就业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不再是农村的土地问题,而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影响农民就业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从农村教育的视角分析农民就业的现状,制约农民就业的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成熟于新中国建立初期。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发展经济,防止两极分化,扶贫、脱贫都曾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思想遗产,当今实现保定农民脱贫致富,仍可以从毛泽东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中汲取营养,结合保定实际,大胆创新,在产业化扶贫中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