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公路隧道洞口边坡常处于软弱围岩段,其破坏模式大多为平面滑动破坏。本文通过对大量公路隧道洞口边坡监测数据的归纳分析,同时对其滑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总结了隧道洞口边仰坡破坏的5阶段发展模式。对隧道洞口边坡的安全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隧道洞口是施工事故的多发段,因此有必要在隧道施工之前,对隧道洞口段塌方进行风险评估,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提供依据。针对隧道洞口段建设的特点,通过收集和整理隧道洞口段塌方资料,分析对隧道洞口段塌方最具影响的因素,采用模糊数学和的层次分析方法,建立隧道洞口段塌方风险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模型,并应用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某隧道洞口段塌方风险进行评估,评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正基于某隧道洞口段处于Ⅴ级围岩段的地质特性,结合工程上常用的相应围岩段适应洞门形式,分析这样地质特点的隧道洞口处于Ⅴ级围岩时柱式洞门适用性。假定Ⅴ级围岩洞口地段地质概况及仰坡坡率,并根据假定概况进行尺寸计算,然后进行稳定性验算,从而确定此Ⅴ级围岩段的洞口是否适合柱式洞门。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9)
本文以某铁路隧道为例,针对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方法,主要从施工技术角度阐述大管棚超前支护在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应用,为其他隧道大管棚施工方法提供参考。施工中的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技术发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鲁得文  熊玉莲 《科技通报》2021,37(1):105-109
以宝兰客专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黄土隧道洞口段进行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探讨黄土边坡-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在坡脚处到隧道底部这段区域随高程变化幅度不大,之后其峰值加速度迅速下降,达到最低值,后又急速上升,说明在隧道洞口处是抗震的薄弱点,在隧道施工中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2)隧道的存在对坡面加速度放大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边坡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坡面竖向加速度放大系数远大于水平向;(3)地震动输入较小时,试验模型没有发生明显的破坏,但此时土体内部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微粒结构重新排列,当地震动输入持续增大,土体内部发生震陷,整个模型发生破坏,破坏的位置主要发生在坡顶位置;(4)地震动输入对加速度放大系数有一定影响,随着地震动输入的增大,除个别测点外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在隧道洞口段仰拱处和拱顶处放大系数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峡口隧道进口段,为散体结构的残坡积硬塑状亚粘土和强风化泥质粉沙岩,围岩稳定性很差,易产生塌方,设计中采用超前长管棚对洞口围岩进行预支护。本文对渝湘高速D2合同段峡口隧道左线进口28m长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在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马家山隧道洞口施工技术。针对该隧道洞口段围岩地质情况较差,岩体十分破碎,且因洞口下方即为县级公路,存在重要安全隐患。现场采用通过横洞先行进入隧道施工、公路改移、地表加固、安全防护等措施,确保了隧道出口段安全施工和洞口公路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榨坊隧道洞口浅埋暗挖段施工为例分析了隧道进洞施工常见问题及辅助施工注意要点,指出临时支撑拆除是暗挖隧道施工风险较大的阶段,应结合监控量测的支护应力和变形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坡面平行型隧道洞口边坡是最常见的一种隧道洞口边坡形式。根据小岭隧道洞口滑坡监控量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滑坡的发生过程前后,隧道内周边收敛、拱顶沉降以及洞外边坡沉降的数据变化,验证滑坡对隧道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梅关隧道洞口超浅埋段土建工程的施工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凤凰岭隧道洞口段施工过程,重点介绍了隧道V级浅埋半明半暗偏压进洞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为V级浅埋软弱围岩、大偏角偏压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清水隧道在洞口浅埋段采用30m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重点从施工工艺、管棚参数、质量控制、安全环保等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下面作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3.
蒋连华 《大众科技》2006,(8):117-118
文章介绍了下岩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方案,结合设计图纸,介绍了未进洞前所做的施工准备工作。从而确定采取何神施工工艺,以确保隧道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14.
对于隧道洞口的软弱破碎围岩地段、浅埋地段采用长大管棚施工艺,提前发挥超前支护作用,增加了施工安全度,提高隧道的长期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不良地质山区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掌子面坍塌、洞口坍塌等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以老挝境内某单线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某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口及掌子面发生坍塌的现象,采用不易风化的隧道洞碴对掌子面进行反压回填,为未来隧道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对我国在隧道建设和不良地质灾害的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建筑边坡能有效保障路基和地基的稳定,边坡通过基桩与抗滑桩的荷载和侧向压力的作用,能有效防止山体滑坡等风险,提高建筑稳定性。研究一种优化的建筑边坡的稳定性设计和评估模型,构建层状结构边坡的有限元模型,在打桩作用下进行分析边坡的绕石效应,构建桩基控制微分方程,分析在滑坡推力段边坡的前后桩受力分析结构,实现对建筑边坡的稳定性评估,最后进行施工实验,施工的边坡坡高约24.6 m,开挖深度大于18 m,边坡工程施工强夯时采用圆形夯锤,在进行边坡和基桩混凝土施工中,采用遍满夯方式进行夯击,应力测试设备采用GYH-2型单膜式应力传感器进行稳定性评估,实现建筑边坡稳定性评估模型和施工方法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能有效提高边坡的安全系数,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通省隧道出口地段洞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结合设计图纸,采用了超前长管棚支护成洞方案,对洞门采取了端墙顶排水沟和边仰坡防护工程措施,在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确保顺利进洞以及洞口的稳定性和排水通畅。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是总结了与鹤大高速公路有关的的区域地质稳定性、不良地质、边坡、隧道等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提出了设计和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以后的相关工程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磨盘山水库施工开挖过程中,由于施工开挖在溢洪道0+20~0+80段形成高约7m的反坡临空面,上部山体可能不稳定。为此对边坡进行调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为边坡加固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铁路隧道的洞口施工,洞身开挖、支护、混凝土施工等方面,阐述了铁路隧道施工的施工要点,并提出了新的技术措施,希望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