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相继出台,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目前,劳务派遣在我国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2013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用工做了补充、修订和完善。本文将探讨国企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下的原因和存在的风险,以期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新劳动合同法对用工成本造成的影响,探讨了新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在用工成本方面不同的规定,所得结论表明:在实行《劳动法》期间,由于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很好的贯彻《劳动法》的精神,没有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去执行。所以当新的劳动合同法开始执行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用工成本都有明显的增加,甚至导致企业破产。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减少《劳动合同法》的执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周丹 《科教文汇》2013,(9):164-165
2012年底《劳动合同法》最新修正案公布,在同工同酬原则、适用岗位范围、人数比例控制等方面对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用工单位深受影响,应加紧规范进程,尽快建立起科学的用工机制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周丹 《科教文汇》2013,(27):164-165
2012年底《劳动合同法》最新修正案公布,在同工同酬原则、适用岗位范围、人数比例控制等方面对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用工单位深受影响,应加紧规范进程,尽快建立起科学的用工机制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劳动合同法》对高校工勤人事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2008年1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高校用工勤人事管理的重要影响,分析了高校工勤人员结构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劳动合同法》规制下高校在工勤管理制度方面应采取的相关应对措施,包括依完善法规立制、采取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用工方式的多样化,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雇佣方式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与2007年通过《劳动合同法》加以明文化。自此以后,因劳务派遣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因此,《侵权责任法》为顺应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的发展趋势,调整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劳动者之间的责任分工以及权益维护,于第34条第2款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存有过错需承担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7.
铁路企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硬社会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企业如何贯彻《劳动合同法》,创新劳动用工新理念,对国家的发展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蒙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319-319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颁布实施,对制浆造纸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制浆造纸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降低用工风险,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成了我们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前言:制浆造纸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目前产量已接近9000万吨/年,无论是工艺、设备还是营销管理都处于世界前列。我国这一传统产业已快速与现代产业接轨。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围绕着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了广泛争议,社会上出现一系列自愿辞职、工龄清零、突击裁员的事件。部分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款限制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僵化了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又回到铁饭碗时代,并采取种种手段规辟法律的硬性规定。社会事件与法律规定的冲突使我们重新审慎看待《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图并仔细解读相关条款,消除社会上的针对《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0.
韩娜 《科教文汇》2008,(20):191-191
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围绕着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了广泛争议,社会上出现一系列自愿辞职、工龄清零、突击裁员的事件。部分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务款限制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僵化了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又回到铁饭碗时代,并采取种种手段规辟法律的硬性规定。社会事件与法律规定的冲突使我们重新审慎看待《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图并仔细解读相关条款,消除社会上的针对《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1.
盛嘉 《科教文汇》2010,(22):171-171,177
随着企业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原有的用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谐发展的要求,使用的其他形式用工成倍增长,其他形式用工在企业中承担的工作内容也相对增加。然而对于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安全管理与劳务用工的增加所产生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针对现状,强化企业其他形式用工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对于企业的安、稳、长、满、优地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引入其他形式用工的必然性、企业其他用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如何对企业其他用工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期望能对企业实现高效率、低人工成本运营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骅  倪佳赟  徐海森 《科技风》2013,(13):271+273
劳务派遣是劳动合同法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中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对于劳务派遣的规制并未实现立法的目的,社会上出现了劳务派遣被滥用的情况。《劳动合同法》修正草案,修改的主要内容为劳务派遣项目。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被企业认为是降低成本、规避劳动纠纷的渠道。但被派遣员工却认为合法、权利被侵害的原因,看法争议较为突出。作者通过对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介绍和理解,在结合原因分析上,对"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杰 《今日科苑》2009,(24):176-176
《劳动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制定,是适应《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将劳动关系纳入法制化管理,更好地解决劳资双方纠纷和争议的需要。《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信原则。为了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必须弄清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编制外用工是高校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形式包括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和其他临时用工等。多元化的用工形式使得高校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对高校编制外人员的薪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激励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合理薪酬制度、优化社会保障福利等角度促进和完善高校与编外人员之间保持良好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实施在调整劳动法律关系、提高劳动者的法律地位、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规范化精益管理以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所属机械设备经租分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情况展开专题调研,在进一步发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一些实施《劳动合同法》中不到位以及不容忽视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效实施《劳动合同法》的一些对策,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劳动合同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在尊重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基础上,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全面履行劳动合同、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规范用人单位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行为、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从而在劳动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上,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王秋峰 《科教文汇》2009,(20):281-281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会对高校的管理体制带来重大影响,高校教师将从原来的人事管理变为现在的合同管理。教师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将进一步明确化。高校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适用《劳动合同法》,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质量。《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制度更加优越,同时也对高校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8.
彭红艳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113-114,127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引发了空前激烈的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势均力敌。《劳动合同法》实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劳动合同法》争议不断的原因,本质上是因为《劳动合同法》改变了各主体既定利益的配置结构,加重了企业的劳动保障责任,而国家社会保障责任缺位是深层根源之一。《劳动合同法》难以承受社会保障之重,应当强化国家的社会保障职责,完善社会保障立法。  相似文献   

19.
吴丽斌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320-320,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颁行实施。《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我国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促进劳动者社会地位和福利水平,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主体呈现多元化和差异化,劳动关系日趋多样性和复杂性。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加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用工制度,规范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行为,保障职工依法享有合法权益。做到各项制度规范合理,职工权益充分保障,双方协商平等合作,工会作用有效发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用工制度的联系 所谓用工制度,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劳动法律制度,实质上是采用什么手段、形式和途径,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制度。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条文章程,并被强制执行的法规政策,比如最近通过并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它里面就制定了许多宏观意义上的用工制度,适用于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和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