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晏红 《家庭教育》2004,(5A):32-33
幼儿“蒙昧”,但非“无知”,呵护孩子的蒙昧状态意味着维护他们身心成长的自然力量,而不是拔苗助长、掠夺式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商品一般使用价值及其计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使用价值,即物品或活动的属性与人类需要的关系。由于个别占有关系的存在,构成商品使用价值的两个要素被分割在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当中,只有通过交换它们才能结合到一起,所以,从本质上说,商品一般使用价值不是一般物品使用价值的人与物的自然关系,而是以要素个别占有为基础的生产交换关系。因此,商品一般使用价值的计量尺度只能到生产中去寻找。如果撇开生产的具体形式,任何生产都不外是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时间是计量商品一般使用价值的天然尺度。商品一般使用价值以社会必要生产时间为计量单位。一般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具有合理与不合理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3.
媒介产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又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差异性。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媒介产品区别于一般商品最根本的经济特性。理解媒介产品的使用价值,对于我们理解传媒经济是非常必要的。媒介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多地由消费者的类别来决定和划分。媒介产品在性质、效用、价格、市场等方面都表现出来的两重性或多重性都可以通过使用价值特性得到说明。媒介产品二次售卖的实质,乃是对媒介产品使用价值的分开定价和分开售卖。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童年”是人类蒙昧阶段的低级阶段,它有音节分明的语言、男女杂交,群居群游等生活特点。人类的童年是原始人而非“古猿”。它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具有蒙昧时代低级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5.
一、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主要观点: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有商品生产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  相似文献   

6.
物质产品使用价值的内涵被规定为产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性。这一规定适合于物质、实物产品,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也适合于作为特殊产品的劳动力。那么,应该如何分析在现代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知识或知识产品的使用价值呢?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济哲学的《资本论》(特别是第一篇)的概念都是辩证的,辩证的概念是有环节和层次的。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不单纯是自然属性的东西,它必须同时作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才能实现自己;而货币就是商品交换的一般使用价值和特殊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统一的产物。政治经济学考察的价值量范畴是一个有规定的定量范畴,无规定或无限定的价值量无法实现交换,无法产生价值形式。根据原文Gebrauchswert(使用价值),Wertgrope(价值量)和英文Valueinuse,usevalue(使用价值);magnitudeofvalue(价值量)来看,此两范畴词之汉译,尚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人们习惯称一年级老师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启蒙”在词典里有两个义项: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启蒙老师要做的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入门的知识,还要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我任教一年级数学兼班主任,理所当然成了孩子们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9.
使用价值有客观使用价值和主观使用价值之分。主观使用价值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而不同物品主观使用价值的量又千差万别。主观使用价值又涉及到与交换价值、价值及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区别客观使用价值和主观使用价值,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使用价值的源泉是人的劳动和自然,其实这一认识并不全面、准确。确切地说,使用价值的源泉有三个,即自然力、人的劳动、时间和空间。时空既是人的劳动和自然力相结合共同创造使用价值的必要条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又是使用价值创造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一般使用价值作为认识对象,存在于各种具体使用价值之中,作业思维形式,它是人脑对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抽象概括,使用价值是社会规定和历史形成的,任何使用价值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的实质是以要素个别占有和供求相互依存为基础的生产交换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的观点并非必然“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立”。  相似文献   

12.
幼儿“蒙昧”,但非“无知”,呵护孩子的蒙昧状态意味着维护他们身心成长的自然力量,而不是拔苗助长、掠夺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政治教育》1994年第六期和1995年第六期曾刊登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三篇文章(《谈使用价值》、《也谈使用价值》、《关于使用价值的几点看法》),三篇文章表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在闻基《谈使用价值》文中,特别强调一切有用物品可以直接或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它们有效用,但不是商品。这种效用不是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创世纪情愫》报告了我国西部从物质到精神的惊心动魄的贫困和我国政府与人民为了战胜这种贫困所做的种种努力。因为贫困以致女童教育缺失而造成蒙昧,蒙昧的结果是多生多育,破坏生态环境以维持生存,又使生存环境更加恶化。因此开发西部,使西部摆脱贫困已成为中华民族腾飞的重要国策。  相似文献   

15.
无梦楼随笔     
张中晓 《新读写》2012,(7):119-120
任何宗教,任何哲学,其最中心之点,应是考究、提高人的心灵的力量(反对蒙昧),反抗对物质的屈从,反抗情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认为,一切社会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这种耗费,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价值或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在社会的大生产中,通过劳动力(体力或智力)的支付,转化生产资料,创造物质劳动成果——一有形的劳动产品,在商品交换中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使用价值则是劳动产品的有用性。直接商品生产者所创造的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有形价值。那么,作为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秘书部门的参谋、服务、协调性工作是否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呢?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阿拉伯人的史册,《悬诗》是蒙昧时期的一面镜子。从《悬诗》中可以看到蒙昧时期阿拉伯社会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本文从《悬诗》中分析蒙昧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张劲硕 《成才之路》2010,(2):I0013-I0013
从猿到人,这是一个渐进的演化过程。它意味着从低等到高级,从原始到发达,从蒙昧到文明。但是,如果改变这一命题,猿和人字之后,多出一个“性”字,即本质、本性,或西方所谓的nature,这一过程在我眼里已经几近模糊了,二者似乎没有了明确的界限,甚至可以互相转化或借喻。这是我读过德瓦尔(Frans B.M.de Waal)的书之后的最大感受。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劳动价值论还是边际效用论,都承认商品中所凝结和耗费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使用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实体。二者的分歧,直接说来,在于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不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根本说来,在于使用价值是不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最终说来,在于价值反论能否成立。边际效用论证明价值反论不能成立。因为边际效用论发现,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因而使用价值便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因此,钻石交换价值大,决不是因其效用和使用价值小;恰恰相反,钻石交换价值大,只是因其数量小,因而边际效用大,从而使用价值大。水交换价值小,决不是因其效用大,而是因其数量多,因而边际效用小,从而使用价值小。因此,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产生的源泉和存在的实体。这样一来,商品中所凝结和耗费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便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它们是使用价值的直接源泉和直接实体,是交换价值的间接源泉和间接实体。马克思和古典经济学派误以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说到底,就是因为他们被价值反论所惑,误以为使用价值往往与交换价值成反比,因而不可能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不可能用使用价值来解释交换价值。这样一来,使用价值的源泉和实体——劳动、资本和土地——也就不可能是交换价值的源泉、实体了;否则,交换价值怎么能够与使用价值的大小相反呢?那么,交换价值和价值的源泉、实体是什么?只有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确实,如果劳动是创造交换价值或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价值或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往往相反就可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