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一种“观念游戏“,“现代性文化“观念内蕴着”理性“向“合理性“转化的症候。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代性文化“开启了大众或公众基于“合理性问难“的文化批判向度。立足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视阈,“于丹现象“毋宁说是对”现代性文化“批判的别样呈现。它的“粉墨登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到这个特殊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文化中国站在在民族文化更新的角度对现代中国民众特别是80后90后一代的“普遍理性启蒙”。中国“现代性文化”的当代呈现,一方面需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学派或现代群体的置换;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与高科技是当代文化再创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开发资源。加速人自身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加快中国现代性文化的自觉呈现却是关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理念是胡塞尔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中内蕴着先在存在与经验构造、感性解放与理性选择、历史精神与时代意识、个体关怀与集体生存相统一的方法论特征。历史表明,我们要还原胡塞尔"生活世界"理念的本真理论样态,必须从其理论大夏构建的方法论入手,深入地揭示出它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是主体基于自身对道德的认知而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与奉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知、情、意的统一,又是知与行的统一。这种统一性内蕴着实践性,主要体现在道德信仰的产生与展开两个方面。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的产物,不能只是停留于主观领域的个人观念意识,而是客观地反映着社会历史现实,是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活动本位”理念下3-6岁ADHD儿童规则意识培养内蕴着新的教学特色、教学精神、教学气魄和教学语境。它有自身的理论架构、话语系统和阐释路径,需要教师用科学视角去把握。  相似文献   

5.
当师生真诚而专注地参与教学过程,使自己的理性与感性相融合,并在经历过后产生完满自足的感受,这即是成就了一种具有统一性质的美感经验.美感经验存在于理性思维、实践活动以及道德经验中,它虽然是不可教的,但却是可以培育、唤醒和激发的,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建构美感经验,引导学生体验完满的自我,也使教学绽放自身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认为区分知性与理性是康德的独创。仅就名称言,康德新创的是“知性”,但就实质言,知性与感性之相互依存地构成经验,正同于前康德的感性与理性功能。因此,知性基本上相当于前康德的“理性”,但作了更精致的限定;作为无限性思维的理性,才是康德三分法中的创新。但康德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恰是理性;而在德国古典哲学之后理性就失落了。在前康德二分法的意义下,感性与理性这对术语(外加“非理性”)已成为现代文化最重要的语言思维构架之一。从康德去看,这里只有感性与知性,却缺失了理性。本文拟通过回溯康德审查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等方法较系统地阐述了感性、理性和德性的基本内涵、辩证关系与觉悟养成。揭示出运动训练领域存在着的“重视理性、轻视感性、忽视德性”等情况与现象背后,存在着运动训练实践界轻视感性、理论界忽视德性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仁"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属性和品质,它具有成己成物的内在要求,"为仁由己"说明了行为主体"求诸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自律意识以及对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表明了道德实践活动中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理性选择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经验表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构成了社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社会现代化就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理性选择的得失决定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理性地选择一种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模式,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是以理性出发点来思考人的行动和全部现实生活的,是重理性的哲学,与哲学的这一转向相契合,西方近代人学也饱含着理性气息,贯穿着理性原则,理性成为对人性追问和考察的出发点。在人性问题上,经验论和理性论分别从自己的哲学主张出发形成了感性人性论和理性人性论两条人性理路,但西方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在人性理路上的区分只是相对的,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只是他们人学理论倾向上显示出的一些特点,从总体上看,他们对人性的阐释,都有着理性的特征,理性人性论是西方近代人学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传统在现代发展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视中国武术传统与现代发展,在"文化多维视野下",表现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理论互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认知转换;"实践"与"后实践"的辩证逻辑关系。武术在传统与现代的角力中寻求变革与转型、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进步中得以延续、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自觉与历史使命中彰显超越,突出体现了传统依然活在武术现代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变是一种内外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首先是外部压力下的自我革新与重建。随着近代西方体育的不断涌入,传统武术生存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和削弱,而同时整个社会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传统武术因此而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同时,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后的必然选择,因为传统武术只有在全球化体系中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才能重新构建自己的文化空间,才能确立自己在全球化体系当中的话语主权。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70年代引入中国,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代物流产业已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推动现代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现代物流的起源、发展、内涵、本质以及国家政策和地方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特别要注重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发展观谈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具体体现,实现教育现代化乃至学校体育现代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现代生活方式与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与手段;更是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中国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历程,认为中国的体育文化现代化一直没有走出西方体育的文化挟持之中,在体育运动文化层面与制度层面上缺乏影响力与话语权,体育精神文化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和外向化的问题。中国体育文化建设面临着如何建立一种新的现代性来代替传统现代性的新探索,中国体育文化自觉之路就是中国新的体育文化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国体育文化自觉的重点在于正确传承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体育价值观和建构中国体育精神文化现代性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既是基于我国传统的政府行为模式困局,又是在西方治理理论诱导下的自主选择,是内外因素双重作用下的顺势而为。由此形成的未来现代化的治理模式是“元治理模式”,元治理的实现有赖于确立作为治理参与主体应有的主体性地位、赋予市场和社会更多的“个体权利”以及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乡土武术传承实践的历程反思及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乡土武术是植根于乡土中国或传统社会的文化样态,是没有进行现代化转型或正处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传统武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现代化转型中遭遇困顿的乡土武术的传承实践进行了反思,对其当下的生存价值进行了寻绎,以及对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为乡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乡土武术的传承离不开国家元场域的影响以及传承人的核心主导,师徒传承应为主轴,师生传承应为主力,技术体系应创新,门户认同应强化;乡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体现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它是地方文化的象征与标签,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其作为民俗活动的复归,是推动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途径,同时它还是开展武术研究的新田野;乡土武术在当下的文化传承应推动传承人的职业化,建立和强化政府主导的制度保障,继续推进拳术进校园,重拾和加固门户的集体记忆,以创新发展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男性化的语境中,足球是一种刚性场域,且是一种锻造硬汉的工厂。女性观众介入之后,足球的本体产生质变,足球从此充满了高度情色化的元素。女球迷在男性高强度竞斗的刺激下,荷尔蒙分泌超量,女性由此将性选择的能量投射到男性竞技者身上,并缔造出一种充满野性感的择偶标准,足球的领地内也显现出一种香艳化元素。女球迷的介入几乎剥夺了男性对足球的解释权,而其背后则是另类的女权主义思想。女球迷癫狂的性展示现象不仅深刻地触动了男性精神中的敏感地带,还改写了足球的定义,足球从此递进为一种大众化、表演化、宣展化的类史前的文化形态,足球的原始意义和现代意义在此得到了新的妥协。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观察能力是指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就是要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