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经典美文,育少年君子。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灵魂与核心代表,通过经典诵读,能让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亲近、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深入扎根、传承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先烈东小学从2000年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以来,致力于把经典诵读与学校文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孩子们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从而接受到实实在在的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教育部对于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很多学校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从设立校本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方面,来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点,通过"能读、乐诵、爱写、会演、践行"的国学经典五大行动,和传统文化相约,和国学相约,使学生在与经典的对话中浸润心灵,塑造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5.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学习和传承国学经典,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奠定人文素质的基础,并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6.
徐梓 《中国德育》2013,(11):38-4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轫并持续至今的儿童读经,主要是民间自发的活动。由于没有统一的擘划,因而众说纷纭。单就名称而论,就有"儿童读经教育""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国学育德工程""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儿童国学经典导读""儿童经典育读工程""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等多种称谓。  相似文献   

7.
谭杰 《小学生》2023,(3):151-15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要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由此,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也将更多的国学经典文学选编到语文教材之中,旨在促进学生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不断丰厚学生古典文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国学经典诵读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新路径作如下探寻。  相似文献   

8.
正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200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通顺街小学确定以"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开展诵读工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也为推进国学特色教育,提升办学品质,我们把经典诵读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相结合,把经典诵读与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把经典诵读与培养学生特长相结合,在师生中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代表,在小学加入国学经典诵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知识底蕴。因此通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开发特色课程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突出问题,以及实施策略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为学校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学经典诵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诵读的内在意义,同时也要深刻地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瑰宝。因此,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每个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振兴国学,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也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区为了能让孩子们更系统地接受国学熏陶,2009年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学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开展"国学进课堂"实验课题研究,以"国学经典诵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国学立校、国学育人"的教育新模式,打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逐步把"阅读经典"、"诵读国学"作为一门区域校本课程,科学规范地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打造出书香桥东,促进了区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4.
<正>金寨县梅山一小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全省是比较早的。2007年1月学校被六安市教育局确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学校制定了《梅山一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56所试点学校推广。2008年该校被县教育局命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实验基地。学校在开展经典导读活动中,做到"五落实"。(一)落实诵读教材2009年暑期,该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骨干教师选编了《经典诵读读本》(一)、(二)  相似文献   

15.
据说,英国人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虽是极而言之,却说明经典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存在物对于民族精神建构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传统国学经典诵读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落实,但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校园里传来国学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各方面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学经典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很大比重,如今国学经典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顺应了当今时代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教育改革的内容要求。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加我国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团结。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17.
为弘扬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用实际行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13岁之前),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和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为学生打下成人成才的坚实基础,屯留县郭村寄宿制小学积极开辟学校德育的新途径,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以国学经典(诗、文、词、经)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郭村寄宿制小学是一所双轨制寄宿制学  相似文献   

18.
任文  王德元 《甘肃教育》2020,(2):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阶段,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几点简单做法。一、调查阅读现状,建立读书档案通过设计调查表、个别访谈、走访家长等方式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读物时存在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国学经典包含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诵读这些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语文是诵读国学经典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保证国学经典的有效传承。为了提高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实践效果,笔者在下文分析了其实践的意义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历代大家对道德、思想、人性、伦理等方面的理论精华,诵读国学经典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性中真善美的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是小学生养成教育中非常具有实效性的一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