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一名教师,我喜欢看学生们的眼睛,因为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纯真。我也喜欢看学生们的笑脸,因为我可以从他们的笑脸中感受到快乐。教育学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还需要教师的爱心和赏识。因为,我们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2009年我担任了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开学第一周我发现本班的孙钦龙同学上课总是低着头,无精打采,一点也提不起学  相似文献   

2.
当美术课上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一张张笑脸时,我曾经问过自己美术能给予学生些什么?是给学生一张铁一样让他们看了就害怕.不敢出声的阴森恐怖的脸.还是课上他们必须会画他们不会画的作品.还是在教师的命令下照着教师做的作品创作呢?试问学生内心恐惧、出于无奈而创作.能有灵感吗?学生能快乐吗?我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得到快_乐那是最重要的。为了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3.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送给学生一句寄语,让教师的关怀和激励如春风化雨般浸染学生心灵,这是一种格调优雅、轻松有效且便于操作的教育方法。在我校的有效作业中,我们设计了“教师寄语和评价”两部分内容,下面我就这两部分内容谈谈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我在期末的散学礼上给学生介绍了《傅雷家书》这本名著,然后发放学生手册,学生们争抢着互相品读期末寄语。我突发奇想:在《傅雷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与孩子的真诚交流表达于字里行间,给多少天下父母与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我是否也能在班主任寄语中开展这种无声的谈话教育呢?一、开学寄语篇开学寄语是基于评价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5.
殷艳玲 《宁夏教育》2007,(11):60-60
我在上《我真希望》一课时,让学生自由读诗,学生读了一会儿,我看到学生对儿童诗格外感兴趣,读得很认真。乘机引导学生:"你认为读懂了诗,读出了感情,就请在课题处给自己画两张笑脸。"检查朗读后,我抽查学生给自己的奖励情况。同学们有的给自己两张笑脸,有的给自己一张笑脸。一个怯生生的小手举起来说:"老师,我给自己画了  相似文献   

6.
董翠华 《广西教育》2011,(17):38-38
在走上三尺讲台之前,我曾读过这么一段话:"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当上老师后,我时刻记住这句话,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以微笑面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在学校校长寄语中写道:“教师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的教育生命”,也曾以自勉的名义提出教师要“把教育当作一种责任来承担”,试图在强调爱与责任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生活、工作当中经常保持一张笑脸,看起来平常,实际作用却很大:这张笑脸体现出老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笑脸是调节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这笑脸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9.
吕品梅 《成才之路》2011,(30):88-88
教书几年,每次上语文课,我都是很严肃地上课,从没给学生一点笑脸,总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成绩不好、贪玩,就不能给笑脸。这是我多年的想法和习惯,严肃的课堂固然很好,学生看似很乖巧,其实课堂模式很古板,我也就只照本宣科,教条的讲课,毫无生动而言。该怎么给学生上好一堂生动的课,难道对调皮、基础薄弱的他们,我们教师就不能给他们一些爱和阳光吗?特别是语文课,有许多内容需要给孩子施爱,我觉得我的课堂应该充满爱了!  相似文献   

10.
评语是操行评定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方面的小结和评定。评语应该充分渗透素质教育和养成教育内容,闪烁教师思想的光彩,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寄语式评语是教师着眼于引导,作用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寄托和期望。“寄语”既没有模式,也没有公式,它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地撞击,是思想感情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当我踏上工作岗位,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面对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内心有一种无言以表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我终于可以把受之于恩师的爱回报给我的学生,同样也可以得到学生像我当年对老师一样的依恋和崇拜。但是,过了不久,我便发现学生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听话。  相似文献   

12.
学生时代,每逢期末,父母都要查看我的成绩单。除了看各门功课的分数外,还要读一读老师对我的评价———操行评语。如今细想起来,那么多的操评,竟没有一条能够记得,更不用说铭记在心,恒久不忘。不是我冥顽不化,大抵是因为其内容尽是套语俗话,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且千篇一律。长大后,我也成了一名教师,也常常替人“妄下定论”。我眼中的小学生,一个个生动活泼,聪颖伶俐,情感丰富。我给他们写的寄语,家长爱看,学生爱读。有的学生将我写的寄语背下来,还有的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墙角一枝梅,默默独自开。从无喧哗语,却有暗香来。”这是我给班里一…  相似文献   

13.
“陈老师,又要麻烦你了。”又是一节写字课。每到这时,我总是赔着笑脸,对同年级的另一位语文教师发出了邀请——请他到我的班上为学生进行示范教学。每次看到陈老师手握一只饱蘸清水的羊毫大笔,在黑板上流畅自如地写出一个个赏心悦目的大字时,每次听到学生一齐发出由衷的赞叹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时,我心里总是酸酸的:如果我也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站在讲台上,底气就更足了!  相似文献   

14.
喜欢做教师     
我喜欢做教师,因为喜欢教师职业的创新性与挑战性,是因为教师生活的单纯性与规律性,是因为校园风景的朴实和校园生活的安宁,还因为那些学生可爱的纯真灿烂如朝阳般的笑脸。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师:今天在校门口的“一日常规考评表”上看到你们班同学得到了很多笑脸,看来,你们是非常棒的!正好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笑脸。(投影出示《成长卡》)看这里,想不想得到这些笑脸?生:想。评析:老师善于观察,灵活机智地开发和运用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从校门口的“一日常规考评表”上的笑脸,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成长卡》上的笑脸,如此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开课,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师:能不能得到?还得看你们在“认真倾听、愉快合作、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这几个方面的表现!有信心做到最好吗?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收到学生的一条短信:老师,最佩服的就是您,能教好书,也能做好人,诗意地工作.也诗意地生活。我希望能像您一样用诗意扮靓自己的未来。 学生的话令我感动。其实学生不懂啊.老师也有寻常人的烦恼,老师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和无奈.但老师宁愿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也要给学生一张笑脸。  相似文献   

17.
曹永 《中国德育》2008,(1):49-50
对学生评价的理念与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写寄语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与传统的评语相比,寄语虽有评语之形,但已发生质变。传统评语中教师以评判者的身份高高在上,内容是平淡的陈述、指责,模式往往约定俗成,千篇一律:“该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能够努力学习,成绩较好”“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更大进步”,等等。这种评语自然让学生和家长熟视无睹,漠然置之,难以发挥应有的德育功能和导行意义。寄语则要求以人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的引路人、诤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其内容往往更有针对性、独特性、前瞻性。恰如其分的寄语,能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并深刻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寄语的创作应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具体表现,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面貌、学习状况,并指出其优缺点与努力方向。另外,平等、民主、和谐、诚信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应体现其中。  相似文献   

18.
我大学毕业时,一位又一位教师谆谆寄语。最精彩又令我至今不忘的,是讲授教育学的青年教师送的一句话。他说,作为一名教师,永远不要忘记你曾经是学生。以后,我又不断地从教育行家那儿得到“我曾经是学生”的指教,如苏霍姆林斯基就说:  相似文献   

19.
做学生时,我特别渴望看到老师真诚的笑脸!哪怕是一丝丝的微笑我都会珍藏在心间。  相似文献   

20.
王素丽 《教育艺术》2007,(10):18-19
走进我班的教室,立刻有耳目一新之感."班级寄语"、"教师寄语"栏目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多彩的生活"栏目展示了学生独特的设计、丰富的知识;"我是小作家"、"我的书法最棒"两个栏目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被浓浓的文化氛围包围着,潜移默化地受到文明的熏陶.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积极上进的集体中,把课堂作为自己的快乐之园、幸福之地.为使学生始终处于快乐的学习生活中,我还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