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手艺,没有“米”是做不成饭的,然而,即使有“米”,没有好手艺,也是做不出好饭菜来的。写作文亦是如此,既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也要充分准备写作素材。但是,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时常感受到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太难”的无奈与痛苦,学生对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导致了他们的长期不喜欢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在每一次作文教学时,他们的作文基本上都是应付“交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手艺,没有"米"是做不成饭的,然而,即使有"米",没有好手艺,也是做不出好饭菜来的。写作文亦是如此,既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也要充分准备写作素材。但是,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时常感受到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太难"的无奈与痛苦,学生对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导致了他们的长期不喜欢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在每一次作文教学时,他们的作文基本上都是应付"交差"。因而在教师批阅作文时,都会发现学生们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这里以"记事"写实作文为例,浅谈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们把写作者比做“巧妇”,把材料比做“米”,没有材料就写不好文章;相反,有了材料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这就象一个笨女人,有米也煮不出好饭来。长期以来,中学生写作文,就象“巧媳妇”和“笨女人”一样,不是没有材料可写,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写。而我们的教师呢?每次学生作文,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老是提高不快。因此有必要对“读”与“练”重新思考,以便彻底解决写作文难的问题。 一、读——使巧妇有米可做 面对学生写作文时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的现象,我想,最主要的是使学生找米,而“读”则是找米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出好的作文。以往人们有种观点,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是由于缺少“生活”。为了解决这汪“源头活水”,很多老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创造“生活”。比如在春天或秋天让学生春游或秋游,叮嘱学生要认真观察.回来之后写游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怎样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银川农垦中心小学张云香许多学生对写作文感到特别头疼,认为作文太难了。尽管学生知道一些写作方法,但提笔还是觉得头脑空空,无话可说。他们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缺乏作文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囊中若无“米”,自然写不出好...  相似文献   

6.
常听许多语文教师抱怨,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或从各种作文书上抄一篇应付了事,屡禁不止。这里面除了学生懒惰,写作文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之外,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作文教学中收集和开垦材料的问题,即"米"的问题没有得好很好的  相似文献   

7.
孙桂香 《考试周刊》2012,(94):53-5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它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厌烦写作,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写作,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引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没什么内容可写”。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怕写作文的多,喜欢写作文的少,其根源在于大部分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写出佳作.“五段三论”不失为解决高中作文难教、难写问题的一个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本文从什么是“五段三论”式作文、怎样写好“五段三论”式作文、“五段三论”式作文的意义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写作文时感到很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感到“无米下锅”,没有东西可写。二是有东西可写,但却描绘不出事物的形象,语言干涩,内容空洞,词不达意。要解决学生在作文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就得从“小”字着手,指导学生写好小练笔。这里的“小”字是指从全局出发,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作文单项训练,根据某一知识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从而达到强化某一知识点和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学生都皱眉摇头,他们说:“无法下笔,没得可写。”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因为肚子里没东西,脑子空空;作文效果差,是因为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学生没有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作文教学中,就要在教学方式上求新,常教常新,不落俗套,把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不大爱写作文,常常把写作文看成是“苦差事”。因此,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爱写作文,这就成了语文教师认真加以探索的一个课题。学生不大爱写作文,把写作文看成是“苦差事”,原因甚多,其主要原因,一般地说来,有的是不知道怎样写,总感到写作文很神秘;有的是“无米下锅”,没有写的,等等。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写作文,这就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写作文,就要在“爱写”二字上很下功夫。然而,怎样在“爱写”二字上下功夫呢?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带规律性的知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处于一种“被迫”性的习作状态,畏惧甚至厌恶作文。对作文谈不上兴趣,当然也就写不出好作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分析学生畏惧的原因。很多学生提起笔便觉得无话可说,这实属写作材料问题。写作材料从哪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现在的学生,也许是由于家庭对孩子成绩的过度重视,他们的生活中只有作业、考试、分数,没有了田野,没…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做人难.作文更难。”“作文猛于虎也。”这是目前学生中流传的有关作文难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虽不免有调侃之意.却也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十分严重的畏难情绪。每逢作文课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堪言。问其原因,答日: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无米下锅症”。那么,如何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呢?我们不妨先来观察观察山泉。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与做人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5):67-67
我们常常无端责怪现在的学生不会写作文,捏着笔好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要不就是从《作文选》上抄一段,拼拼凑凑;好一点的使劲塞进美词佳句,以为写作文就是“虚构”,就是堆砌比喻句、排比句。我们教作文,固然要讲究技巧、方法,但重要的是教学生求真。没有亲眼目睹,没有所思所想,没有真情实感,又何来作文?只有做得精彩、读得精彩、学习得精彩、体会得精彩,才可能写得精彩。作文与做人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不少学生一动笔写作文,总是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普遍存在“等米下锅”或“无米下锅”的现象。那么,教师如何把作文的“活”素材搬进课堂,为学生“送米下锅”呢?一、在课堂上动手学做。有的学生写家务劳动的作文过于简单,几笔就带过。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作文,有不少学生便头痛。问其原因,无非是“没有兴趣”,“没啥好写”,“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写不出)”等。如何解决这些作文难题,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无话可说”是初学写作文的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无话可说”硬“挤”出来的文章内容简单,语言枯燥乏味,条理不清,文章没有活力。因此,要让学生对作文放松思想;增加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老师采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来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你们有生活吗?有文章可写吗?近些年来,媒体上有好些文章在为你们没有生活、写作文困难叫苦呢!他们说,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要先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然后才有文章可写;说你们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脱离生活”“没有生活”,所以写作文“无米下锅”,只好“闭门造车”,瞎编,甚至有小学生在作文中说“捡起4张500块钱还给老大娘”,又有作文说“出门捡到1亿元,10元1张,叠起来有语文书那么厚”。文章称这种作文叫“逼疯老师”的“神作文”。  相似文献   

19.
“没啥可写”是众多中小学生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啥可写”呢?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观察、思考、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的作文素质及有益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没有作文的源泉。如何使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使他们愿写,乐写呢?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难题,老师怕上作文课,学生心怵写作文。作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深深体会到,要突破这一难题,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尤其重要,学生心中有"米",就不用担心做不出香喷喷的"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