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秦安大地湾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重要文化遗存,持续时间长、文化遗存丰富、内涵深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大地湾遗址的保护开发现状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今后的工作应当从交通路线、旅游资源整合、微环境检测和综合评价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善。在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要以遗址本体保护为重心,兼顾协调与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大地湾遗址建成文化与生态为一体的绿色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前发现的贵州西部青铜文化遗存以中小型墓葬和居住遗址为主,时代可早至商周时期,但集中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主要分布在毕节、六盘水、兴义三个大的区域内,且各区域之间文化差异明显,缺乏统一的文化特征.已往的研究主要讨论了这些文化遗存的时代、内涵特征及其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提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需要改进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马鬃山玉矿遗址是西北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早期工业遗存,出土有较多铜器。对其中4件具有西北地区特色的砷铜进行分析发现:1件为铜铅砷合金,1件为铜锡砷合金,2件为铜砷锑合金。马鬃山玉矿遗址出土铜器在材质上所展现出来的多样性,反映了该遗址与周邻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或互动。  相似文献   

4.
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于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是古代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本文所调研的河南省夏邑县济阳镇隋唐大运河遗址作为文化古迹,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受到较好的保护,然而因为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大运河遗址的保护工作不是很完善。本文通过实地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大运河遗址没有受到保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能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古城村境内,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最丰富和规模最大的遗址之一。因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条件,因而可将许家窑遗址以博物馆形式进行保护开发,同时辐射周边景观,依托北京市和大同市,以点带面,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立体旅游区。  相似文献   

6.
渭水流域在史前阶段是一个传说时代人物众多、文化丰富的重要区域。而地处渭水上游的天水地区,从华胥氏到伏羲氏、女娲氏、炎帝神农氏,再到黄帝,其故里多在这里。以大地湾、师赵村和西山坪等遗址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遗存在以及众多的仰韶文化遗址,以其完整的考古编年和系统的文化序列,真实反映了天水地区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悠久历史,说明天水地区是华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河谷背藏面汉而居的古羌民族,遗存着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羌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思想,孕育于羌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羌族传统体育项目散落分布在高山台地中独特的羌村聚落。同时,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广泛融入羌区宗教祭祀、节庆礼仪、生产劳动、军事斗争等民俗及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总之,古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遗存。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一九八九年八月,笔者有机会对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先后进行了实地考察。据考古学家碳素测定,两种文化遗存年代分别为至今六、七千年前和四、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9.
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是历史上犍陀罗文化的中心区域,拥有大量的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遗址。借助考古文献资料、数字高程模型以及野外实地调查与验证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保存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先后经历了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传入、兴衰等演变过程。核密度估计显示3种文化遗址分布范围、聚集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以伊斯兰堡周边区域聚集程度最高。基于高分辨率的DEM分析表明,90%以上的文化遗址距离河流小于800 m,反映其位置选择对于河流的依赖与需求。从分布的高程看,3种文化遗址大多数在800 m以下、坡度范围在0°~10°之间,主要沿河道和交通要道分布。统计数据表明:伊斯兰教遗址数目最多,佛教遗址次之,印度教遗址最少,反映遗址保存的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一些文化遗址如古佩拉、维吉等保存状况较差,亟待加大保护力度。针对遗址目前的保存状况与面临的风险,提出对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沮水、漳水流域和南条荆山,是楚国的发源地,长久以来,由于这里山大人稀,交通闭塞,思想固守,使之成为一块与世隔绝的文化禁地,保留下许多早期楚国文化的遗存,如繁琐的祭祀文化(楚国巫文化的历史遗存)、道家文化和凤文化等。这些文化现象的存在,为研究荆楚文化提供了一个追索的样本。可以顺着历史的脉络,追索早期楚国的相关史实,研究楚人文化精神的内涵,为现代湖北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对西部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深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受此种文化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与自然环境密切关系。在西部开发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把文化生态放在一个战略位置,这是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性。但是文化也是把双刃剑,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西部跳跃式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西部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华夏文化是具有独特个性而又有世界性理念的"天下文化",是以"和"为核心的文化。与"己"和的"佛",与"天"和的"道",与"人"和的"儒",结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华夏文化的主体。源自印度的佛教,在华夏文化与华夏意识的大环境里转世为生、转识为生,最终实现了中国化。其对西方歪风有强大的"免疫力",故面对西方的挑战和"全球化"的冲击,必须要张扬华夏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人类学、神话学、民族学、体育文化学、体育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文献资料和文物考古相结合的方法,对古蜀国渔猎活动的踪迹进行考证和系统研究,试图还原古蜀先民们生动的渔猎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武术文化形态源远流长,有着与其它国家武术迥然不同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既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又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受到中国哲学、礼乐文化、医学养生、军事谋略、戏曲文学、审美艺术等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有其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自身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冲突.既因袭着传统,又向往着未来;既萌动了世界意识,又依托着民族情感.一方面保留着传统武术的品质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一些现代体育的内涵.只有正确认识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才能在时代背景下,保存其文化主脉的同时,以博大的气派,不断融汇和吸纳其它文化元素,使其进一步发展并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5.
篮球文化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篮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资料查阅、分析、归纳等方法,从文化价值学说的角度:围绕文化与人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两个维度,阐述篮球文化的价值,其目的在于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和重视篮球文化,为更好地研究、开发篮球文化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文化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以“一个中心,一个基础,一个平台”为出发点,分析推进会计文化建设,突出强调以人为本,制度为基础,注重细节,强调可操作性,工作上体现会计文化、会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举,加强会计形象的正面宣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实现优秀会计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于黄河流域,华夏文明植根于黄河文化,这不仅因为黄帝的陵冢在陕西境内毗邻黄河的黄陵县,而且炎帝的故里也在陕西境内渭河边的宝鸡。理清炎帝文化与黄河文化的关系,是近年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地质演变的历史,论述了渭河本是黄河故道,炎帝文化同黄帝文化一样,同源于黄河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冲突和融合与体育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待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两种态度入手,阐述了文化冲突与融合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冲突是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文化融合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明确了体育文化全球化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了正确对待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态度,并指出了在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要深刻了解冲突与融合的是什么,进而提出掌握好冲突与融合的尺度,是体育文化全球化时代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要旨。  相似文献   

19.
新办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建设的重构,与原有的专科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与名牌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凝聚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内驱力,因此,新办本科学校必须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跨越式的重新建构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教育文化学理论揭示学科文化建设的本质。从文化功能、文化创新、文化现代化上论述了学科文化、环境和氛围营造的意义;从学科文化属性、特征和内容上揭示出学科文化建设本质是以文化为内容和手段的管理理论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论证了培养目标、课程和教材、教师群体发展、校园环境的文化选择;从学科管理的"多角关系"上阐发出高校学科建设的对策:治校人性化,治教重在治心;坚持包容开放理念,尊重学术自由;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倡导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审美能力,优化学科生长环境;弘扬民族文化精粹,构筑人文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