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与问题,投资拉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7.4%,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改革的关键点。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2 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自此对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认识开始正式进入中国战略决策层。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媒体上公开抱怨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搭了美国的便车,于是中国"搭便车论"甚嚣尘上,国际舆论不乏指责中国之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关键词,但海外舆论对其解读却众说不一,有人对中国经济放缓充满担忧,预测通缩压力和就业压力将日趋增大,也有人更倾向观察经济放缓背后的"阳光面",对中国经济给世界带来的机遇有更多期待。在此背景下,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这次会议为海内外舆论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可以预见,由于当前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的经济发展备受海内外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率先复苏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50%的贡献。更因为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其经济发展的每一个步骤、每一次调整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年均9.6%的经济增速,经济总量增长了11倍。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中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四位,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助推器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过。中国崛起是21世纪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对全球的影响力正快速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低迷,以及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了曲折和困扰,"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不断在西方社会和国际舆论场兴风作浪。如何帮助海  相似文献   

6.
<正>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李云路郭信锋刘斐)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日在此间闭幕。在进一步明确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的前提下,会议确立了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并把"稳定增长"置于首位。根据会议公告,2015年的中国经济工作将围绕"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经济论坛被誉为"经济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国际机构,它由瑞士大学教授施瓦布于1971年创建,由于每年1月的冬季年会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办,因而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论坛成员都是全球最高端的商界、政界、学术界和媒体领域的领袖人物,主要研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由于看好中国发展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论坛从2007年起每年9月上中旬在中国举办一届为期3天的"新领军者年会",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还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于今天的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执政党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论断自然备受海外瞩目。如何解读"高质量"发展,如何解读中国经济"新时代",如何准确把握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及它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影响,如何回应海外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舒晴 《对外大传播》2011,(6):11-11,30
未来五年,是中国在世界地位、作用和影响变化愈来愈大、愈来愈明显的时期。怎样真实地报道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怎样正确诠释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方针政策?怎样构建和谐的经济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我们在如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是深改元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趋势性变化。与此同时,经济增速下行至金融危机之后的最低水平,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关注和担忧,西方媒体出现"崩溃论""刺激论"等论调。这一年对中国经济的对外报道而言,也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那就是向海外受众报道与经济新常态有关的重要财经新闻,并做好各种解释,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变化。经济报道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读者群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20,(11):58-58
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快,前九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又一次印证了中国经济在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6.8%后的显著复苏。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国经济重拾增长态势,二季度同比增长3.2%,三季度同比增长4.9%。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经济规模到底有多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要看你问的是哪位经济学家。纽约顾问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最近发表报告,经济学教授伍晓鹰(Harry Wu)在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规模约比官方数据小36%。他指出:"通过考察长期以来的变化,我们得出的新结论表明,实际数据的波动比官方测算要大,实际增速也低于官方数据。"据他测算,从1978年中国实行市场改革到2012年之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7.2%,比中国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3.
本期以英国《金融时报》的《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7%总量逼近日本》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中国的地下赌博问题》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剖析了外媒如何通过年度经济数据发布,来深度解读中国经济,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参考;作者还剖析了在报道"硬"新闻时,以人物故事作为新闻报道主线的"软"方式所具有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现实需求。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市场份额和边界的调整。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面对增速换挡回落、传统行业困难增多、各类风险交织显现等中国经济运行的新情况,许多人心存担忧。不搞强刺激,经济会不会硬着陆?不踩几脚大油门,经济会不会跌不休?可2015年来了,没有实施“强刺激”的中国经济仍以7.4%的中高速增长,稳中有进。为什么?这得益于一个“新常态”的新智慧、新方法。所谓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史光起 《职业圈》2013,(28):64-65
中国每年奢侈品消费金额超百亿美元,今年预计还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所谓奢侈品,就是那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等特点的商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几万块的名包、几十万的名表、几百万的豪车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奢侈品拥有如此之高的购买力,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经济收入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消费者对奢侈性消费的偏爱。本文重点来谈一谈一般性商品如何获得奢侈品那样丰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7.
<正>"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是经济新闻报道长期面临的尴尬。经济新闻报道因其专业性和复杂性,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世界里,往往成为关注度低、点击量小的板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经济新闻是不重要的新闻。从行业规则调整比如资源税改革、外商投资政策放宽,到央行降息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这些经济新闻都与各行业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立刻引起了世界关注,很多海外媒体都将它视为描绘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政治发展蓝图的重要文件。在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处于大动荡的背景下,如何贴近海外受众的关切解读好这次规划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一规划又将给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实践带来怎样的变化,继而对世界产生哪些影响,是对外新闻传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议题。同时,怎样来讲述这些变化与影响也是一个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数字化生活及"云端经济"新常态话题选取中外报道,探讨疫情之下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呈现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进出口需求一起,构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占GDP比重及贡献率来考察,消费需求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远远超过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增长,所占份额最大、波动幅度最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