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恩     
我相信,你的同学斯塔尔迪从不抱怨他的老师。你用不满的语气说:"老师情绪不高,不耐烦。"你想一想,你多少次发脾气,对谁?是对你的父母,对你父母发脾气是犯罪。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上海亲子教育研究会作了一个问卷调查,有25%的父母对自己两三岁宝宝的任性、爱发脾气感到困惑。不管宝宝是情绪好,还是情绪坏,他总会时不时地发脾气。而且很多时候宝宝发脾气的原因是由于不了解孩子心理的大人招惹的。所以父母了解宝宝,是避免宝宝发脾气的关键。父母心里备有几招,更是化解宝宝发脾气的小窍门,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3.
1岁到1岁半的孩子常常容易发脾气。又哭又闹,甚至打人,乱扔东西。年轻的父母感到困惑,常为此感到束手无策。有的父母采用“贿赂”的方法,给孩子吃糖、吃饼干。以求得暂时的安宁,但这样多搞了会造成孩子以发脾气来要挟父母。有的父母见了孩子发脾气就心烦,劝之不听,打之无效,就恐吓孩子说:“你还哭,叫警察叔叔把你抱走。”此法可能立时能生效,但会使孩子易于屈服,而形成胆小、懦弱等不良的  相似文献   

4.
许多父母都有类似的梦魇,孩子到了玩具商店,着魔似地的要东要西,一旦你不顺从他的要求,孩子便赖在地上,大哭大叫,极尽所能的令你难堪,任凭你软硬兼施、好话说尽(如果不是在公共场合,早就一巴掌下去),也是无用,最后要不就是不欢而散、扯手拉耳朵地离开现场,要不就俯首投降、心不甘情不愿地任凭勒索。这里提供父母们几个简单的观念及做法。首先,当孩子发脾气时,你要让他明白“他是可以发脾气的”,你也必须接纳“发脾气的孩子”,目的是要孩子明白,情绪是他的朋友,而非敌人,也要引导孩子接纳“发脾气的自己”或“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十六岁是一个花一般的季节,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父母对我有了戒备之心,我也常对父母发脾气。可我已经长大了,需要父母的理解和信任。自从住校以来,好久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昨日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想你,放假快回来。”我感到无比高兴。  相似文献   

6.
[病例] 栗明,12岁男孩,第一次来咨询时,妈妈首先要求解决的是他的厌学问题。妈妈反映他变得不喜欢学习,总认为自己学不好,还不如不学;经常与同学们吵架。为此,多次被老师批评。父母老师多次教育,都没有好转。此外,在家中变得容易发脾气,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有  相似文献   

7.
马老师:您好!自从我进入小学高年级,便只知道埋头读书,很少与同学们交往,更不会与他们打架。老师,父母都认为我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进入中学后,我还是不能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整天呆在教室,很孤独。家里对我很宽容,我发脾气父母也不计较。在学校,我常被同  相似文献   

8.
粗心、贪吃、发脾气、嫉妒……都是我看不见的敌人。 粗心带给我很大的困扰!考试时常看错题目,把加减乘除搞混,当然被扣掉很多分,成绩也就不理想。老师、父母责备,同学给以白眼。  相似文献   

9.
许多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可能会想:是我们供给你吃、喝、穿、戴,你有什么资格对我们发脾气?这种想法当然可以理解。不过,这种想法不利于解决问题,往往会激发更大的矛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发脾气呢?发脾气不是麻烦而是“康复手段”每个人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到,或因某些原因疏忽罢了。而人们发脾气时所选择的对象,也多是能够承受或是能够忍受我们“暴风骤雨”的人。这种对象的选择有时是下意识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够带给我们安全感、也能够理解我们的人。正因为在他们面前有安全感,我们才敢于发脾气,…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电脑》2006,(11):46-46
遇到令人恼怒的事情,你会:大吼出声,让每个人都知道我的愤怒。2分一句话也不说,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0分尽量不发脾气,争取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麻烦。1分当别人冲你发脾气时:觉得自己很无辜,大声和他争辩。0分想办法平息他的怒气或者干脆走开。1分觉得这是正常行为,因为我也会发脾气。2分与家里人发火时,你会摔东西吗?有时候会。2分只有在吵过架,事过之后才会。1分从来不会。0分遇到困难,你是否会把怒气发泄在离你最近人的身上?从来不会。0分经常如此。2分尽量不这样。1分学习和工作期间,你曾向人发脾气吗?有过,对同学或同事。2分有过,对老师或…  相似文献   

11.
入行十二年,我来说说心里话:作为老师,我更愿意和什么样的父母合作,而我最抗拒什么样的爸妈. 尊重老师的专业能力 每年我都会经历几次这样的对话:“你能让他上课多发言吗?”“你让他多担任角色吧?”“我认为他现在需要的是加快进度.”“这个太简单了,对他不适用.你需要提高难度.” 在这样的沟通方式中,父母在指挥我要怎么做一名老师,他是指挥官,而我是命令执行者.  相似文献   

12.
你是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对下面的提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这些题目是用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必考虑好不好的问题,也不用和其他人商量。测验题目: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3.如果父母多次叮嘱同一件事,你就感到厌烦吗?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5.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6.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划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的要求去做?7.老师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学习,你越是不想学吗?8.你觉得老师的话很多都是有漏洞、有问题的吗?9.你喜欢与众不同吗?10.违反学校里的某些规…  相似文献   

13.
案例:彬彬的父母经常抱怨: "这孩子很不听话,见到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不买就不走.""一不高兴就扔东西,打人,真是气死人!""这孩子脾气也非常暴躁.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就拼命哭闹,严重时甚至会咬自己、咬物品以威胁大人."彬彬在幼儿园也经常发脾气、喜欢指挥别人、爱哭等,还会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东西.老师为此经常向家长投诉,父母觉得很头痛.  相似文献   

14.
烟子 《小读者》2012,(11):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如果你自身的能力够强而你的孩子又很钦佩你,就请做你孩子的老师;如果你做不了孩子的老师,就请做你孩子的同学;如果你不能做你孩子的同学,就请做你孩子的学生。做老师:竭尽自己所"能",重在做孩子的成长初期是其身心全面依附于父母的时期,也是父母对其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更是父母做孩子老师的最佳时期,此时需要父母  相似文献   

15.
陈丽萍 《考试周刊》2009,(30):223-223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弱,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老师和父母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和父母意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AQ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人都有自尊,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中学生也不例外。当你拿着不甚理想的成绩单回到家中,父母对你是鼓励还是训斥?当你将获奖的证书呈现在父母面前,他们是兴高采烈还是无动于衷?当你为班集体的发展建言献策,老师对你的建议是采纳还是  相似文献   

17.
童心无错     
上师范时,一位老师曾对我们说:“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很难,哪怕只有几秒钟。如果你要发脾气,不妨先深呼吸……”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才深刻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岁内的宝宝一般不会发脾气,是父母的“开心果”。宝宝周岁后脾气渐长,尤其到了两三岁,发脾气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其实,从没脾气到经常发脾气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是其心理发育的一个必经过程。偶尔发发脾气,可使沮丧、不满等不良情绪得到及时释放,对宝宝的情感发展有好处。因此,宝宝偶尔发发脾气,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和烦恼。  相似文献   

19.
开心果     
签字老师:难道你没让你的父母看试卷吗? 比尔:不,我让他们看了。老师:可是试卷上没有你父母的签字呀。比尔:你看!签字在这儿呢——我的脸上。  相似文献   

20.
写写我自己     
17岁的我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儿,长得也不够帅,但不胖也不瘦的我却是一个外向的人。我的名字叫做李繁儒。想了解我的请跟我往下看吧!一、老师眼中的我瞧,老师正在开导我呢!“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老师用严肃的口吻说。“有那个‘脑袋瓜’不用,你父母供你上学容易么?”我的眼泪当时就流下来了。老师说:你回去吧,好好想想,为你父母争口气。”我用沙哑的声音回答道:“老师,您放心吧!我会努力的。”从这以后我就拼命学习。每当我不愿意学习时,想想老师说过的话,就会变得动力十足!我在老师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呢?下面听听老师对我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