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大量网络舆论事件和案例的深入分析,讨论了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形成和分布特点,提炼出网络舆论形成的模式图,并基于对网络舆论形成模式及调控分析,提出对网络舆论引导和调控的具体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机构监测网络舆论环境,预防恶性网络舆论事件,积极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就是公众通过互联网这种载体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网络舆论因网络媒体所具有的海量的信息,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等特点而呈现出与传统传媒舆论不同的特点,如:舆论主体的分散,舆论形成速度快,内容丰富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首先应全方位探讨网络舆论形成的环境因素,一般来说,网络舆论的形成,需要群体环境、意识环境和特定的传播环境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网络舆论产生、形成、传播的场所与环境,归纳了网络舆论场理论的演变过程,力图通过大众传播学中"议程设置"、"舆论波"和"蝴蝶效应"等理论对网络舆论场中舆论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府和行业相关部门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虞旸  杜骏飞 《青年记者》2009,(15):14-15
从近年来发生的众多网络事件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对于事件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舆论主体之一的网民,常借助互联网开展人肉搜索、集会等群体性事件,给舆论客体的个人或组织造成巨大的现实压力。当这种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内时,可以推进事件的良性进展,但当压力失控时,可能会危及个人的生命安全,造成组织尤其是政府的形象危机。  相似文献   

5.
赵前卫 《今传媒》2016,(6):27-29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传播主体多员化,传统媒体主导的话语权转移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网络社群力量开始兴起,并影响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信息把关能力的短板,导致舆情反转现象频现;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给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王佳 《今传媒》2016,(11):51-52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今天的一个热词,作为公众收发信息最常见的传播平台,很多社会舆情都引爆并发酵于社会化媒体,它扩大了舆论传播主体、重构了受众身份、拓展了舆论传播载体、丰富了舆论议题内容,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形成冲击,也引起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变迁.面对新的情况,要想有效地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就要首先厘清网络舆论环境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融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正向的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监督既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又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时效性的不断增强、渠道不断增多,使得舆论监督走向误区,异化成舆论审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舆论传播速度和生态、媒体的利益驱动更加明显、互联网舆论主体多元化和相关法律对舆论审判规制方面存在缺漏。针对此,可以通过加强虚假信息识别能力,实时监控舆论;明确媒体从业原则,提升其媒介素养;提升网友素质,优化网络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进行网络监督的方式对舆论审判现象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8.
薛蕊萍 《东南传播》2011,(6):105-106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论坛的特性,以"闫德利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的发生过程。负面网络舆论泛滥加剧了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导致了网络侵权、违规问题的滋生等现象。了解其形成规律,有助于对网络舆论进行正面引导,提高网络舆论管理,建设和谐网络社区。  相似文献   

9.
伍蔚然 《新闻世界》2013,(7):180-181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药家鑫”案、“七十码飙车”案、“郭美美”事件等均引发了舆论狂潮,并影响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进程。网络舆论无疑已经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重视和熟悉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演变。本文以“表哥”杨达才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论的演变情况,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是网络时代特有的公共舆论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舆论对人们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加大,与人们的生活日益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不仅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公众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舆论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本文重点围绕李普曼的舆论观,对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形成的条件要素、环境变化等进行论述,并以微博平台作为具体案例对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公众舆论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公众舆论主要具有批判性、公开性、非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家铭  刘丽莎 《新闻世界》2010,(10):121-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舆论管理不易等问题。其中,信息暴力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产生过程及特点出发,分析探讨了与网络舆论发展过程有关的两种信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并对如何减少信息暴力行为提出了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蹇昶  杨宗科 《传媒》2023,(9):94-96
舆论失焦现象中的网络暴力是互联网时代话语民主的畸形产物,不仅侵害了受害者的法律权益,也给受害人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亟需完善法律规制。舆论失焦导致网络戾气严重,舆论环境有序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只有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保护个人权益、完善网络实名认证、强化部门监管才能约束网络不法行为,构建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3.
靳凯  周平 《新闻世界》2014,(4):115-117
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而与之相伴的网络舆论的变化也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简要剖析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成因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尝试为我们今后在引导环境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的工作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廖卫民 《新闻前哨》2010,(11):19-22
本文借用传播学与物理学理论交叉研究的思路,考察在中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运动现象。通过对若干典型案例的对比研究和深入分析.发现了网络舆论呈现出类似波浪运动的一些基本特征与类型,并追踪溯源探究了网络舆论波的内在传播机制,从而提出可根据不同舆论波的类型和传播规律,采取不同的舆论引导应对策略的思路。文章以案例为依据,对中国当下的舆论传播生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5.
范明姬 《青年记者》2013,(14):23-24
所谓舆论场,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是"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①网络舆论场的内涵要比舆论场概念复杂,作为一种非单一性的时空环境构成,它指的是针对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所形成  相似文献   

16.
王勇 《现代视听》2013,(6):26-30
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和传统媒介共同构建的新媒介环境给传统舆论引导模式带来了新挑战。党政干部开设微博,可以利用其拥有的信息资源、特殊身份和影响力,成为网络舆论领袖,并进而利用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力、亲和力和微博传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来引导舆论,这是新媒介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重要策略和创新。作为网络舆论领袖和微博博主,党政干部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并遵循微博传播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暴力是伴随着网络普及化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界定网络舆论暴力概念的基础上,力求从众多网络舆论暴力事件的可变性中寻找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模式,探究网络舆论暴力的基本规律,并尝试构建出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螺旋"模式,为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网络舆论环境日益数字化与智能化这一现实背景,从认知规律出发,探索“善抓热点”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提出了顺应认知规律创新舆论传播内容及媒介、走群众路线找寻“流量密码”、利用智能化技术提升信息竞争力、吸纳和培育“圈层发言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海威  黄楚新 《传媒》2021,(9):88-90
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由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创新能力、议程设置能力、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及网络舆论空间的综合治理能力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体系.当下,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对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权威性、适用性、有效性、深入性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所肩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研究提出从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强化网络舆论底线思维、巩固壮大网络舆论阵地、统筹优化网络舆论治理四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光 《编辑之友》2018,(8):75-79
网络传播环境下舆论快速发展,这让舆论失衡现象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在:“知沟”带来的舆论认知偏向、“意见领袖”引领的舆论走向、经济利益与道德引起舆论中的话语权失衡及舆论导向的摇摆性现象.而舆论失衡所带来的影响则出现了价值观的错位、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公共理性的缺失等.要通过加强舆论监督、提升网民媒介素养、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等措施对舆论失衡现象进行管理和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