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河东民俗舞龙的流变进行探讨。结果认为:河东舞龙的流变分为原发期图腾崇拜、自在自发期民俗节日、社会转型期"民俗体育舞龙"与"民俗文化舞龙"三种类型,并从传承主体与行为、传承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河东舞龙流变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制度建设和传统文化宣扬是河东民俗舞龙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摘要:非奥运项目作为“项目群”,各单项发展路径很难一以贯之,其未来发展必将在群众化和竞技化中有所倾斜。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非奥运项目专家分析得出的17个项目特征属性词汇,对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所列非奥运项目协会中包含的37个非奥运单项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趣味性、娱乐性和消遣性是非奥运项目的共性,且三性特征较为强烈。同时得出以下结论:定向运动、掷球、飞镖、门球、登山、健身气功、毽球、轮滑、钓鱼、风筝、桥牌、象棋适宜走“群众化”发展路径;极限运动、摩托艇、摩托运动、汽车运动、滑水运动、体育舞蹈、软式网球、国际象棋、围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适宜走“竞技化”发展路径;航空运动、龙舟、武术、壁球、保龄球、潜水、电子竞技、台球、无线电、信鸽、舞龙舞狮、健美操、健美、拔河适宜走“竞群结合”发展路径;其中航空运动、龙舟、武术、壁球、保龄球、潜水走“主竞副群”的发展路径;而舞龙舞狮、健美操、健美、拔河走“主群副竞”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龙舟文化简单地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合理急需进一步论证,重新认识传统龙舟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理念,强调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关系,对传统龙舟文化遗产保护种类的归属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提出理性判断.认为传统龙舟文化遗产应归类于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为其保护内容和工作方法提供指导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人类经济形态演变的宏观视角对清水江畔苗族独木龙舟活动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经济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影响,找到苗族独木龙舟文化演变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保护、传承和弘扬苗族独木龙舟文化提出更好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冬奥背景下冰上舞龙的呈现以及推广策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冰上舞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多彩绚烂的展示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提出了借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影响,加大冰上舞龙的展示、宣传力度;依托冬奥平台,奠定冰上舞龙的群众基础;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推动冰上舞龙赛事化、国际化发展等推广策略。通过研究,以期为冰上舞龙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体育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参考和借鉴国外在此领域的经验得失。以日本冲绳县那霸赛龙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以文化复兴与文化再生产为研究视角,重点分析那霸赛龙舟通过两度文化再生产,实现当代复兴的过程。探讨了那霸赛龙舟在不断重构和新构的历史变迁中,持有群体的思想、态度及其行为的选择,如何形成文化再生产的动力和有效机制。那霸赛龙舟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持有群体的文化觉醒是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内在动力;加强传承主体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再生产的外部推力。内力和外力形成的合力,促进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文化形态学为视角,对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龙舟运动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发掘龙舟运动文化资源,科学开发龙舟运动;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提高竞赛组织管理水平;普及教育,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龙舟运动;保持民族文化特性,促使龙舟运动价值功能转型。  相似文献   

8.
摘要:随着龙舟运动的快速兴起,我国高校龙舟运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经过30多年的历史积累,今天高校的龙舟运动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社会条件下高校龙舟运动发展进行分析,发现高校龙舟运动发展遇到很多不利因素,如龙舟运动在高校开展中遇到人才缺乏、经费不足、场地受限、运动员自身发展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详细研究,探索出促进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相关策略,为高校龙舟运动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以跨学科的视野阐释和分析中华龙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从生态适应的角度,纵向梳理了中华龙舟文化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华龙舟文化的起源、演变及传承等整个发展过程均是生态适应的结果。主要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3个维度,分析讨论了中华龙舟文化演变过程中的生态适应问题。研究认为:自然生态促进了中华龙舟文化区域性的演成,并赋予其地域性特征;社会生态促使中华龙舟文化服务于政治需要、社会教化和社会整合;而文化生态促进了中华龙舟文化与他文化的横向交流和融合。同时还认为,面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不断变化,当前及今后的中华龙舟文化都会通过不断的自我调适来适应所处生态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对中华龙舟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舞龙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野外调查、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早在商代,就有“舞龙求雨”的记载;2)东汉时期“鱼龙曼延”之戏,得到传承和发展,并成为皇家贵族的娱乐节目;3)元朝时期舞龙运动已从根本上摆脱了以“求雨祭祀”为目的活动,彻底转变成民间娱乐活动;4)而今的舞龙运动已被纳入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文化是民族之魂,优秀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繁衍生息的命脉和根基。中国舞龙运动所践行的龙文化,高度的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研究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是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文化学视野,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舞龙运动文化的渊源、符号意象等问题进行深度研究,针对中国的舞龙运动原始宗教习俗及文化意象的融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舞龙运动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原始意象的文化符号具有祈福、禳祓、生殖以及娱乐欢庆性意蕴。研究价值:在这个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舞龙运动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代表,加强舞龙运动的文化认同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绽放出长久不息的耀眼光芒,使舞龙运动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汇聚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精髓,提升高度的传统文化自觉力。  相似文献   

12.
从美学的视角,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了舞龙舞狮的传统审美思想。指出:舞龙舞狮的美学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法则外,还用“气韵”、“形神”、“趣”、“意境”等特有的传统审美思想来显示自己的美学内容。为提高舞龙舞狮欣赏水平、推广普及舞龙舞狮运动服务。  相似文献   

13.
高校舞龙运动对大学男生健身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理、生化的理论和测试方法,对80名男大学生舞龙运动员的运动心率、血乳酸、血压、RPE等指标进行分析,客观评价舞龙运动的负荷强度和健身功效,为科学地在大学推广和指导舞龙运动、研究我国的传统体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舞龙运动的运动强度对大学生能够产生适宜的负荷,运动后恢复良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分析现代舞龙舞狮竞技运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指出:在不同的时期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的修改和完善,对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突出编排的创新,加强基本动作的高规格,提高难度动作的稳定性,不断追求艺术表现的完美,是当今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增多;队伍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扩大;与港澳台高校龙舟队的交流频繁;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学校领导对龙舟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训练水域匮乏、女子龙舟队发展缓慢、资深教练员缺乏、学训练矛盾等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厦门市高校龙舟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研究舟山海岛民间民俗舞龙运动的源起与特征、并与内陆民间民俗舞龙运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海岛民间民俗“舞龙”源起于“海神信仰”、“海洋宗教影响”、“王权统治”、“龙图腾”崇拜的心理需要;海岛民间民俗舞龙与大陆内地舞龙的相同特性有健身娱乐性、群体性、承载性和文化传承性,差异性有信仰规约性、涉海性、融合性、地域性等,并诠释了海岛民间民俗舞龙从酬神、悦神、娱人转变为“感恩海洋、人海和谐”的新内涵,彰显海岛人特有的“海洋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对策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国内高水平舞龙队队员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就我国舞龙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就此提出了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徽州民间游龙舟传承与现代转型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究了徽州民间游龙舟生存方式、组织形式与传承方式,其中传承方式出现传承主体变迁、传承心理失范与传承土壤破坏等困境。认为:徽州民间游龙舟传承路径应选择传承主体多元化、传承体系制度化保障与竞技表演社会化传承的路径;徽州民间游龙舟应朝着由民俗向体育的文化转型、大众媒介推助龙舟运动宣传的传播转型、文化保存与市场化和谐发展的经济转型等方向进行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陶霞 《阅读》2010,(6):18-19
《理想的风筝》一文的作者是著名剧作家苏叔阳,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这理想的风筝又指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类型与传统体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类型对各民族体育文化形成的作用不可低估.中国内陆农耕型文明的特质,决定了中国传统体育生态类型的主要特征.这在诸如武术、龙舟、龙灯、风筝、秋千等传统体育项目中,都有着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