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年读书     
一说起读书,就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因为人第一次接触书,总是在童年时候。记得我童年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我要读书》,里面写了一个穷苦孩子对知识的向往和读书的不容易。我小时读书,也是我外祖母拿5块钱救济金把我送进学堂的。记得学堂是一个牛屋,四面掏了几个洞,课休时从洞里爬出去,就到了麦草堆里。记得老师叫孟庆瑞,慈祥年长,长留在我的记忆里——仔细算一算,那时他也就30来岁吧,带着一个俊俏的老婆,还有两个孩子。我现在仍然记得第一次发书时,我闻到那书的清香和油墨味;放学回家,还放到外祖母鼻子下让她闻。从那时到现在,再…  相似文献   

2.
与书结缘     
<正>说起读书,鄙人颇有感触。小的时候,我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迷上了"小人书",只是记得第一次拿着一本图书翻阅时,我所在的故乡的天空就响起了第一声鹁鸪站在枝梢的呼唤,我也就从此看到了第一朵苦菜花在身畔留下火的记忆,第一片云彩答应为你带去幸福的微笑,也看到了第一棵相思树在凄风苦雨中流泪……此后,我便天天迷恋于图书和小说之类的图书杂志。经常一个人悄悄地躲  相似文献   

3.
巴金是我的叔父,我叫他四爸。我还是孩子时,一次做了本“纪念册”,请四爸给我题词。没想到他欣然同意,用毛笔给我写下这样四句话: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好人。最初我只是对“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有点理解。因为它和外祖母的教导完全背道而驰。外祖母只要一看见我在玩,就要问我:“为什么不读书?”如果我回答已经读过了,她就要教导我古人是如何发奋学习的,结论总是“一有空就要读书”。我想,一有空就要读书,哪还有空?什么时候才能玩呢?我不敢公开反对她,但心里很不高兴。四爸说“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  相似文献   

4.
吕新平 《班主任》2012,(5):60-61
正有一次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李小萌访问杨红樱:"你有一个怎么样的童年呢?"杨红樱说:"我小的时候,很自由很快乐。就因为不爱说话,自己才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想像。我记得读幼儿园时,中午要睡午觉。那时候墙是木板墙,上面有个洞眼儿。我的位置刚好在那个洞眼儿边。我每天吃完饭,很乖的,  相似文献   

5.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对于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我是1955年出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村,十  相似文献   

6.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7.
倪潜梅 《江苏教育》2008,(14):54-55
我留意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发现他们读书时,时而会微笑点头,时而会蹙眉叹息。我也留意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总是很快地把一本书翻完,神情是倦怠的。我从观察中推测: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会相应的再现书中所描述的形象,走入书中所描绘的情境,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但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内不能再现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或再现形象的能力有限,那读书就会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8.
童年的礼物     
记得有一位访问学者谈访美观感时说,她在美国时特意去了当地的幼儿园参观。她大为赞赏的是孩子们的活动室墙上的两句话,一句是:“先读书再玩球。”另一句是:“没有书就没有自由。”崇尚自由发展的美国如此重视书的作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许是因为在我童年记忆中那种渴望读书,却找不到几本书可读的印象太难忘了,所以我和孩子每一次出门都忘不了光顾那大大小小的书店、书亭,一次又一次地搜寻替我们喜爱的书。  相似文献   

9.
正与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我的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生活。虽然父亲是一个小镇的小学老师,教音乐和数学,但是身处那个物质相当匮乏的年代里,家里也几乎没有什么藏书。上小学以后,认识的字多了起来,就开始主动找书读。记不清从几岁开始,我突然迷上了读书,而且一开始就与许多喜欢连环画的小伙伴不同,迷上的是厚厚的大书。那个时候,书非常少,又是在偏僻的乡村,找到的书大部分是没有封皮、没有结尾的残缺不全的书,但我照样读得津津有味。虽然不知道书名,书中  相似文献   

10.
珍珠泉     
珍珠泉是一个美丽的泉,那里风景秀美,有点“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珍珠泉的泉水虽然不那么清澈见底,但是鱼儿非常活跃,看着它们自由自在的群子,我真想也变成一条快乐的小鱼。其实,比这里更谜人的地方还有“一个洞”。下雨时洞里会有水,不下雨洞里就没有水。“一个洞”很深,如果在有水时到洞里玩儿,不小心会掉进水中。记得有一次,我偷偷跑到洞里玩儿,洞里正好有水,我就想:“如果掉到水里,还不变成‘落汤鸡’了?”我只好悻悻地走了。  相似文献   

11.
我留意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发现他们读书时,时而会微笑点头,时而会蹙眉叹息。我也留意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总是很快地把一本书翻完,神情是倦怠的。我从观察中推测:有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脑海里会相应的再现书中所描述的形象,走入书中所描  相似文献   

12.
<正>我童年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书越多,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薄;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 《中国德育》2008,(10):8-12
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里,主要讲一下我读书的经历以及阅读对于创作以及人生的影响,希望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2015,(2):74-77
在我看来,幼儿园和小学几乎奠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常识。一个人走出小学校园的时候所奠定的价值观念可能就是他一生的根本。有尊严的生命在成长中会特别自律我们不能跟一年级的孩子讲读书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也不能说读书是民族血脉的接续,这不是一年级孩子该说的话。在他们的感受里,读书是一种滋味,而学习是一种状态。那种吃糖时甜甜的滋味在品书的时候也应该能够遇得着,美美地受着目光奖励的状态,在学习的时候,也要能感受得到。这就跟他们在沙坑里玩、在攀岩墙上比赛是一样的。甜和美  相似文献   

15.
读书的时候     
正读书的时候风儿也跟着凑热闹瞧!我才读了一页它就着急了一下把书翻了个遍风儿可真是个急性子大概好听的故事它也想早知道读书的时候小蝴蝶也来凑热闹看!我才读到花开的美好它就在我头上舞蹈小蝴蝶可真是巧书中花香的味道原来它早知道[诗海拾贝]读书的时候,风把书页掀起来,好像风更想知道书里的故事;小蝴蝶过来凑热闹,原来它嗅到了书里花香的味道……诗人用俏皮轻松的语言,描绘了读书  相似文献   

16.
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大家还会记得在2009年2月底,温总理第一次租网民互动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人人都捧着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读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童年时代读的书,几乎是印在一个人的脑子里,再隔多久也不会忘记。但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以及他童年时的读书状态,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可以躺在书房的安乐椅上悠哉悠哉地读书,有的可以让爸爸妈妈买各种各样的书来读,有的可以钻进阅览室里博览群书……那么我呢,我的童年的读书状态竟有点像解放前地下工作者的地下战斗。小时候家里穷,晚上点油灯也要省着点儿。每当我在油灯下读书晚了,母亲总要唠叨:“快睡觉吧,灯油是要用钱去买的。”我只得先睡觉,等母亲睡熟了再悄悄地爬起来读书。你说这样的读书状态是不是有点…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在邮政书屋里随便翻了翻《小读者》,但这一翻使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到了主人喊要关门的时候了,这才干脆地掏出了书钱,如获宝物般地回了家。我是个爱好写作和读书的人,家中少说也有三十多种不定期购买的杂志。但是,《小读者》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也是我第一次读到的一种适合于小学生、家长阅读的文摘性杂志。她具有知识趣味性、教育性、可读性、引导性和综合性,无论从杂志的栏目设置到其中的内容,我从心底里感到她是家庭教育、指导孩子学习和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读物。“精神美餐”给予读者以丰富的精神食粮,享受生活所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童年读书     
正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之光     
<正>读书之始已经不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了,也不记得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了。只记得在我童年时代,有一本叫《七把叉》的连环画,陪伴了我很久很久,讲的是一个特别穷苦又特别能吃、绰号叫"七把叉"的孩子,为了能吃上饭,和别人打赌猛吃面条、烧鸡、烤肉,最后被活活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