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事物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它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包含一定的数学条件和关系.要想解决它,就必须依据题目的具体特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细致的、透彻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在有目的指引下的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观察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事物的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或人工条件下的事物进行考察.科学观察的基本任务是从观察对象中获得正确的感性材料和科学事实,用来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或作为验证科学假设、发展科学理论的事实根据,因而科学观察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基础、源泉和动力,也是检验科学真理性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科学观察品质的人,才能够全面、深入、准确地发现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科学观察品质是提高中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突破口.良好的科学观察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空间知觉是反映事物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人是通过空间知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再经思维加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产生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形式正是在空间知觉过程中发生的。所以,提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我们知道,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是思维的直接基础,而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和知觉一样的对当前事物反映的直观性,又具有比一般知觉更大的理解性。因为在观察前要明确目的任务;在观察中要分出事物中不甚显著的特性及各特性之间的联系;在观察后要进行总结。整个观察过程,都需要有思维积极的参加。因此,观察也称为“思维的知觉”。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具有两个最显著的弱点,一是在知觉中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综合的特点.二是在知觉中,常常表现出看不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接触具体事物时,往往易于被事物表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它具有目的性,客观性,敏锐性,精细性和全面性.只要善于变化观察角度,抓住要害特征,联系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就能产生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9.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小学生更为重要。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如果一个人在头脑中对某一事物事前处于有准备状态,那么他就会有选择地去自己知觉那个事物,因而可以提高对那个事物的知觉效率。学生课前做了预习,上课时就有了心理准备,这时的记忆、判断、思考和选择的效率就会提高,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正如叶圣陶所说,  相似文献   

10.
鲁道夫·阿恩海姆写道:“如果一个艺术家刚刚走到了另一个人或一棵树的跟前就想把这个人或这棵树原原本本地模仿下来,那么他最后画出来的人或树木的形状和色彩就必然是那些只有一孔之见的人们画出来的偶然性很强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只能说是现实事物的—个丑陋的幻影.”(《艺术与视知觉》第212页)他说的是,艺术必须摒弃这种原原本本地作物理现实的复制,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艺术家至少要传递出它所代表的那些事物的知觉特征.然而,这些知觉特征所提供的仍然一般是有关这些事物的物理性质的信息,因此,艺术家还必须前进一步,他还必须“让观赏者经验到‘力’的作用式样所具有的那类表现性质”(同上引).  相似文献   

11.
艺术知觉论     
知觉,包括艺术知觉,是一种主动反映的过程。它对事物的反映是抽象概括式的,不可能纯粹客观。其指向性受心理定势左右。艺术知觉的指向是物体外观形式上的审美表现性特征。艺术家由于专业不同,所形成的心理定势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系统的知识都从观察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很重视让学生观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相似文献   

13.
姜梅 《青海教育》2013,(9):72-72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过程,它不是单一的心理活动,而是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过程。观察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重要环节。观察力是指迅速、准确、全面地反映事物典型特征和主要细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观察     
心理学把观察定义为盲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观察的有意性,区别于无意注意;强调了观察的计划性,区别于随便看;说它是知觉过程,所注重的是观察活动需要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觉来考察事物和现象。通常,人们容易把观察理解为用眼睛仔细看,把观察局限于引导儿童用眼睛捉捕现象、考察事物。诚然,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观察的主要通道,但观察不仅仅限于视知觉,它来自于多种感知活动,是各种感知过程的综合活动,所以说观察是知觉活动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人们认识事物,始于感知。感觉与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感觉与知觉的统一,通称感知,而观察便是感知的持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由于它是认识之始,所以带有探索性质。现代科学说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十之八九主要来自视觉与听觉,旁及触觉与嗅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事物和现象的一种知觉过程,同时又包括有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现象的特征和条件,认识事物的部分属性和特点,以及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内容,发现相似点或因果关系。因此,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错觉是人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现象应用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有它积肥极的方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蔡巧芹 《课外阅读》2011,(11):236-236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他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  相似文献   

20.
艺术知觉是一种对事物的表现性知觉,是区别于普通知觉、科学知觉的审美知觉。“审美局性”、“表现性”是审美知觉是否存在的两个关键性概念。本从艺心理学的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表现性”这一艺术知觉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闻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