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巴林左旗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实地考察,作者对巴林左旗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识别.巴林左旗第四纪冰川遗迹丰富多样,包括刃脊、角峰、冰斗、羊背石、剥离面理、冰臼、泄水槽等,充分证实了赤峰地区第四纪广泛发育过大规模的冰川运动.  相似文献   

2.
冰川之旅     
这个“五一”,我去新疆天山的一号冰川徒步。 在去之前,我查了一号冰川的资料,以免爸爸、妈妈考我。果然,他们考了我一号冰川的情况,我从容不迫地拿出资料说:“一号冰川属双支冰斗——山谷冰川。一号冰川长2.4公里,平均宽度500米,面积1.85平方公里,最大厚度140米,年均运动速度约5米,底部海拔高度为3740米。  相似文献   

3.
硫酸盐对混凝土有极大的侵蚀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形式分析硫酸盐侵蚀的反应机理,得出硫酸盐侵蚀属于膨胀结晶性化学侵蚀,并提出减弱或防止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1土壤侵蚀的相关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流水的坡面侵蚀实验,可以探索影响流水侵蚀作用的主要因素,如坡度、土质、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实验材料长方形盒子两个(不要太深)。漏斗一个,小桶两个(或带漏斗的玻璃瓶两个),筛网两个,洒水壶(或在底部均匀轧有小孔的空罐头盒两个  相似文献   

5.
图行天下     
林强  欧阳平 《教书育人》2007,(1):I0002-I0002
在川西贡嘎山周围有74条现代冰川,其中最大最壮观的一条称为1号冰川,也就是上图中的海螺沟冰川(摄影/林强)。海螺沟冰川最令人称绝的是它的冰瀑布,宽达1100米,落差达1080米。如此大的宽度和落差,若不是亲眼所见,可能谁都难以想象它的宏大与壮观。  相似文献   

6.
克宝 《宁夏教育》2008,(4):40-40
如果你以为侵蚀总是会损耗山体,那你就错了。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证据.表明河流的冲刷能够形成新的山脉.这是气候、板块构造和侵蚀作用彼此间如何相互影响的一个戏剧性发现。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教学》2009,(3):F0004-F0004
消退的冰川产生被称为锅穴的地貌特征。遗留在冰碛物中的冰柱所形成的一个浅坑就是锅穴。冰融化后.锅穴被保留下来。大陆冰川在末次冰期时留下了许多锅穴。锅穴常常充满水,形成一个个小池塘或湖泊,被称为锅穴湖。这些湖泊常见于原来被冰覆盖的地方。末次冰期的大陆冰川还形成了五大湖。冰期前,现在为湖泊的地方原来是大河谷。当冰川向河谷流动时,掏空了松散的沉积物和软的大岩石,形成宽阔深切的盆地。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2009,(3):F0004-F0004
消退的冰川产生被称为锅穴的地貌特征。遗留在冰碛物中的冰柱所形成的一个浅坑就是锅穴。冰融化后.锅穴被保留下来。大陆冰川在末次冰期时留下了许多锅穴。锅穴常常充满水,形成一个个小池塘或湖泊,被称为锅穴湖。这些湖泊常见于原来被冰覆盖的地方。末次冰期的大陆冰川还形成了五大湖。冰期前,现在为湖泊的地方原来是大河谷。当冰川向河谷流动时,掏空了松散的沉积物和软的大岩石,形成宽阔深切的盆地。  相似文献   

9.
沉积岩     
沉积岩过去的书上也叫水成岩。它是早先已形成的岩石(这岩石可以是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经风化侵蚀或火山作用,在原地或经过搬运,沉积以后形成了沉积层,再经过成岩作用所成的一大类岩石。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中学生》2008,(7):73-7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发表声明说,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冰川消融是全球气候变暖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减少了1.5米,而2005年这个数字仅为0.5米。这是有研究人员监测以来冰川消融速度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冰川国家公园坐落在阿根廷南部,建于1937年,面积有4459平方千米,是阿根廷第二大国家公园。把这里命名为“冰川国家公园”是因为公园中有安第斯山脉附近的47个巨大的冰盖,颇为壮观。要知道,这里的冰盖是世界上除了南极和格陵兰之外最大的。而且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至少要在平均海拔高于2500米的地方才能形成冰川。而冰川国家公园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地方就形成了冰川。想想看,要在其他地方一睹冰川美景,得多爬1000米高的山呢!  相似文献   

12.
家在冰川里     
我的家在冰川里,我家的房子、窗户以及其他的一切都是用冰制成的. 一天,我感冒了.坚持着做完作业后,我就吃了药,躺在冰床上休息.很快,我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像被插住了一样,一动也不能动.我努力观察了一下,才明白自己是被冻在冰床里了——因为发烧,我的体温把冰床给融化了!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启蒙》2009,(7):F0002-F0002
1.冰塔林奇观 西藏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冰川,冰塔林大多分布在海拔5100米,到5400米之间的末端冰川表面,形态多样。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试题设计材料一人们对冰川比较了解,但对“石冰川”可能很陌生。目前,科学界对石冰川的定义是:由岩石碎块和冰组成的舌状或叶状体,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山下移动。它由被岩石碎块覆盖的冰块组成,也可能由带有胶结冰或裂隙冰的岩块组成。石冰川是一种典型的冰缘地貌(见图1),它是多年冻土层的特征之一,常常是冰川退缩的遗迹和衍生的地貌,其分布十分广泛,石冰川外部通常覆盖着一层厚0.5~1米的活动层,许多曾经被冰川占据的山谷,现在都发育着大量的石冰川[1]。从发育条件来看,冰川要求湿而冷,适应范围窄,而冰缘则要求冷而干[2]。  相似文献   

15.
在满足内侵蚀发生条件的基础上,将被侵蚀颗粒的质量守恒方程、内侵蚀的渗流方程和考虑级配影响的内侵蚀速率联系起来,得到内侵蚀作用的控制方程。以锦屏呷爬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库水位的变化对滑坡体内侵蚀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土体孔隙率和被侵蚀颗粒的体积分数在内侵蚀作用下不断增加,当所有可被侵蚀的颗粒都被冲刷掉之后,细颗粒的流失速率最终趋于稳定。而且某一高程处的内侵蚀作用会在水位低于此处高程时暂时停止,当水位重新超过此处高程时,内侵蚀作用会继续沿着原来的趋势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6.
冰川的分类     
一、按冰川的形态和运动特征分类按冰川的形态和运动特征,可将冰川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两类。大陆冰盖 大陆冰盖也称为大陆冰川,是补给区占优势的冰川。其特点是面积大,冰层巨厚,分布不受下伏地形的限制。呈盾形,中部最高,冰川向四周辐射状挤压流动。至海岸或冰川边缘往往伸出巨大的冰舌,断裂后入海,成为巨大的海洋漂浮冰山。现在大陆冰盖有南极大陆冰盖和格陵兰岛冰盖,它们形成年代很古老,第三纪就存在了,冰盖的厚度达数千米,掩盖了大陆的真面目。据勘探查明,高达2000米~3000米的山脉,低至海平面以下1600米…  相似文献   

17.
走遍地球     
《今日中学生》2006,(13):34-37
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恒星和更多的行星,但地球却只有一个。也许,我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周游世界,但书籍和电视能帮助我们走遍地球。今天,就让我们先神游世界地理上的14个“最”。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位于我国西藏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的喜玛拉雅山脉中段。当地冰川规模巨大,约有冰川600多条,总面积1600平方千米。冰川的中上游普遍发育有高大的冰塔,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山谷冰川的特有形态。在珠峰北坡,海拔7450米处为冰雪和岩石的交界线;交界线下冰雪皑皑,交界线上因崖壁陡峭,风力强劲,冰雪无法积存而岩石裸露。峰…  相似文献   

18.
绒布冰川     
珠穆朗玛峰地区是我国大陆性冰川的活动中心,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山岳冰川就有15条。其中最大最为著名的是复式山谷冰川绒布冰川,长达26千米,平均厚度达120米,最厚处超过300米,冰舌平均宽14千米,面积达86.89平方千米。绒布冰川地处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5300米到6300米的广阔地带,由西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东绒布冰川这三大冰川组成,是世界上发育最充分、保存最完好的特有冰川形态,是西藏最雄奇的景色之一。  相似文献   

19.
阿根廷湖     
《教师博览》2012,(3):66-F0004
阿根廷湖是南美洲少见的冰川湖之一,它是一个坐落于阿根廷南部圣克鲁斯省的冰川湖,面积1414平方公里,湖泊海拔187米,最大深度为719米,仅次于智利南部的奥希金斯湖(836米),是南美洲第二深湖。这里以著名冰块堆积景观而闻名于世,阿根廷湖接纳来自周围150多条冰河的冰流和冰块,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2008,(8):F0004-F0004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尼亚加拉河上。在易侵蚀的软软的岩石下有一层较硬的岩石。当较软岩石被侵蚀后,坚硬岩石成片状剥落,形成急流而下的瀑布。径流和侵蚀流水产生多种地貌,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自然力。流水侵蚀是从雨点溅落在地面时开始的,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