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俊英 《内江科技》2014,(6):88-88,70
枣南孔一段油藏经过多年的开发,随着采出程度增加,油藏注采矛盾加剧,大孔道普遍发育,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对枣南孔一段大孔道的研究、治理,提高了水驱效率,油藏开发效果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2.
王国栋 《内江科技》2011,32(12):103-103,130
本文依据大孔道形成机理,结合历史生产动态资料,影响大孔道形成的地质和生产因素及相关数据,对大孔道的存在性和发展程度进行定性判别。从油藏地质和开发两个方面,筛选影响和标志大孔道形成的主要因素和指标并分析其相关特性,最后利用模糊理论方法综合处理各种静态动态因素指标,建立大孔道定性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西区Ng3—6储层疏松易出砂,油层非均质严重,经过三十多年的注水开发,油层已存在次生大孔道或高渗透带,为进一步提注聚效果,在注聚前应用PI决策技术优选调剖井,确定了“多段塞组合”调剖工艺技术。现场施工调剖12口注入井,油压上升2.54MPa,达到封堵大孔道或高渗透带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智能找堵水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欣 《内江科技》2009,30(4):88-88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多层合采因层闻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等严重制约了油井潜力的发挥,而机械找堵水工艺技术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对非均质油藏实施分层开采的重要工艺技术措施之一,也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正确认识地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袁继玲 《内江科技》2006,(1):145-145
牛庄油田王541沙三中油藏纵向上层间差异大,水驱不均衡,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部分油井供液不足。2005年对王 541沙三油藏进行精细油藏分析,实施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1.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广利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的中后期,由于长期注水冲刷注入水在高渗透层形成了大孔道,造成在油井高含水甚至水淹,不少井因此需要封堵出水层并进行重新射孔,以调整注采层系。封堵炮眼措施工作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7.
许强 《内江科技》2013,34(5):133
本文通过对草13断块分层系开发矛盾研究,通过不同针对性开发技术应用,确保该断块整体开发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以杨家坝油田为例,对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采用的堵水调剖技术、水动力学方法和分层系开发理念,均适合研究区剩余油挖潜,大大提高了采收率。针对储层内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推进问题,提出采用堵水调剖技术,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受不同沉积微相类型的影响,单层内平面上物性差异大,使注水开发中物性好砂体优先动用,物性差的砂体动用较差,采取水动力学方法,提高水驱波及效率,明显提高了水驱效果;垂向上受强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合采合注严重影响了部分层位注采见效的问题,提出了分层系开发的方式,合理进行了井网配置和开发层系划分,全面提高了剩余油的开发和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9.
曹鲁 《内江科技》2006,27(3):145-145
文东油田具有高温高压、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在注水开发的后期,层间矛盾十分突出,油井供液能力两极分化。本文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在文东油田开展分层堵水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丁振武 《内江科技》2012,(12):118+122
本文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底水锥进,水淹比较严重,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等问题,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确定了改性水泥大剂量封堵底水的技术配方,并检测了其强度和影响因素。经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成功解决底水锥进的问题,在曙一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馆陶新井采出原油含水率高的问题,通过对该馆陶油层地质结构,渗透机理的分析研究.开发出新型无机堵水剂、配合不同的管柱封堵工艺,在现场试验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强调"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这被普遍认为是党和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持续重视"三农"问题、持续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从原材料、预留孔道、预应力筋安装、孔道压浆等方面,论述了后张法施工中应该注意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泌238断块多轮次调剖矿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  孙宜丽  王润明 《内江科技》2008,29(6):113-114
本文针对下二门油田泌238断块地层非均质性强、大孔道发育、平面上注水方向性强、纵向上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段窜流严重的开采现状,从构造、储层精细研究入手,揭示大孔道形成原因及分布区域。借助先进技术,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实现对大孔道的有效识别。结合油藏特点,进行了适合该区块的多轮次调剖技术研究,现场应用后,有效抑制了注入水平面窜流速度,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实现区块产能增加,综合含水下降,连续三年零递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胡12块油藏纵向上储层由多级级差序列组成,层间非均质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发生减渗和增渗作用,层内高渗条带发育,出现大孔道,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采出程度仅为18.38%,而综合含水高达94.77%,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不匹配。针对存在问题,明确以层间挖潜、主力层有效恢复为重点,强化动态监测,深化剩余油潜力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调整井挖潜微构造剩余油,实施相控剩余油,优化、完善注采井网,有效提高主力层采液速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李建 《内江科技》2010,31(10):91-91
边底水特稠油油藏的开发,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边、底水推进造成水侵的问题,而注蒸汽吞吐开发又加剧了边、底水的推进导致含水不断上升:超疏水界面砂具有较强的疏水亲油功能,在实现防止地层出砂的同时实现阻止边、底水的推进的目的。现场试验表明该疏水界面砂能够在地层近井地带形成防砂挡水屏障,降低油井的含水率,该工艺的实施使使得这类油藏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开发。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作到保护环境与开发并重,特别是保护好水资源的问题,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关键.本文就西部"水危机"的表现形式,水资开发利用现状及防治对策作了探讨,意在为了西部大开发中,保护好水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喇嘛句油田在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水井分层验封的工作原理,用水井配水器代替原三孔排液器,下入对应的各生产层位,投入水嘴和死嘴,完成堵水施工。通过现场应用证明堵水工具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刘俊君 《内江科技》2011,32(12):145-145
在油田开发初期主要封堵单一水层,采用传统的光油管挤注堵剂的方法就能很好的加以解决,而随着油田开发到中后期,油井高含水原因由原来的单一层出水已经过渡到多油层水淹及套管漏、透、破引发的出水,针对多水淹层、长漏失段复杂井况的堵水,传统挤注工艺远远满足不了现场需要。  相似文献   

20.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天然“三大矛盾”和注水长期冲刷影响,储层渗透性、润湿性等参数发生改变,导致注入水沿高渗流优势通道,即大孔道、裂缝部位突进,从而造成注入水低效或无效循环,导致注水波及体积下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为此,研究一套低效、无效循环水识别方法,对控水挖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