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改写”与“省略”有哪些区别?我觉得很难回答完整,请给予答复。———江苏张老师答:区别有三点。一、意义不同“改写”是把整万、整亿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或用亿作单位的数,这样便于读写;“省略”是把比万或亿大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二、方法不同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去掉,后面加一个“万”字或“亿”字就行了。例如:把9500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50000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在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时,经常遇到“改写”与“省略”,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具体表现为:⒈意义不同。“改写”是把整万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样便于读写;而“省略”是把比万大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⒉方法不同。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万位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例如:把26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260万;把比万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尾数的最高位(千位)上的数是几,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例如:把364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36万,而把365000省略万后…  相似文献   

3.
小学六年制统编《数学》教材第10册中关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以下简称特征)是这样表述的:“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我认为这种谈法不妥,它混淆了“数”与“数字”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所谓数字值,就是数字本身表示的数值。在记数法则中,按位值原则,数字除了它本身所表示的数值以外,还有位置值。位置值是数位与数字值的结合。如四位数3574中的数字5,它的数字值就是5,但与它在这个数中的位置(百位)结合起来,则又表示5个百。若问这个四位数的百位上的数是多少,既可答“5”,也可答“500”。又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时,学生对“数的和”就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理解:一是理解成“数字值的和”,再就是理解成“位置值的和”,显然后一种理解是错误的。究其原因就是“数的和”这种表述不严谨(很多资料也存在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学这  相似文献   

5.
我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过程中,通过练习,发现了两种快速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的方法:“弃三法”和“加三法”。当然,这是我自己给它起的名字,下面就把这两种方法介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第七册(人教版)“亿以内数的写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此时,学生已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了亿以内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奠定了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很快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呢?一、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整万的数在教学例3前,让学生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如,写出七、七十、七百零八;然后提出怎样写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等等。让学生思考: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分别是几位数…  相似文献   

7.
《近似数》是四年级(上册)《认数》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万、整亿数,含有万级和个级、亿级和万级的数,以及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安排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或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这样的安排符合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的实际大小的直觉,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8.
“接近整百整十数拐弯处的数”(简称“拐弯数”)的数数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像“189”一次进位的拐弯数,往后数一个数容易数成“200”。这表明学生尽管有着“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意识,但究竟向哪个数位进一还是模糊不清的。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一”“十”“百”“千”多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整体结构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9.
“数的整除”一章内容较多,这里仅对其中的两个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关于能被2、5、3整除的数这一节教材,是由观察一些具体数,分析它们的特征,从而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即由数的特征判定能被2、5、3整除。而另一面,由能被2、5、3整除判定数具有的特征(即原命题的逆命题),教材却没有说到。而这些结论的逆命题是成立的,也是经常要用到的。例如,本节的练习十五第5题:用5、7、8排列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再排列成一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2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被立案调查”,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曹鉴燎)当着数十位来宾的面说,自己曾在去年初全市(增城)干部大会上,号召公务员买房。“那时候增城房价才4500元/平方米,不到一年楼价涨了一倍多,还洛阳纸贵一样。”他甚至不隐瞒房价和地价的关系,称房价暴涨一倍多,地价涨了10倍。  相似文献   

11.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兰化公司一校张秀英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上课后,教师首先出示1230这个数,问学生:“它能被2、5整除吗?为什么?能被3整除吗?”当学生发现不能单凭数的个位判定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时,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教师抓住...  相似文献   

12.
我校每学期都举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在2001年上半年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课,感觉到既令我欣赏,又令我遗憾。该教师教学的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教学案例首先教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学生答后教师自然过渡:能被2、5整除的数,是根据数的个位上的数来确定的,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可以只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呢?要求在小组中展开讨论。1、讨论前教师提出几条建议(1)小组中每位同学自己报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提供小组观察。(2)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两数相加恰好凑成十、百、千、万等,这两数就是“互为补数”。利用互为补数的这一特点计算加减法,能大大提高计算速度。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况:一、几个数相加,中间有互为补数的,可先把它们相加凑成整十、百、千、万等可速算。如36+87+64=(36+64)+87=187。如果很多位数相加,可以摆成竖式,把各位数上互补的数先加凑成整十、百、千、万等,如3618+5724+5463+6782+1396,用竖式计算:二、当不是“互为补数”的两个数相加时,同样可以利用“补数”进行速算。那么怎样算呢?先把接近整千数的…  相似文献   

14.
[导学课题)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内容主要包括:三、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算盘的认识,在算盘上拨出万以内的数,比较数的大小等。教学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是数接近整十、整百和整千的数,以及读写中间和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教学关键是借助直观手段使学生正确理解数位的意义及熟记数位的顺序。[导学设计)一、直观演示夯实基础教材中的例回、2‘3与例7‘8、9两组例题依次为认识计数单位、数数和数的组成,这些内容是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教学时要充分运用直观…  相似文献   

15.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对于学好本单元的内容和后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范例是指教学方法、手段使用和教材处理等方面的范例,它可以是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如优秀教案、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等,也可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片断)或更细微的局部,比如一个课堂提问。而本文论及的是后面一类简短的教学范例,例如: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有位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组数:2034、113、1346、216,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找出这些数中哪些能被3整除。然后老师“挑战性”地宣布:“我不用计算,就能知道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信,你们可以随便报出数来考老师。”学生一听来了兴致,…  相似文献   

17.
徐贤娟 《考试周刊》2012,(17):75-76
一、教学说明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较好地理解数的概念,我在课中借助单根小棒、整十捆小棒、整百捆小棒,采用了数一数、估一估、闯一闯等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一、知识要点 1.整数 数的认读写、产生、组成、顺序、大小比较,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用“四舍五人”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及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3的倍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学生做万以内的连续退位减法,常常出现下面的错误: 3000 4000 一1754一904 1356 3106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采用“凑数法”教学被减数是整百、整千、整万的连续退位减法,收效甚佳。 所谓“凑数法”,就是利用加减法互为逆运算和数的组成、分解的道理,想什么数加上减数能正好凑成被减数(整百、整千、整万),从而得出解答这类问题的规律:“个位凑10,中间凑9,零前退1。” 怎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呢? 1.作加法练习。题目:把715、572、285、428分别写成和是1000的两个加法葬式。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写出算式:572+428=1000,715+285=1000.接着引…  相似文献   

20.
“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设计(说课)平罗县前进乡教委吕桂霞,王凤莲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能被3整除的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第一小节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