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轶凡 《新闻世界》2014,(7):152-153
从2010年开始,《纽约时报》就领悟到社交媒体将是未来报道内容最重要的传播渠道,也将是未来和客户互动最重要的渠道,甚至还是第一手消息的重要来源。它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账号,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为其新闻内容生产、新闻传播、开拓市场以及维系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2.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评论》1981年5—6月号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文章后,几乎每周都收到读者来信,质询该刊是否存心同《纽约时报》过不去。该刊于7—8月号发表“关于《纽约时报》问题的答复”:正因为“人们公认《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大报”,它的新闻为全国广播电视网和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评论刊物,有义务“对于这样一个对全美国新闻界的观点与内容有很大影响的报纸”特别重视。“《纽约时报》有缺点和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就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批评。”罗杰·莫里斯的文章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它的发表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特请李臻同志编译出本文  相似文献   

3.
《纽约时报》建立了一个读者可免费在线实时阅读新闻的时报连线网(Times Wire)。该网站随时将《纽约时报》网站上最新的报道和博客文章按时间顺序发布。与传统的新闻网站相比,它的形式更像博客,每篇最新文章的标题和第一段内容将被置于网页顶部,同时配以该文章在《纽约时报》网站上的链接。  相似文献   

4.
大力搞好评论改革,开创军队媒体评论的新局面,让军事评论的受众耳目一新,是当下军事新闻改革全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军队媒体的新闻评论如何改革?请看《创造军事媒体新的"评论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5.
《纽约时报》的新媒体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许多西方人看来,美国《纽约时报》一直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成功范本。然而,在当前传统报业普遍受到新技术、新媒体挑战的情况下,《纽约时报》的发行量正呈现出下降趋势。据最近出版的《美国新闻评论》报道,截至2006年9月底,《纽约时报》平日版发行量是1,086,798份,周末版发行量是1,623,697份,这两个发行数字均比2005年同  相似文献   

6.
杨涵 《今传媒》2016,(2):84-86
2014年新疆地区多发暴力恐怖事件,几起事件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文以《纽约时报》2014年涉疆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新闻文本的基本数据、新闻引语的使用、议题分布以及以暴恐为主要内容的报道分析等展开研究,总结出《纽约时报》涉疆报道的特点.新疆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密切关注,因此,我国在处理新疆问题时,应探寻西方媒体涉疆报道的特点,提前预案,主动掌握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叶俊 《传媒》2016,(6):89-91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已逝。社交媒体的用户不断发布各种信息,那么,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谁拥有报道新闻的权利?社交媒体究竟是作为媒体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媒体的竞争对手存在?在热议“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首先应该对这些前提加以分析。本文以《美国新闻评论》的几篇学术争议文章加以剖析,并指出,以Twitter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属于媒体范畴,具备生产新闻的资质。同时也提出,微博等社交媒体要想真正扮演好媒体角色,必须加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疆"7·5事件"为主题,对《纽约时报》与此相关报道的话语修辞进行分析。《纽约时报》通过词语的选择、隐喻的运用,将"7·5事件"的实质定义为"自由与人权"问题,这与他们对西藏问题的看法不谋而合。这种话语结构凭借美国在世界新闻流通市场的强大话语权而传遍全球。解构与重建这些话语结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新闻记者越来越将其作为新闻来源和发布的重要凭条。本文通过《纽约时报》首设"社交媒体"编辑这一新闻事件,论述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运用方面的优势,及其对其他媒体的启示作用,鼓励传统媒体记者在明辨真伪的情况下,对社交媒体"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0.
陈华明 《新闻界》2004,(3):58-59,57
2003年8/9月号的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JR)跨第2-3页的大照片题为《结束了》(THE END),仍然是关于布莱尔案。照片上,雷恩斯在《纽约时报》编辑部里神色凝重而悲哀地宣布辞去执行主编的职务,他的身后是舒兹贝格,右边是交叉双手的博伊德。编辑部里其他人员都站着,脸上的表情非常复杂,或悲哀,或茫  相似文献   

11.
虽然新闻评论诞生于近代,但是在我国古典文学著作中却可以找到其源流。《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我国新闻评论的源头。了解这些笔法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发展和运用,对于新闻评论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2010年3月28日到4月31号这天中,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卫报》和《时代周刊》《金融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电子版对中国山西王家岭矿难的32个文本报道。发现西方媒体对中国灾难的报道出现一个很大的改变。西方媒体曾热衷于报道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无助,但是这一次,外媒不约而同用"奇迹"...  相似文献   

13.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4,(7):5-6
《纽约时报》转型互联网据报道,美国人通过报纸获取大部分新闻信息的比例已经不到30%,其中,《纽约时报》(NY Times)、雅虎新闻(Yahoo News)、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赫芬顿邮报》(Huffpost)的业绩表现里,《纽约时报》已不那么显眼。当然,相比于一些仅仅是在智能手机上复制报纸物理阅读体验的报纸,《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表现算是个中翘楚,尤其是《纽约时报》,今年3月,该网站月独立访客达到了2740万人,但是从数据来看,《纽约时报》转型互联网没有想象中成功。  相似文献   

14.
因为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有机会阅读了《纽约时报的风格》这本书,才对《纽约时报》有了些了解。该书作作为一名华人,在《纽约时报》编辑部整整工作了30年。看此书,听作讲述《纽约时报》的今昔,有一种目睹庖丁解牛的痛快。西方社会的主流媒体和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在新闻理念、管理体制、运作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出发,我们仍会从《纽约时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2009年《纽约时报》中的62篇涉华国际关系类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框架理论为基础,利用甘姆森与雷恩(Gamson&Ryan)的"诠释包裹"分析取向归纳出了针对不同国际关系事件的六类"政治类"涉华报道的新闻框架,并由此总结出了"迅速崛起"、"引发忧虑"、"利益独大"、"专横独断"等四类中国政治形象。虽然《纽约时报》中的负面的中国政治形象远远多于正面的中国政治形象,但是对此过分情绪化的批判并无益处,最终我们需要认识到:新闻框架本无对错之分,理性对待才是根本,为我所用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外国媒体的涉华报道中,网络信息和言论(尤其微博信息和言论)的引用率不断上升。关于这一点,笔者在《2010年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特征分析》一文中已经指出。(近期看到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茜倩同学的硕士论文《〈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网络信息源使用情况探析》,对这一现象做了更加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杨毅 《传媒》2020,(10):60-63
VR技术与传统的新闻传媒业态的结合,给新闻传播带来新的体验方式,让新闻传播有了新的传播方式,引发了传媒业界的深刻变革。《纽约时报》作为美国传媒巨头,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是最早进军VR新闻的纸媒之一,在建立VR新闻平台、制作VR新闻视频等方面都有大胆尝试和投入,为业界提供了丰富经验。本文以《纽约时报》的VR新闻探索实践为例,阐述其具体措施和影响,以期为我国VR新闻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刊载所有适于刊载的新闻"——这是《纽约时报》的发行人奥克斯1896年首次提出的办报口号,并于1897年2月10日将其放在《纽约时报》头版报头左侧,从此每天与读者见面。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时就曾宣称:时报的新闻报道"应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无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李子坚在《纽约时报的风格》一书中认为,"适于刊载"的标准就是"真实"。童兵在《中西新闻比较论纲》认为,一般的理解,这句话申明了报纸的两个立场:一是充分报道新闻,二是庄重报道新闻,不刊登污秽的报道,不污染早餐的餐巾。  相似文献   

19.
柯文浩 《报刊之友》2010,(12):128-130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选择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作对比分析,研究二者对2010年中国"两会"的报道,并探究两家媒体如何设置对华报道框架,尝试挖掘出不同西方媒体在常规议题和报道方式两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新闻框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崔静  崔新宇  陆静 《新闻爱好者》2010,(12):104-105
奥克斯是《纽约时报》4位伟大的缔造者之一,他秉承创办者"求真求实"的办报理念,凭借"1美分"的价格战将该报的发行量升至10万份,将濒临破产的《纽约时报》拯救过来并获得控股权;凝练"所有适宜刊登的新闻"的严肃办报思想,严格灵活和不拘一格的人才任用机制,巧妙的报纸营销手段,奠定了《纽约时报》的地位。这些经营管理方法对今天的都市报经营管理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