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英帝国主义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很少有人知道19世纪中叶,中英还打过一场“樟脑战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使得日本本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这场战争从一开始便遭到了日本人民和团体的强烈反对,鹿地亘和他所领导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邵雍 《历史档案》2001,(2):114-119
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在此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民间有很大潜在势力的会党有何图谋,会党有何表现,战争的结局对会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是中国近代会党史应当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期把会党史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是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霸权,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的结局是:日本胜了,沙俄败了。在世界历史上,像日俄战争这样的“特殊”的战争极为罕见,即交战的两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远离本土,跑到第三国的土地上打仗;而第三国政府竞不顾自己国家人民的死活,宣布“局外中立”。经过这场战争,战胜国日本取代了战败国沙俄,继续强行“租借”第三国——中国的土地,进而长期霸占。  相似文献   

5.
1898年4月至12月的美西战争规模不大、时间不长、参战人数也不多,这样一场战争之所以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是由于它作为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标志性意义。一般认为,美西战争之后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在美国国内,许多人将这场战争视为“报纸的战争”或者“  相似文献   

6.
6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一场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民没齿难忘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用刺刀挑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达8年之久的苦难。上海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重灾区,曾经受过两次战争的蹂躏及长期的殖民血腥统治。为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教育后人毋忘历史,上海市档案馆在纪念中国人民神圣的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之际,编辑出版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罪行史料汇编》,以无可辩驳的凿凿事实.揭露了当年日本侵略者对上海人民欠下的累累血债。本书所选用的史料有约40%是来自旧日文档案.档案全宗形成单位有华…  相似文献   

8.
谢慧君 《兰台世界》2005,(8):131-132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悠久而传统的友谊。即使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日本人民也是反对法西斯、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场上,就曾活跃着一支日本人民的反战组织——“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日俄战争10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00年前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这场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中国人民将永世不忘。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就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之一。“九连城战役”是战争的一部分。在距镇西北约700米处的山丘上,有一个埋葬沙皇俄国阵亡军人的墓地,称“俄国坟”。与此东北约400米处的船坞山顶,还有一座侵华日军建造的“鸭绿江战迹”碑,两者遥遥相对,作为日、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罪行的无言证人,站在历史的审判台上,默默地对视着。1904年,日本帝国主义同沙皇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10.
棉纱布是日军侵华战争重要的战略资源,汪伪棉纱布贸易政策完全是为满足日本帝国主义维持战争的紧迫需要而产生的,其政策内容和手段主要是限制移动、强制收买和控制配给,并突出殖民性、掠夺性和欺骗性的特点,实际上它是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政策的翻版。汪伪棉纱布贸易政策的推行,在竭力满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需要的同时,却使中国的民族经济遭到巨大破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华民族解放史上这一最伟大最悲壮的日子,激励国人莫忘国耻,以史为鉴,发奋图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刊在本期特别推出“纪念抗战争胜利60周年专页”。专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不同角度,集中展示了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真实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历史史实;生动回述了内蒙古地区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无情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惨绝人寰的侵华暴行。  相似文献   

12.
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后,在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华中、华南的占领区内,执行“以战养战”政策,建立起相当完整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把侵华战费转嫁在中国人民头上。本文仅就日本在华北建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作一简要剖析,从一个侧面论述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进行搜括掠夺的罪行。  相似文献   

13.
庞红 《兰台世界》2005,(7):137-138
沈阳铁西工业区在中国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曾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工业第一,被称为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从第一家工厂建立到现在,已经有百年历史,在经过国家多次改造和重点建设后,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它的形成却是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开始的。一、起源于帝国主义的侵略1904年2月到1905年9月,日、俄两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和特权,在中国的领土上爆发了一场战争,在最后一次战役中,俄国宣告失败。1905年9月,日、俄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沙俄将在中国东北的各种…  相似文献   

14.
吴兰 《北京档案》2005,(7):40-41
1931年9月18日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在短时间内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独占殖民地.  相似文献   

15.
老毕 《航空档案》2010,(5):28-33
联系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如果故争打起来没有强大的后方工业也是不可想象的。196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搞“三线建设“的主张.他表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们什么时候要打仗。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日本对我国文献资源之掠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及民国初年,日本利用发动侵华战争之机和采取盗购盗运等方式,大肆掠夺我国文献资源.利用发动战争之机掠夺文化遗产严重违反有关国际法准则,对中国文献资源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义中国早期照片档案内容丰富,涉猎当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记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奋勇反抗的照片档案19世纪中期,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在侵略者的刺刀下签订了《北京条约》,致使西方人能以各种身份涌入中国,四处流窜。西方的摄影者在战争进行之际,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可以说,摄影术是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传入中国的,因此中国早期照片档案中反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照片档案不计其数。如1857年,受雇于英国公司的罗西尔,在12月29日,尾随英法侵略军进入广州,他卖命地拍摄了被侵略军战火毁坏…  相似文献   

18.
经济管理类     
榜中评大炮郎咸平又有惊世之语:外资企业是中国现代的帝国主义。他重点分析了力拓间谍门、汇源收购案和四大粮商发动的粮食战争等,  相似文献   

19.
1937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中给浙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战争灾难,使浙江蒙受了巨大的战争损失.  相似文献   

20.
金州,地处辽东半岛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因地势险要、物产富庶、景色秀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甲午和甲辰战争,都是将金州作为主战场之一,先攻取金州,尔后进占旅顺、大连。自20世纪40年代,日本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