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地理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在能力上有提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基于对地理课的认识,我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强烈的好奇心等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中学地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地理教材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学地理教学将更加适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地理课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增强国情认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为我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服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目前素质教育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基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课的认识,以及对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强烈的好奇心等特点的观察,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地理课中的历史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4.
赵吉波 《双语学习》2007,(6M):40-40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高考取消地理科以后,地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高考取消地理科以后,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常俊海 《成才之路》2010,(4):I0021-I0021
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生对地理课轻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王素芳 《文教资料》2008,(9):141-14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地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潘耀烈 《快乐阅读》2011,(25):98-99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主要是学生对它的学习兴趣不高,加之有些内容空洞,不容易读懂,而地理课又是不能不学的科目,因此,本文提出在地理课堂上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创新思维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直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生活知识比较多,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地理中的生活知识, 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生活知识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要搞好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中学地理涉及的物理知识是其中之一,而且比较多。在地理课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和理解一些自然现象的形成,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下面举几个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赖志彪 《考试周刊》2013,(86):122-122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从事十六年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工作,现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基于这一点,笔者进行了初中地理课兴趣教学的尝试性研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心理学为依据,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即新颖效应。经过近三个学期的教学尝试,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很有成效的,据首都师大地理系进行的“初中地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中,我校喜欢地理课的初一学生竟占70.76%,是所调查的6所中学中最高的。在这之后,  相似文献   

13.
许霞 《考试周刊》2014,(52):125-12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教师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先忠碧 《考试周刊》2014,(26):147-147
<正>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自高考取消地理学科后,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吴卫平 《考试周刊》2011,(32):170-170
把乡土地理知识结合到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此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提高对地理课的兴趣,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后,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变成将来参加家乡建设的基本技能。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初中地理课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综合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上、校园内、师生间对地理这门学科的态度是:学校重视不够,教师讲解没劲,学生学习没趣。这与当前举国上下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教育观是格格相反的,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爱上地理课,爱学地理知识呢?本文浅谈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把所讲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三贴近"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传授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广大学生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多年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地理教学过程为讲、抄、背、考的模式,加上中学地理教学失去中考应试压力,教师反而感觉失去了教的方向,学生也觉得没了学的目标,造成地理教学水平下降。地理是中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地理知识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知识。所以地理教学应顺应变化,必须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地理课。由此地理兴趣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点,我进行了初中地理课兴趣教学方法的探索。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结合课内的知识,给学生上  相似文献   

19.
尹咏梅 《学周刊C版》2014,(1):123-123
正新高中地理教材强化了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点,以正确阐述人地关系为基本线索,构建知识框架,并附有大量图表、阅读材料及研究性学习课题。这一强化就要求地理教师应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地理课上的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目的的引导,而学生则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活动获取知识,写好  相似文献   

20.
丁海霞 《甘肃教育》2010,(11):63-63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不断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初中阶段,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