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医药卫生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中医药卫生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来源文献量共10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该版CJCR收录的1652种期刊比较。结果显示,医药卫生仍是科技领域较为热门的专业,其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均较高,但是各学科领域期刊评价指标变异度较大,学术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期刊的质量有待提高。内科学的综合学术影响力居医药卫生类期刊之首; 护理学期刊除他引率偏低外其他多项主要评价指标均居领先地位; 医科大学学报急需提高质量与影响力; 肿瘤学期刊在学科内的影响力较大,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医学综合期刊在学科内的影响力较低; 中医学与中药学的研究进展缓慢且整体科研水平有待提高。针对医药卫生类期刊反应速度较慢而老化速度较快、医科大学学报影响力低等问题提出了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24种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解我国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的办到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状况.本文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的24种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0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的数据为依据,对其中24种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的年载文量、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篇均参考文献量和基金论文比等8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CJCR中收录的全国医科大学学报类的相应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24种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高于CJCR中医科大学学报类期刊的平均水平,但其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其评价指标间并不都呈线性关系.因此,对于大多数学报而言,应该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对于少部分学报而言,需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统计和分析了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分析化学类期刊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及其学术影响力。引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0~2004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提供的统计数据,分别对9种主要的分析化学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载文量、篇均引文数、基金资助论文比等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显示,2000~2004年9种分析化学类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和平均影响因子均高于当年中国科技统计源期刊的平均水平,说明该学科期刊在国内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整体较强,但国际竞争力较弱。各期刊发挥自身的办刊特色,保持学科优势,期刊质量不断提升。《分析化学》的各项计量指标显示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2005~2010年我国出版类期刊学术影响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6~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CJCR)中完全收录的十种出版类期刊的八项重要评价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刘明寿采用德尔菲法确定的8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综合指标加权值,判断各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出版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质量整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各出版类期刊的发展较为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学报学术影响力分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目的】分析医学院学报的影响力情况,探讨其发展策略。【方法】 以2008-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数据源,采用动态评估模型对资料完整的10种医学院学报、14种医科大学学报、16种综合性大学学报医学版、20种非学报类医学综合性期刊进行影响力动态评估和比较。【结果】2007-2013年医学院学报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但在4类期刊中医学院学报各年度的平均影响力评估值均最低。【结论】 医学院学报总体影响力较低,需要通过参加国内外医学专业会议、扩大作者群体、掌握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立项情况、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形成特色栏目等措施,提高刊物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学院学报的影响力情况,探讨其发展策略。【方法】 以2008-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数据源,采用动态评估模型对资料完整的10种医学院学报、14种医科大学学报、16种综合性大学学报医学版、20种非学报类医学综合性期刊进行影响力动态评估和比较。【结果】2007-2013年医学院学报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但在4类期刊中医学院学报各年度的平均影响力评估值均最低。【结论】 医学院学报总体影响力较低,需要通过参加国内外医学专业会议、扩大作者群体、掌握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立项情况、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形成特色栏目等措施,提高刊物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医药大学学报类期刊开放获取现状,提出我国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的相关措施。【方法】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收录的54种期刊为数据来源,详细调查其开放获取情况,分析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截至2015年8月,54种医药大学学报中共有OA期刊40种,分布在21个地区。40种OA期刊中实时OA所占比例最大。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年代分布在1957年~2015年。【结论】医药大学学报开放获取出版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应充分发掘开放获取的价值,加大技术与经费投入,更大程度上促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
Scopus网络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Seopus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的统计,发现截止2006年1月16日,共有340种中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收录论文总数为333621篇。被收录最早的是1965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收录年(次)最多的是《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总共被收录33年(次)。收录期刊出版地区最多的是北京市,有169种。收录期刊所属学科最多的是数理科学与化学类。被收录期刊中创刊最早的是《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创刊于1887年。收录期刊的出版刊期以双月刊为主。有73种英文版中国期刊被收录,占21.5%;60种大学学报被收录,占17.6%。在被该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中,同时被美国EI、ISI网络数据库收录的分别为264种和58种;同时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分别为235、264和280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办刊策略的角度探讨医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增长受限的原因。【方法】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的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综合类期刊、基础医学类期刊、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等4类期刊2010-2013年IF的变化情况,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2013年、5种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相关发文、被引数据,分析导致医科大学学报IF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基础研究论文发文量高而被引率低、“SCI热”的剧烈冲击以及较多版面用于专题报道等原因导致医科大学学报IF低下。【结论】 为提升IF,医科大学学报应充分了解发文的引用属性、鼓励编辑走进科室、做好论文推送及个性化服务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医科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现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和SCImago JournalCountry Rank(SJR)对我国部分医科大学学报的来源文献量、篇均引文数、参考文献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SJR指数和H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医学学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其影响有限,尤其是国际显示度较低,尚需进一步提高。并对我国医学学报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