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实践教育     
实践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性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并基于多样化操作性学习过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性实践是体验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具有体验性、反思性等基本特点;实践教育的基本过程是情境理解、过程体验、反思感悟,其过程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实践课程、注重实践学习、构建实践德育、是当前我国促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教师形象的内源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形象的内源性考察就是从教育实践的特性来探查教师形象。教育实践作为人类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受到习性、意图、时间、场域的制约,并表现出情境性、复杂性和价值性的特征。就其性质来看,教师的教育实践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师是在复杂情境中不断探究问题的反思性实践者,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对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反思与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并将这种知识作为教育行动的依据。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视育人为己任、对教学持探究立场、沟通儿童与课程、富有临场智慧。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情境性、复杂性和价值性,从教学实践的特性来探查教师形象可知,教师是在复杂情境中不断探究问题的反思性实践者,其特征可以描述为:视育人为己任、对教学持探究立场、沟通儿童与课程、富有临场智慧。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详述全方位立体式个性化实践创新教育体系内容及构建方式,即明确教学目标,优化通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与丰富自主创新性实践内容,总结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与实施科学管理的方式与方法,详解实施创新教学实践的三种途径,即统筹安排通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灵活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总结实践创新教学特色与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所探索建构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情景性、整体性、持续性和开放性特征;由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监控与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了既发挥各自功能,又协调配合的有机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师资队伍和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化、职场化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生态化纵横联动的合作共育机制为保障的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儿童经验具有日常性、体验性、连续性、交互性、反思性等特征,儿童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认知情境、应用情境和群体互动情境,才能实现实践经验的生长。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以核心任务为主线的综合实践活动问题链,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实现经验体系的自主建构和更新。在问题链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找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主干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思维支架式问题;聚焦真实的知识应用情境,设计操作指引性问题;着力营造群体性对话氛围,设计情绪激发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实践课程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优构学生个体经验、增加其服务社会能力及培育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的情境理性、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共同体等观点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意义旨归不谋而合。由此,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社会实践课程“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重构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与“适应性”的学习目标,重构课程“真实情境”、学习“共同体”以及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课程评价体系,实施成效尚可,但仍需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STEA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课程实施以创生取向为主,并且呈现出主动建构性、动态生成性、多元性的特征。创生取向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秉持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保持生成与预设的动态平衡四个主要原则。STEA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策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生成学习经验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前提;第二,开放课堂教学内容与空间、转变教师角色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基础;第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教学评价方式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核心;第四,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课程创生能力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以Y大学教师教育双学位的215名学生和1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对教师教育双学位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要素的认识和看法。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认为:确立教育实践性课程地位,明确教育实践性课程目标;构筑专业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性课程内容;深化教育信息技术与实践课程整合,构建在线教育实践平台;树立科学合理评价观念,实施教育实践电子档案袋评价是其有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倪珺  关艳丽 《上海教育》2024,(12):62-63
<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是优化产业学院育人质量的重要手段,具有实践环境情境化、实践内容开放性、实践阶段全程性等特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课程目标由学校主导、教学实施滞后、教学评价方式固化等问题,基于产业学院重新构建高职实践教学系统,坚持产教融合,确保实践教学持续赋能;课程对接岗位,确保教学质量持续赋能;探索个性画像,体现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实现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和路径创新,以助力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受理智取向培养思路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仅仅作"技术层面"的认识。但是,随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现",人们对教育实践意蕴的理解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我们应该坚持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地位,以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实践取向"的理论教学模式,整合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实现见、实习活动的课程化,提升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性"品质,培养适应教育职场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12.
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认识实习》的建设实践,通过构建模块化标准化认识实习内容体系,提升认识实习过程中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认识实习项目式教学模式,增加中药饮片认识竞赛单元,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改进考核形式,建立课程督导反馈机制,建设双师型团队等方面,使本课程形成鲜明的制药工程药学应用和生产实践教学目标相融合的典型的特色课程,达到学校应用型示范课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在枝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以工程应用为背景的实践性教学新体系,是职业院校“工程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中,应建立以网络工程实践内容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以工程集成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实验中心,开发具有完备Internet环境技术要求的实验仿真平台,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工程化授课方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产教研结舍。  相似文献   

14.
从研究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出发,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从实践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安排、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安排等方面着手构建一套建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同时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难以满足软件产业的需求的不足,重庆大学软件学院在借鉴国际软件工程标准规范基础上,进行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在确定软件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研究和实践,在设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构建渐进性阶梯式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量化可控的过程化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mystifies reflective practice on teaching by focusing on the idea of reflection itself and how it has been conceived by two philosophers, Plato and Irigaray. It argues that reflective practice has become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defining the teacher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 accreditation systems. It explores how practices of reflection themselves can suggest ways out of dictated pathways of reflection in teaching. Drawing on Luce Irigaray's and Plato's ideas on reflection, the paper includes a critical overview of how reflective practice can contradict its own aims and become non‐reflective, shutting off possibilities for transformations and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that it has set out to achieve. Keeping up the deconstructive mood, the paper draws on Irigaray's re‐reading of Plato's parable of the cave to argue that reflective teaching that merely reflects phallogocentric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that attempts to universally reproduce standardized form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can never be conducive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spaces.

The paper seeks to re‐think Plato's idea of reflection as mere copying and takes up Irigaray's strategic mimesis to explore ways through which reflective practice can regain its critical edge and reactivate teachers' reflective voices. It argues for the repetition of the practice of reflection by drawing on a feminist critique that challenges phallogocentric reflective tendencies in education and for mimetic strategies that engender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7.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思政教育”意义重要。现课堂教学中,课程的“工科实用性”认识上的偏颇使得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有“融合”障碍。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专业内容”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研究及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突破专业内容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障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师反思性实践的批判性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反思性实践成为许多学者认同并大加欣赏的一种实践形式。但是,反思性实践的本质是反思还是实践?反恩性实践与一般的教育实践有何区别?教师在进行反思性实践时是趋于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共同认识还是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化的特质?本文试图从反思性实践的本质、反思性实践的知识论、反思性实践的主体观以及反思性实践的合理性等维度对反思性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以求获得关于反思性实践的合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总体上看,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对课程认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培训不到位、资源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缺失等原因,课程实施举步维艰,其实施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