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的不良品德是指中学生经常违反行为规范的行为。造成中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旧思想意识的影响,不良的家庭影响,以及家庭、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中学生暴力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令人堪忧。本文从中学生暴力犯罪的法理界定谈起,从中学生心理、家庭、社会、学校、生命教育缺失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学生暴力犯罪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作用,选取565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了横向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四个方面。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有:改变家长观念,优化家庭环境;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面临着来自于学习、家庭和生活等方面的挫折,不仅如此,他们在应对挫折方面的能力也不容乐观,因此,探索对农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学生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本文结合在支教生活中的体验,主要从农村中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当前农村中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丽 《时代教育》2012,(22):118
农村中学生的厌学问题危害着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对家庭和社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后,探索出了农村中学生厌学主要有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为此采取增强学生自信,推行赏识教育;与家长协作,转化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实施情感教育;完善社会保护,加强社会监管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的健康不仅指生理、身体方面的,而且包括心理方面的。当前中学生存在着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不和谐、早恋、不良行为习惯等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社会、家庭和教师三方面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学校是一块主阵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一要让中学生学一点心理知识,二让中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三是学校和教师要努力维护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根据心理学理论,从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矫治历来倍受教育系统的重视,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及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矫正对策,只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就可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 ,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 ,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环境是复杂丰富的,它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宏观环境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国家制度、民族特点等。微观环境包括个人生活的家庭、学校等。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学校教育则是关键。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着手,谈谈环境对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建山 《学周刊C版》2019,(3):163-164
责任教育是当代中学生必不可缺的教育,是当代中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它要求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教育和学生自我努力,让学生自觉地负责任,担责任,尽责任。  相似文献   

14.
于丹丹  魏冬 《文教资料》2010,(8):124-125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青春文学对中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及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阅读观念、消费取向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合力,从而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全面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学生存在着种种不良现象,令人甚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没有形成中学生思想教育合力是其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增进学生健康,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在中学教育中如何利用好健康教育课,帮助中学生预防、脱离亚健康的状态,寻找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成为中学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生亚健康的症状和成因,提出了健康教育中应该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教育、以及社会、家庭的教育等方面入手,帮助中学生预防、脱离亚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适应不良问题在我国的中学生中一直普遍存在,并且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中学生适应不良的原因来自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因此,减轻中学生的适应不良要从实施课程改革、督察同伴关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三方合作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张香芹 《文教资料》2014,(35):99-100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是进行理想教育的最佳时机。中学生心理不稳定,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为有效进行中学生理想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力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